第21章 纠结
原来林伟康最初烧坏脑袋后只是智力受损变得痴傻,但并不狂躁,导致他狂躁的原因却是林锦云。
有一年春节,郭春兰带着兄妹两回娘家走亲戚。
那年正是郭春兰拼命花钱给林伟康治病的一年,所以过年也没给林锦云做身新衣裳。
林锦云当时年幼,心里埋怨母亲偏心二哥。她不敢对母亲表达不满,便把怒火转移到林伟康身上,一路上都对他不理不睬,任他怎么找自己说话都始终冷脸以对。
到了亲戚家后,林锦云马上就撇下林伟康,扭头去找那些相熟的孩子跑到附近的空地上嬉戏玩闹。
都是些八九岁的孩子,可聊的话题无非新衣新帽。很快就有个眼尖的大孩子瞧见林锦云穿着还是旧衣服,就开始笑话她穿旧衣服过年。
孩子都爱起哄跟风,其他孩子一听,也跟着笑话起林锦云。
林锦云急了,正想顶撞那个大孩子几句,却突然听到有人在喊她。她循声望去,瞧见林伟康正站空地一边傻笑边喊着自己。
她此刻正处舆论中心,心想断不能让其他孩子知道自己有个傻子哥哥,便一扭头假装没听见。
那个带头的大孩子却把林锦云的反应看在眼里,问她这人是谁,林锦云忙说不认识。
孩子群里其中有个是林家亲戚,恰好认得林伟康,便说这人是个傻子,是林锦云的哥哥。
于是,一群孩子立马兴奋了起来,跑过去围着林伟康看,问他是不是傻子。
林伟康见到这么多人围着他,顿时就慌了,嘴里只不断重复着“我不是傻子,我找阿云。”
有个孩子站出来问他:“阿云是谁?”
“阿云就是阿云。”
“名字都说不出来,你还真是个傻子!大傻子!”
“我不是傻子!阿云,阿云!”
林伟康看到妹妹,赶紧朝她呼救。
众人又看向他喊的方向,见林锦云正站在离人群五六米的地方,偏过头不看这边。
那个大孩子起了玩心,一把拽着林锦云把她推到林伟康面前,问他:“这个是阿云吗?她是你的妹妹吗?”
“嗯嗯,是阿云,是妹妹。”
林锦云觉得失了面子,抬头瞪了林伟康一眼,狠狠反驳道:“我不是你妹妹!”
“阿云,你跟他们说我不是傻子。”
“说什么说!我又不是你妹妹!”
“你是我妹妹。”
“我不是!”
“你是!”
周围的孩子见两人吵了起来,更加兴奋地起哄叫囔。
这时大孩子却突然喝止住孩子们,拉着林锦云问:“我就问你,你有没哥哥?”
“有,我有个哥哥,我哥哥在家里。”
“那这个傻子不是你哥咯?”
“不是。”
大孩子闻言放开她,转身对林伟康说道:“傻子,你听到了吧,她不是你妹妹,你也不是他哥哥。”
“不是的,不是的,我是哥哥,阿云是妹妹。”
“你不是她哥哥!”
“你说谎,说谎的人雷公会劈!”
林伟康说完激动地推了下大孩子。
大孩子被推了一个踉跄,恼怒得抓过林锦云往前一推,对林锦云怒道:“你跟这个傻子说清楚,不说清楚别走!”
林锦云看到四周围观的孩子正好奇地盯着她,有几个孩子笑得贼头贼脑,还有几个孩子正在交头接耳,一副要看她出丑的样子。
她觉得羞愤难当,情急之下,突然猛搡了林伟康一把,朝他吼道:“你是傻子!你不是我哥哥!”
林伟康没料到妹妹会说他是傻子,气得踢了她一脚。
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傻子还敢打人,我们打他!”
一时间,十来个孩子蜂拥而上,开始对林伟康拳打脚踢,边打还边喊着“打傻子”。
林伟康一开始还能抵抗几下,可抵抗只会招来更猛兴奋的攻击,那群孩子彻底疯狂了起来...
等林锦云去阻拦的时候,形势已经一发不可收拾,再说她双手难敌众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林伟康被打得头破血流,甚至还有孩子边打边往他头上吐口水。
最后,孩子们打累了便叫嚣着各自散去。
偌大的空地上,只剩下林锦云不知所措地盯着林伟康瑟缩在墙角捂着肚子直哭。
林锦云后来才知道,原来那天舅妈给了林伟康一包大白兔。林伟康一拿到手就和舅妈说要分给妹妹吃,这样妹妹就能同他说话了。
他出来找妹妹是为了分糖给她。
他捂着肚子也不是因为疼,而是因为衣服右侧的口袋里有一包大白兔奶糖。
在他孩童程度的认知里,那包奶糖就跟妹妹一样要紧,是万万不能被抢了的东西。
之后林伟康就染上了狂躁症,只要听到有人说他是傻子,就会突然犯病,狂躁地追着人打。
蒋兰静静地听林锦云流着泪说完它,感觉心脏像被揪住般疼痛,有股迫切在内心深处不受控制地鼓胀。
林锦云感觉突然被带进一个柔软的怀抱里,接着便闻到一股亲切熟悉的淡淡皂香味。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不哭。”
“二哥这样是我害的...”
“你那时还太小,也是无心。”
蒋兰轻抚起林锦云的脊背,像安慰个孩子般温柔小心,目光里是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怜惜和宠爱。
林锦云在这一下一下的轻柔抚摸里,慢慢阖上了双眼。
将睡未睡之际,她听到蒋兰说了句什么,可困顿的大脑只来得分辨出几个模糊字眼:“会对...他好。”
她来不及去细想,困意便铺天盖地的袭来,头轻轻一垂,靠着蒋兰的肩膀睡了过去。
林锦云在家待了半天,把骑回来的自行车留在了家里,傍晚自己坐汽车回的学校,回校时包里又多了一盒精巧美味的糕点。
回城的车子颠晃且拥挤,林锦云一路抱着包像抱着□□一样小心,回到了宿舍后发觉前襟竟捂出一层汗来。可她浑不在意,打开饭盒细细品尝着蒋兰的手艺,心里倒是比嘴里还更甜上几分。
下周是国庆假期前一周,许多教学任务必须在假期前安排下去,林锦云直忙到国庆假期才得空回了家。
她这回自然是把那辆蓝色自行车也骑了回来。
这回不止刘凤,全家都惊讶了,纷纷问起自行车的来历。
林锦云早有准备,骗说有个同事假期要留校办公,就借了他的车骑回来。
众人一听,都不作他想,只忙招呼林锦云进门歇息。
只有蒋兰立在那辆蓝色自行车前,细细观察,暗自思量。
借来的?
可这车看着和两周前骑回来的那辆除了颜色不同,其他部件分明一模一样。
一样的尺寸,一样被刷了彩漆的车身,一样有些歪斜的坐垫,一样大小和形状的车篮,一样短了几分的脚撑,甚至,一样的没牌没证...
这些,难道都是巧合?
蒋兰之前就隐约怀疑过那辆红车的来历,这下又多了一部近乎相同的蓝车,她心里的怀疑更加深了不少。
午后,蒋兰单独找了林锦云状似拉家常般盘问起来。
“锦云,你同事那部车也是教师节发的吧?”
“是啊。”
“难怪了,两部车都长得一样,连车坐垫都一样的歪斜,掰都掰不平整。”
林锦云心想,两辆车的坐垫都断了根弹簧,这是先天不足,是断然掰不平整的。
可她万万没料到蒋兰心思如斯,有些措手不及地支吾道:“是吗...我倒是没注意。”
“学校也真是的,送都送了,也不送好一点的车。”
“就是啊。”
“都送了也不给发个车牌。”
“没事,镇里多的是无牌的车,你只管骑就好。”
“对了,你同事那车怎么也没牌?城里没牌的车子让上路?”
“他平常也不怎么骑,还没去报牌吧。”
蒋兰听罢不再问下去,却敛了眼里的柔光,深深看着林锦云一言不发。
林锦云平日最受不住的就是蒋兰凝视自己,她既扛不住这双美目也吃不消从这里透出的情绪。
正如她现在又一次读到了其中的情绪,深深的怀疑和隐隐的担心。
她在为自己担心。
一想到这,林锦云就跟着紧张起来,也管不了许多拉着蒋兰喃喃道:“其实车是买的。”
蒋兰轻叹一口气,“我也猜到了。哪有学校这么大手笔,过节发自行车的,还每人一部。你呀,说谎也不打草稿。”
“妈他们都信了。”
“他们看到自行车光顾着高兴了没有细想,妈猜到只是迟早的问题。”
“猜到就猜到吧,反正也已经买了,米已成炊,覆水难收,嘿嘿。”
“你干嘛买它?”
“给你骑啊。”
虽然之前已经猜到几分,但亲耳听到林锦云承认,蒋兰心里还是蓦地一暖,但她更在意眼前的事实:这是一辆无牌照的自行车。
“真的是买的?怎么也没车牌?”
“真的,我总不会去偷一部吧。当初急着骑回来,也忘了去上个牌。”
“花了多少钱?”
“没多少。”
“那是多少?”
“就几十块。”
“又骗人。一部新车怎么也得一百多块。”
“真的,我找关系买的,这就是二手的,刷了漆看起来新而已。你也看到了,零部件都是有毛病的,哪值上百块啊。”
“如果是二手车,那怎么没有车牌呢?该不会是赃车吧?车偷来后就把车牌卸了,再把车身漆一遍掩人耳目。”蒋兰越想越觉得颇有可能,焦急道:“你快把这车还回去,钱咱不要了。销赃购赃都是犯法的。”
林锦云急地直挠后颈,暗叹起蒋兰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同时也发现要直接点对她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蒋兰还在等着她做决定,林锦云有些着急道:“真的不是赃车,你信我。这其实是工厂的次品车,我知道一条门路,低价托人买来的。”
“既然不是你亲自去买的,又怎么知道车的来路?”
“我亲自去提的车。”
“你能确定这是工厂的次品?对方有提供任何凭证吗?”
“对方就是车厂的工人。”
“你能确定吗?他给你看了工作证?”
“......”
“为什么要重新刷漆?如果是工厂准许的买卖,为什么要多此一举?”
林锦云被问地心浮气躁起来,情急之下,深皱着眉头冲蒋兰囔道:“别问了,就是买了部车而已,这车也不是赃车,你骑就是了。”
“就算不是赃车,也是来路不明的车,骑出去迟早给你惹麻烦。”
“这车不是来路不明!”
“锦云,把车退了吧。”
“不退!”
“我宁可走路,走几步路不会累到的。”
“我会心疼!”
林锦云带着急躁失控吼出这句后,看到蒋兰正瞪眼看着自己,一脸震惊与错愕,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刚刚说了什么,两边脸颊瞬间红透,目光也染上了几分纠结。
沉默不过须臾,林锦云突然深呼一口气,抿了抿唇看向蒋兰开了口:“蒋兰,我...”
蒋兰却突然打断她:“我知道了,不是赃车就好,我会骑的。谢谢你。”
蒋兰说完朝林锦云淡淡一笑,转身就往厨房走去。
林锦云在这笑容里看出了为难,可脚步却不由自主跟了进来,一直走到离蒋兰不到三步的地方停下,盯着她在灶台边忙碌的背影,一言不发。
蒋兰不用回头就能感知到背后那道炙热的视线,她下意识地微挺起脊背,手里加快了摘菜的动作,强逼自己不要转身去迎向那道目光。
也不知过了多久,背后终于传来一声微弱的叹息,接着便是脚步挪动的声音,渐行渐远。
林锦云走出去后,蒋兰整个人如散了架般松懈下来,低头一看,才发现自己把鲜嫩的菜叶全摘进了垃圾桶。而灶台上却垒着一堆粘着泥土的空心菜根,乱糟糟的,正如她此刻的内心。
作者有话要说:
我小学一同学的爸爸就是林伟康这样的情况,他爸家境富裕,小时候吃的太补,人参吃多了,就傻了...
我们这边有句骂人蠢笨的话就叫“你怕是参吃多了吧?!”
可他家有钱,买了个乡下媳妇给他,之后还结婚生子了,人却还是疯疯癫癫傻傻愣愣地活到现在。这种婚姻真的挺令人唏嘘的。这小说有部分情节确实是真实发生的。
PS:庆首评,更两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