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没钱


  唐子溪颔首,加强巡防是必须的,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问题亟待解决。
  “火油。”
  第125章 没钱
  火油来历不可考, 但时柯在上林县曾见过一次,初到上林县,城墙烧毁得不成样子, 若有人说那是烧火房拆毁留下的土坡他也信。
  不过这事儿吧,时柯只担忧了一天,便有人接过去。
  他与唐子溪另有重任。
  还是那句话,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他二人身为按察使与布政使,前者不必说,自有督察之意, 后者则是掌民生与财政。
  粮草一事, 自是需他过目, 屯田之事更是要他收尾,再防豪强卷土重来。
  “岁寒可有想法?”唐子溪坐在火炉前,手中翻动红薯。
  冬天边疆不比江南, 俞峰城虽属环山之中建造的城镇,扛得住西北季风,但架不住这里干冷,风都从墙缝里挤。
  在红薯与火炉推广开后, 一家人围着炉子烤红薯做活计就成了边关难得的消遣。
  时柯在他不远处的桌子上翻看鱼鳞图册, 边关屯田皆在其列,尤其是俞峰城不远处的屯田图册更是被他翻看得烂熟于心。
  听闻此问,他思索着报出数据,“若大军开拨, 仅万人军队, 不算损耗, 仅算吃喝, 一日是二百四十石粮草。俞峰城地形崎岖,无骑兵,不算战马牲畜。若前行三百里去往其他城镇设战场,最近的西石城需行十日。后勤需三十辆牛车。加之派送人手的吃喝嚼用……”
  不用时柯继续说,唐子溪稍一心算便知数字。
  时柯算的极为保守,冬日损耗较高,一路要有炭火保证生活,牲畜需要干草吃喝。
  这仅仅是最近的边关城,若再往北,路遇风雪几率增加,路上耽搁时间一长,人和牛车都扛不住,粮草损耗率更是高。
  更何况,唐子溪看着红薯低声道,“岁寒,你与师兄说句实话,五万大军开播二十日,粮草可够?”
  五万大军,开播二十日。
  时柯稍一思考便知唐子溪问的是奇袭剑南道!
  时柯语气不变,张嘴道来。
  这事唐子溪自己也能做,多问一嘴只是想在时柯这儿求个认同,二则是……隐晦问他什么想法。
  是主动出击还是固守边防?
  目前来讲,边关卫所最高领导人赵毅不在,边关驻军最高领导人荣亲王不在,能领兵的就成了提督统领。
  而这位统领歪七扭八的和戚风有点关系,再看唐子溪和时柯二人和戚风的关系,得意门生!
  再看时柯的功绩,搞民生的一把好手,最重要的是,钱粮都能抓,还不怕得罪人。
  行军打仗最怕粮草补给不足,本来能赢的战役都能硬生生被后勤拖垮。
  现在来了个会搞民生的,还不赶紧问问后勤撑不撑得住?
  时柯本人不清楚内情,只是叹口气道,“边关十二城的粮草加起来最多支撑一月。”
  今年边关的税收交到国库去了,豪强家里抄出来的粮草还有不少,加上本身屯的粮草,再加征一成的粮食,即便如此,最多撑上一月!
  要知道上一次边关十二城驻军全动起来还是在先帝时期,举国之力,一年税收加征粮税,再掏空国库私库,还抄了几个贪官的家,这才打了几个月。
  如此也将大燕拖入穷兵黩武的深渊,直到燕文帝掌权十几年才稍微恢复民生,结果又被晋南王偷家,导致江南的钱袋子漏了。
  如今朝堂形势不明,后勤无法保证,便是时柯自掏腰包,征调扎格的商队物资,再调用江南的商人,也至多打一个月。
  仅是粮草问题解决,还有军营盔甲、冬日被服、安营扎寨的帐篷、征战用的刀枪剑戟武器之类……
  时柯便是想想这些天文数字和边关账面上的税收,当即眼前一黑。
  打完这一仗,一朝回到先帝时期啊!
  唐子溪也在磨牙,恨不得再把豪强刮出三两油出来。
  “不够。”把犄角旮旯里的税、西域部族的预付款都算上,也不够过个好年。
  这么说吧,他们可以分出小股兵力打游击,专挑对方的粮草下黑手,但正面对上,那是拖垮整个边防的节奏。
  因中央情况不明,边防不能乱动,掣肘颇多。
  若一次不能将对方打趴下打服,那便如疥癣之疾——问题不大但看着烦心。
  除此之外,时柯还有个担忧。
  “明年二月开试,各地学府和考院还需翻修。”这笔钱也要掏。
  唐子溪:“……”
  没钱!
  他现在是按察使不错,但他很清楚过去掏钱的时候荣亲王回头嘟嘟囔囔算钱有多小气!
  边关这地真不富裕,就看时柯一算这仗最多打一月还是抄家来的粮草补给就知道,边关官方账面没多少钱。
  若问的是边关榷场开了,关税都不少啊,这钱哪儿去了?
  大部分进国库了,剩下那点置办了武器,余下的一丁点去养战马了。
  好战马,那是用钱堆出来的!
  边关真没多少余钱。
  维系民生,恢复边防已经用尽全力了,实在是没钱培养多少读书人。
  现今兵营里识文断字的,还是荣亲王亲兵带着教起来的,后来唐子溪往上面添了把火,兵营设置考核,确保关键的将领都是懂笔墨的,这才勉强有个样子。

第125章 没钱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带着年集摊位穿成庶子后免费无删章节

正文卷

带着年集摊位穿成庶子后免费无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