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配刑满后我回乡生活 - 分卷阅读2
首饰藏的太严实并不太好拿,且以后带的机会多着呢,便没有带什么首饰。程叔林听了也随她,只让叶娘抱着儿子坐好,便拖着板车向家的方向出发了。
亲人相逢
本来在南疆出发之时一家人乘的是辆小驴车,给家里亲人带了许多南疆特产,还有程叔林一家人的包袱行李,毕竟生活了这许多年,东西也不少。
哪知路途太远走到一半时那驴就不行了,后来中途要换乘船,把车也卖了。没了车,带着好些东西就不大方便了。程叔林把带着的东西只留了些必要的,其它陆续全卖了。
即使卖了部分东西,包袱行李也还有一些,总不能让怀孕的媳妇受累,于是就买了辆板车拖着行李包袱,媳妇儿子。
也因为他们最后下船的渡口离家比较近,这样推着板车走回去只要四个时辰。
往前走了不到一刻钟便看到村落了,还可以看到远远在田里干活的,或是田间小路上行走的村民,耳边充斥着熟悉的鸡鸣狗吠之声。
等程叔林带着媳妇儿子凭着记忆找到家门时,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叫到“奶奶,爹,娘,大哥,我回来了!”声音微微有点颤抖。
这时从屋子里走出几人,有男,有女,并几个小孩,里面有一个长的很像程叔林的中年男人,便是程叔林的二哥,看到程叔林,也很激动的叫到:“老三,你回来了!”
转头忙对家里的孩子吩咐“狗子,快去叫你婆婆回来,说她三儿子,你三叔回来了!”。又对程叔林道:“娘去后面串门了。”
不一会儿,就有一些乡亲听到消息过来瞧热闹,程老太婆很快到了,听说儿子回来一路小跑回来,因跑的急还没站稳,打着喘喊着“我的三儿呦……可……算回来了!”
程叔林也顾不上与那些乡亲打招呼了,赶紧过去扶住老娘,把程老太婆扶到往堂屋中间的凳子上坐下,接着跪下,行礼道:“娘,儿子不孝,儿子……!”一时之间竟哽咽无语。
在程叔林跪下时叶娘就带着儿子跟着连忙跪下了,也喊了一声:“娘!”
程太婆搽搽眼角:“这是你媳妇?好!好!好!……”
一众人开始叙旧聊天,程叔林说了当年被官差抓了,被判发配南疆的往事,又讲在南疆如何谋生,如何好运娶了叶娘,所谓报喜不报忧,当然只捡了那好的说。
这时门外又来了两对对夫妻,是老四和老五分别带着各自的媳妇,孩子,老四媳妇也挺这个肚子怀着孕。两对夫妻也带着各自的孩子与程叔林夫妻招呼见礼。
这时程柏林看看家里这些人,又想起问了下其它不在的亲人:“娘,奶奶,爹爹,大哥呢?”
这时众人静了一瞬,又马上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原来那年程叔林也不是无故与人斗狠。说起来程叔林小时家里也有好几亩地的,农忙的时候那还是要顾长工的,只可惜程叔林的爹好打牌,家里家底被输了大半。
那年程父在外惹了事被打了,回家只说是被邻村人欺负了,程叔林那时才十五,正是年轻冲动的年龄,平日在村里只有欺负别人的份,哪有被人欺负的,一听便找上门去为父报仇,哪知阴差阳错犯了命案。
等程叔林被判了刑拘了去流放,家里也拿不出钱来活动,后来程父竟一直也不好,躺在床上久不能下地,说是伤了心肺。
因着家里一直出钱买药,家境越来越不好,程父拖了三年就走了,在程父走的那一年程叔林的奶奶也走了,连着走了两个人,家里办了两场丧事,欠了一屁股债了。
那年又是恰逢灾年,那年家里除了程太婆,还有大程叔林三岁当时二十一的大哥程柏林,十九岁的二哥程季林,老四程仲林当时十四,老五程安林才十岁,老六是妹妹程潭潭才四岁。
当时一大家子要吃饭,地虽还剩四亩,但已故的程奶奶死前交代了,剩下的几亩地不能卖,不然死不瞑目。
大哥程柏林走投无路竟自卖自身去做了奴才,换了两袋粮,并五两银,家里才缓和了些。也靠这五两银,第二年给已经二十的程季林说了房媳妇。
只是家里孩子多,地少,日子一直过的紧巴巴的,直到三年前,收到了程叔林寄来的五十两银子,日子才好过些。
话说程叔林在外多年,一直惦记些衣锦还乡。三年前刚好有一相熟临县商贩要返乡,程柏林把多年的积蓄凑了五十两,让其带回,又让他带口信说让母亲盖房买地,为自己返乡安家落户做准备。
程叔林提到这五十两,家里其他人都有些呐呐无言,互相打量着眼色,村人也都打了招呼各自散了去。
这时程家太婆把程叔林往自己房里领,只说多年不见儿子要说说话。开始程家太婆嘴上只不住的道当年是多么多么的不易,这些年日子是怎样的难熬,又言家里老二是用老大卖身钱完的婚。
最后才说道:“老四、老五到了二十多还没没有着落,得亏你寄了五十两家来,我便做了主给他二人一人十两置办家当彩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