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配刑满后我回乡生活 - 分卷阅读3
,才娶了媳妇。”程叔林听了忙道:“弟弟们的婚事要紧,人生大事是耽搁不得,花了也就花了。”
这时程太婆又讲“给了老四老五一人十两,你二嫂又在家闹。那年她嫁进来时没有得,要给她补上。她素来蛮横,没得法子也只得给她了。”
说着说着又哭了起来,只说自己老了,不中用了。
程叔林连忙安慰,劝慰了半天也不见效,程老太婆只哭得声情并茂,连绵不断,后来还是提起小妹程潭潭,才又开心了些,“我这些年身边只你小妹贴心些,就指望给她说门好亲,我也有脸下去见你爹了,我想多给她些陪嫁,这女人呀,没些身价银,说不到好婆家。……”
程家太婆一直絮叨到门外叫吃饭才和程叔林出了房门,走出房门,程叔林被老娘哭晕了的脑袋稍稍清醒了些。看着等在一边稍显拘束的妻子,还有在院子里傻不愣登追着鸡玩的儿子,程叔林有些茫然,思乡之情突然就没之前那样浓烈了。
不适应
夜里程叔林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想着白日里的听来的情况,当年靠着程叔林寄回来的银子,老四老五分别娶了媳妇,老二也分了十两。
一家人也因这银钱的事闹开了,狠吵了一阵,撕破了脸,索性分了家。老太太带着女儿跟老二一家过,家里的宅子,和四亩地全归老二得了。
老二程季林一家的态度是大哥不在他就是长男,家里家当他理所当然他得大头,且不说这些,这几年几个弟弟妹妹也全靠他养活,若是跟他争就是白眼狼。
老四程仲林和老五程安林两人只好凑着银子将房子盖在了村子另一处,两人在村里又是甸田,又是开荒,偶尔也出门打些短工,两家人帮扶着好歹将日子过了起来。
老二是争赢了,可跟两个弟弟家也闹蹦了,两个弟弟这次若不是因为程叔林回来也不会回老宅了。
程叔林听完当时就表态了,那五十两分了也就分了,就当他多年不在家中给大家的补偿,况且二哥说的也没错,若不是当年他犯了官司,家里也不会过的这么苦。
和家人回忆着说了些兄弟小时的趣事,又把从南疆带回来的特产拿出来分了给大家,程叔林将各种干果一袋,一张羊皮,和南疆特有毡毯三个兄弟各一份。
老四老五两个都惭愧的表示以后宽裕了,尽量还钱。对此老二却不以为然,花出去的钱,那是好收回来的?这两个弟弟都没什么田地,每年地里收的那些,交了税钱,一家子吃喝都不够,哪里来的富余的钱还了老三,好听空口白话谁不会讲。
程叔林被老娘留在老二家住下了,过了几天就不是滋味了,老二两口子心虚分得程叔林那十两银子,又担心程叔林提起重新分家,地里的活也不要程叔林帮着做,防着程叔林现在到地里出了力后面要分收成还好说,占了田地那就糟了。
于是只要程叔林要下地帮忙干活就被劝回来,一开始程叔林还没会过意,没几次就明白了。
每日饭菜一点荤腥也不见,而且还不管饱。程叔林在西疆时,虽也不大富裕,但那处牛羊肉低贱易得,几日就能吃上一顿。就是之前一家人在外赶路条件特别艰苦,但也隔几天能捕鱼捞虾,打些野味,再不济也能摸两个鸟蛋给儿子尝尝鲜。现在每日吃二哥家的总不免看人脸子,也不好说没吃饱。
这天程叔林带着儿子去河里玩,顺便捞了好些条鱼,往老四老五两个弟弟处送了几条,剩下的就拿去厨房交给了二嫂,晚饭上就有一大锅鱼汤。
程叔林先给媳妇儿子各添了一碗,嘴里也没闲着,招呼大家吃鱼,对三个侄子侄女说:“快尝尝味道,若是好吃,三叔再去河里捞去。”
叶娘尝了一口,便放下调羹,只用手轻按了按胸口,面上没露出什么,程叔林便察觉不对劲了“怎么了?”
“没什么,这几日胃里有些不舒服。”叶娘的小心翼翼的说道。
“一路上奔波劳碌,也不知有没有伤着?赶明儿我带你去镇上找大夫瞧瞧。”程叔林忙道,这十里八乡并没有大夫,只来五十里开外的兮凤镇上才有。
“咿~看什么大夫?白花的那冤枉钱,累了就歇歇好了,胃不舒服饿个两顿就好了。”程太婆瘪瘪嘴说道:“我们村里人就没那么娇气的。”
一旁小妹程潭潭在旁帮腔说道:“就是,三哥,不是我说你,媳妇可不能这么惯。”
“去,去,你一个大姑娘,这说的什么话!”程叔林不想与母亲小妹争辩,埋头去喝汤,一口喝进去,腥的差点喷出来,忍着硬吞下去,默默的把媳妇儿子碗里的倒进自己碗里,又给媳妇儿子夹了些看着好克化的菜,可挑来挑去就只挑了些萝卜,青菜。
程叔林抬头见老二一家五口和老娘妹妹却是吃的香甜,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想着归根到底还是家里穷了。
程叔林闲不下来,地里的活沾不上,就上山砍柴运回来,把柴火劈了,装满柴房。没什么事,就想带叶娘去镇上,逛逛街看有没有要添置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