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121
她脸上露出一点狡黠的神色来。★
玄墓蟠香寺的风景依稀如昨,即便下着雨,在大日子里依然香火旺盛,山上香客熙熙攘攘,擎着油伞往来,人们身上的衣服渐渐单薄。京中花意正浓,而江南山脚下的海棠已开过了,一片白雪红云,如今已成了满地落英,一树繁叶。
前苏州知府常大人家的正头大夫人张氏只带了个婆子来上香。
“哟,这不是张夫人嘛?怎么这么清汤寡水地出门了?”狭窄的山路上遇见了横塘的旧邻王姨,“常家的那一群家仆呢,怎么不来给太太开道,没得叫人寒酸哟!“
这些邻居都是眼红她在常家扶了正,又把药材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说话也夹枪带棒的,但她今儿为的是私事,除了贴身心腹,可不敢叫旁人知晓。
“我不大喜欢那些排场,”张氏皮笑肉不笑,“一大群人,咋咋呼呼的,吵得脑壳子痛。“
说罢甩了帕子就往山道上走,却见过了小山门,路却越走越窄。
婆子气喘吁吁地打听了一圈,回来报告说:“请了高人呢,京城回来的居士,精通排演先天神
数,是已故云空师太的亲传弟子!”
张夫人觉得云空师太这名字有些耳熟,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其实当年妙玉进玄墓蟠香寺,她是派人在背后盯过梢的,只是这丫头老实本分的在寺里修行,也没下山来闹腾,后来听说生病死了,她背地里上山寺里来了两回,果然没见到那丫头,便再也没上心打探过。
这一晃许多年过去,记忆之弦只是被轻轻拨弄了一下,也翻不起多少波澜来。
“太太,咱们要不要请这位高人算一算,咱家少爷何时才能开窍呢?”
原来这张氏自扶了正后,诞下一名麟儿,自然被倾注了常家和张家全家的希冀,只盼他如他父亲一般,早早地考中进士,最好中上个状元郎。
只是有时候,期望越大,失望便也越大,这小少爷过了两岁,仍学不会开口说话,开始众人只觉得男孩子顽皮些,学东西慢,也算不得什么大事,直到这孩子上月满了五岁,智力依然与半岁婴儿无差,旁人家的这个年纪已经可以进学堂背四书五经了,这小少爷还在家里嗦手指要奶喝。
张氏自然心急如焚,求神拜佛,请了郎中,也算过命,除了被江湖骗子骗了好几笔银子外,小少爷的毛病毫无改变。
常知府先前还想办法请外地名医来治,只是这男子向来寡情,如今既已辞官,也懒怠再去烦神请人。而张氏能做的,也就是每日初一十五走遍全姑苏的大小寺庙,为自己的儿子虔诚祷告罢了。
当然了,家丑不可外扬,是以张氏每每出门,都只带着一个婆子。
挨着人群走到寺里,才听到宝殿上隆隆的诵经声,女尼们鱼贯而入,显然要办法会。香客们多少都虔诚,很肃然地鞠躬焚香,而张氏却带着婆子,横七竖八地挤进了宝殿里。
一个看起来年岁不大的女居士梳着妙常髻,被众尼环绕,坐在正中间的蒲团上,阖眼拈着念珠,喃喃念经。
张氏疑惑地问身边婆子:“这么年轻,能行吗?”
趾高气扬了这么多年,她早就学不会压低噪门说话,于是整间殿里的人都听到她在质疑高士,颇不高兴地朝她投来鄙夷的神色。
那张氏却不觉得尴尬,很自得地探着脖子朝里望,却见女居士停下诵经之声,微微睁开双眼,手中拂尘朝张夫人一点,“这位女施主,你过来。”
张氏吃了一惊,往前走了一步,脸上仍是无比倨傲的表情。
女居士声音这么稚嫩,甚至有些天真的童幼气,她才不相信能说出什么惊天动地之语呢。
“请问,女施主家中可是有一小公子,今年五岁有余?”
张氏吓了一跳,这才不自觉地压低了声音,“你…你是不是认识我?“
她疑惑地打量那女居士,圆脸圆眼睛,脸上几点雀斑,身形有几分壮实可靠,可爱倒是可爱,不过长得真心不算很美。
但的确是她从未见过之人。
女居士柔和一笑,“我与女施主有缘,自然要为你化解苦难,你过来。“
张氏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横竖听一耳朵,信不信是她的事,怎么都不会吃亏,比起那女居士要对她说的话,她更担心再这么当着众香客的面说下去,反叫旁人知道她亲亲宝贝好大儿的毛病了。
于是拈起裙摆挤过去,跪坐在女居士身边的蒲团上,捏着气声问道:“居士请说吧。“
女居士淡淡一笑,很配合地耳语道:“令公子所患之病并非无解,因他不是单纯的失语失智,我见夫人你周身有黑气环绕,想来是从前做了什么亏心事,叫恶魂缠了身,报复到令公子身上了。”
张氏往后猛地一跌坐,这会她真的是被吓狠了。
低头看了看自己,想来那恶鬼缠身的黑气,是自己这样的肉眼凡胎看不出来的,又忍不住往背后张望一眼,那些恨她的人,被她夺去了性命的幽魂,正飘浮在她背后吗?
“好居士,好大师,”张氏恨不得给那一脸淡然、悠悠敲起木鱼的小姑娘居士跪下,“您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我和我的儿这两副身家性命可就托付给您了!我该怎么做啊?“
女居士瞥她一眼,似笑非笑,隔了好一会儿,才从身后案台上拿起三根线香和一个鎏金铜炉来,将那香点了,插在炉中,也不说话,只是定定地看着香烟,不时挥舞两下拂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