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中秋 上167
崔妤抬起如水的眼眸, 看着他,声音很轻:“如果不能说就算了。”
临渊想了想,道:“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从前皇上与皇后娘娘便是在朱雀楼相识, 在殿下小时候,皇上与皇后娘娘每年都会在八月十六带殿下到朱雀楼赏月。”
“后来殿下一个人, 大概是习惯了,也每年都去一回。”
他知道这些事,就算他不说,回头太子妃问了殿下, 殿下也会告诉她, 是以便没有隐瞒遮掩。
说完, 他低下头, 垂眸拱手:“如果没有旁的事,属下便先告退了。”
崔妤点了点头, 目送他离开后, 方才转过身回了屋子里。
她原打算陪裴肃去朱雀楼, 但是方才听过临渊一番话后,她又改了主意。
她不确定裴肃会不会想她陪着。
所以还是再说吧。
*********
临渊将披风送到书房时,裴肃见他手里还有一件,有些不快地皱了皱眉:“你怎么也有?”
临渊嘿嘿一笑:“太子妃仁善。”
裴肃冷哼一声,却在看见手里的披风后, 神情变得温柔下来。
他之前总看见崔妤在窗边,在床头,在屋檐下,抱着一块玄色的布料戳来戳去, 后来终于忍不住问她,在做什么。
她说天气冷了, 想给父亲缝一件披风。
于是他生了很久的闷气。
——其实不应该,但崔妤太好了,所以他总是希望,崔妤能对他更好一点,更在乎他一点。
但是现在裴肃知道了,原来这件披风,是给他准备的。
他消了气,心情很愉快地想,他的库房里好像还有两件灰鼠皮披风,明日可以差人给老丈人和大舅子送过去。
至于临渊的……
他眉眼间笑意更浓。
临渊那件披风他一看就知道不是出自崔妤之手,上面绣着太平有象的纹样,崔妤才不会绣这个,她会嫌麻烦的。
心里最后的一点不快也隐没了下去。
他抬起头,看向临渊,神情温和地问道:“都安排好了?”
他问的是八月十六朱雀楼的事。
临渊搓了搓胳膊上的鸡皮疙瘩,颔首答道:“都安排好了。”
安插了四年的暗棋,到今日,总算是有用武之地。
转眼便是中秋。
宫中一早便热闹起来,宫人们里里外外地忙活着,生怕在这样的大日子里出了纰漏。
日头方才西沉,整座皇宫尚且笼罩在一片昏黄的暮色里,各处便先点上了花灯。
与此同时,两具血肉模糊的尸体也被神机营的人送到了宫门外。
守卫虽然早已经得到通知,但见着此情此景,却仍然觉得荒唐。他紧皱着眉头:“今日佳节,朝中众位大臣皆要携家中女眷进宫赴宴,这时候将尸体挂在宫门前,实在……实在……!”
不成体统四个字在他嘴里囫囵滚了一圈,却还是没有说出来。
借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说太子不成体统。
可若真听了太子的吩咐,将尸体挂上去,到时候陛下问罪,谁又担待得起?
临渊咧嘴一笑:“太子有令,尔等焉敢不从?不敢是吧?”他压了压眉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抽出腰间长刀,“那就连你的尸体一起挂上去,正好也剥了你的皮让大伙儿看看,你这副骨头有多硬。”
他说罢,手腕微动,长刀下压,贴着守卫的脖颈,便有一线血迹渗出。
“如何?”
守卫怒目相向,还欲再言,最后却被身边的同伴拉住,不得已捂着伤口退了下去。
余下的人早已经被临渊的动作吓得胆寒,哪里还敢再有异议,不必他多说,便俱都十分默契地抬着尸体登上了城楼,然后将其用粗绳绑起来,悬挂在宫门前。
今夜所有来赴宴的王公大臣,贵女命妇,世家子弟,都将看到这两具尸体,悬吊于他们的马车顶上。
也正是因此,在宫宴还有半个时辰便要开始之时,还无人进宫。
各家的马车都堵在宫门前,马车里的夫人小姐们毕竟从来养尊处优,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她们在方要下马车时不小心抬头看了一眼前方,竟在不经意间看见两具尸体,顿时面色惨白地缩回了马车里。
这会儿是说什么也不敢再探出头去。
也有些武将世家出身的夫人小姐,倒是不怕,但却也因为嫌晦气,迟迟不肯下马车进宫。
而临渊呢,则是笑意吟吟地抱着刀站在门口。有不少大臣认出他,难免要问一句,今日这般情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临渊便就老老实实地答道:“我家殿下说,这就是要让众位知道,说了不该说的话,会是什么下场。”
“可这……今日毕竟是陛下下令,大宴群臣,又正值佳节,这是不是太凶残了些?还请临渊大人吩咐下去,让人把这两具尸体搬走,让我等入宫吧。”有人说道。
临渊素来不吃这一套,他将下巴搁在刀把上,眼眸中笑意温和:“大人是第一天知道殿下凶残么?不是吧?”
又有人掂量了一下他的话,试探性地问道:“不知这两人……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
临渊歪了歪头:“也没什么,不过是说了几句让太子妃不高兴的话罢了。太子妃仁善,但我们殿下却看不得太子妃委屈。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诸位大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不过是两具尸体,有何好怕的,还请快些进宫,莫让陛下等急了,是不是?”
他说罢,抬眼,便看见不远处的谢家马车也驶了过来,当即笑着对堵在门前的一众大臣们道:“谢家的马车来了,诸位不妨先让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