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筹备学堂

  萧循走后的第一天, 温慧觉得十分提不起劲头。

  明明萧循在的时候,温慧也没觉得如何依赖他,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人走了,她就是觉得浑身不对劲。

  结果回到卧房,知秋看着她就欲言又止。

  温慧疑惑地看着她, 低声问“怎么了,宝儿又哭了?”

  那个多乳娘和宫女丫鬟,怎么可能看不好一个宝儿?

  “不是 ”知秋不知道怎么回答, “殿下还是自己去看看吧。萧大人 留下了一个包裹 ”

  “包裹?”

  温慧怀着满腔疑惑进去, 就在外间的矮几上看到了一大包东西。

  她也不在意, 直接打开一看

  嗯, 很好, 里面是一大堆香艳话本子。

  温慧瞬间就脸色爆红, 自暴自弃地翻了翻,还真就是几年前她不小心让人送到寒山书院萧循手里的那一些。

  等等, 好像还少了一本!

  温慧忍不住咬着牙, 在心里把萧循翻来覆去踹了十几脚。

  留着一本《春闺记》, 想也知道他是用来干嘛的。

  温慧用手捂着脸,简直是没脸见人了。

  良久她才叹了一声, 情绪又突然低落下来, 打算将这些话本子都收起来。

  这时候她才发现那些话本子旁边, 还有一张绘着兰花的精致书签。

  温慧拿起来一看,上面用遒劲的字体写了一句诗“思君如满月, 夜夜减清辉。”

  她切了一声,心道,这才刚走,哪有什么“夜夜减清辉”?

  不过萧循竟然也有这么浪漫的时候,温慧还是觉得心里甜蜜蜜的。

  那点低落的情绪也突然无影无踪了。

  温慧想了想,萧循已经走了,自己还是照计划去关注慈幼堂吧,也转移一下注意力。

  当天温慧就去巡视了一遍慈幼堂,她从公主府调过去的大管事依然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禀报了这几个月慈幼堂的大体情况。

  此时慈幼堂里已经有几百个孩子,大部分是女孩,男孩极少,且大多都是病弱或者残障的。

  这些孩子从几个月到十几岁不等,大管事安排大孩子带小孩子,婴孩则有专门的妇人照顾,也还算是井井有条。

  不过,温慧看着那些孩子就只是老老实实待在屋子里或者院子里,几乎都是百无聊赖,心里忍不住萌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其实要是这个时代的其他人,觉得温慧能建个慈幼堂收养这些孩子,就算是这些孩子烧了高香了,有吃有喝,衣食无忧,还要怎么样?

  说到底,这个时代的大部分成年人,也还要每日里拼尽全力,才能保证家里不断顿。

  这些孩子,没被饿着,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好吗。

  而温慧,她觉得这些女孩,就是她想要提升女性地位的,探路石。

  离开慈幼堂的时候,温慧还专门抓了几个典型,都是大管事提到的,开始膨胀起来的人,平常喜欢欺压其他人,虽说没做过什么大恶,但很容易带坏慈幼堂的风气。

  温慧理解大管事的犹豫,大管事也是有解雇杂工的权限的,但这些人做的事也算不上特别坏,因此他干脆还是请温慧来处理。

  温慧可不管那么多,直接让那几个刺儿头收拾包袱走人。

  慈幼堂是慈善机构,她是闲的才要跟着几个笨蛋斗智斗勇,直接赶走拉倒,反正外面等着进来做杂工的,不知凡几。

  那几个人看到温慧才知道怕了,一个个被拖出去的时候都是痛哭流涕,还有喊冤枉的,可惜并没有什么用。

  其他围观的杂工杂役等人都是噤若寒蝉,深深低着头,生怕下一个会轮到自己。

  毕竟她们很多人家里都靠着这一份俸禄养活呢。

  有几个大点的孩子也跑过来看了看,其中一个胆子大的女孩子就问温慧“公主姐姐,那几个坏人以后不会回来了吗?”

  “坏人?”温慧蹲下身来,柔声问,“他们欺负你了?”

  女孩点了点头“他们很凶,有时候给我们吃的饭还是凉的。”

  温慧摸了摸她的脑袋,点了点头“嗯,以后他们都不会回来了。做了坏事的人,这里不要他们。你们也要乖一点,不可以欺负别的孩子,不然也会有惩罚的哦。”

  “惩罚?”女孩疑惑,“什么是惩罚?”

  温慧笑道“不知道也没关系,只要记着,每天乖乖的,就可以了。”

  “嗯嗯,我会乖乖的。”女孩大力点头。

  温慧笑着刚要起身,突然又问“你叫什么名字?想不想 读书?”

  “我叫大丫。”女孩歪着头,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温慧,“我也可以读书吗?爹和娘都说,读书是男娃才可以做的事,女娃不行。”

  温慧怜惜地看着她,更加坚定了心中的想法。

  旁边还围着没走的一些人,神情古怪地看着温慧,对她的话表示十分不理解。

  女娃还要读书?十五六岁就要嫁人了,读书有什么用?

  果然大人物的想法,就是让人搞不懂。

  晚上温慧躺在床上,盘算自己的产业,那些田庄之类就算了,想起还有铺子,不由琢磨开了。

  所谓坐吃山空,倘若没有源源不断的银子来源,单靠富家夫人的捐赠,慈幼堂肯定是维持不下去的。

  何况她还有更进一步的想法呢,这都是需要大量的银子来维持的啊。

  温慧真的不希望,一旦她离开了,慈幼堂就烟消云散。因此,次日她就兴冲冲突袭了成衣铺子和首饰铺子,两家店铺的大掌柜好悬没吓出病来。

  温慧不懂设计,她只是想到一个点子,希望能通过皇后和太子妃等,引领京城的潮流。比如穿的衣服戴的首饰,倘若真的成功,她的铺子可以提前备料,自然可以大赚一笔。

  两位大掌柜听了她的话,倒也觉得不失为一种创新的办法。两位大掌柜都知道这位公主最近这段时间的的壮举,自然也知道她缺钱缺的厉害。天下的穷人那么多,以一己之力哪里救得过来?当然还是需要一直有来钱的路子才能长久。

  这件事倒也不用太着急,要送给皇后穿的衣服和首饰,自然也不是短时间设计得出来的,用料做工那必然也需要精益求精,没有个三俩月甭想有结果。

  温慧又抽时间把名下的几家铺子都突击检查了一遍,暗暗留心有没有好的商业机会,或者有才华的适合做掌柜的人才。

  毕竟她是想要将铺子生意做大,然后开分店的人呢。

  不过短时间也不着急,生意做大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半个多月后,萧循等人终于历经千辛万苦,抵达了衡州府的易县。

  又半个月,温慧收到了侍卫寄过来的信件,大体了解了易县的情况。

  温慧看着手里有关易县的资料,忍不住想扶额。这地方地处边陲,人烟稀少,十分荒芜。主要是因为多山地,不易耕种,当地百姓自然生活困苦,有能力迁走的都跑了,剩下的也就是勉强糊口罢了。

  但是没关系,每个地方都能找到特色,只是需要人去发现罢了。就像现代,很多穷山恶水之地,最后不也能被打造成旅游探险的胜地吗?

  温慧给自己打气,没关系,相信萧循,他一定可以找到易县的特色,尽力发展起来的。

  再不济,不是还有自己这个贤内助吗,要人要物,不用他亲自说,自己也完全可以直接帮忙啊。

  然而温慧还是想得简单了,这个时代,特色哪里是那么容易找的?

  她在京城开始试探着在慈幼堂设立小学堂的时候,萧循在易县也没有闲着。

  易县是很穷,但萧循对此是早有准备的。他不像以往的知县一样,每天就是在县衙待着。他喜欢到处走,到下面的村子里去了解民情,与百姓聊天,天晚了就直接借宿农家,跟他们一样吃糙米野菜粥。

  就这样,花了小半年时间,萧循几乎跑遍了易县的二十几个村落,最后终于找到了一种草。

  那种草在好几个村落的山脚下都有生长,很明显是适宜于种植在山地的。关键是,那种草可以给布料染色。

  萧循也是因为看到不少百姓穿着那种紫红颜色的衣服,才在某一天突然灵光乍现的。

  说起来这里的百姓也并非不知道这种草的用途,很多人家嫁女儿,又没有钱买大红嫁衣,都是用这种草给白布染色,充作嫁衣的。

  当然,这个发现也很快被侍卫千里传书,告诉了温慧。

  温慧收到消息,马上杀到了自己名下的成衣铺子,将前几个月提上来的一个备用二掌柜升做了大掌柜,让他即刻出发前往衡州府,开设新的铺子。

  原本的大掌柜还以为温慧对他不满,要换人了呢,吓了好大一跳,得知最后的情况,脸色才慢慢好转。

  新上任的大掌柜就抓瞎了,前几个月被提成二掌柜的时候,他还以为自己要发达了,没想到这么快就做了大掌柜,更没想到的是,居然要跑到西南偏远山区去开分店!

  但温慧给的俸禄高,最后新上任的分店大掌柜还是委委屈屈地出发了。

  所以当萧循终于确定易县的大部分村镇都可以种染色草,然后去衡州府考察布匹生产和销售情况的时候,就突然发现,府城里的布店突然多了一家。

  他试探着跟这家新开的布店谈起布料染色的事,做好了扯半天皮的心理准备,谁料想对方竟然十分感兴趣,完全不像前几家老店那样兴致缺缺。

  萧循心里存了疑,但也不妨碍他跟布店老板口头约定,过些日子一起去易县看看具体情况。

  后面的事情就顺利多了,几乎让萧循都有点怀疑人生了。

  萧循带着布店的大掌柜一起跑到村子里,点名让百姓多多种草,有多少收购多少,价钱虽然不算高,但比起一年到头守着那点贫瘠的土地,可要不知好到哪里去了。

  这家新开的布店,自然就是温慧让人开的那家了。

  其实布店的大掌柜面上笑得跟弥勒佛似的,心里一直在叫苦呢。生意哪有这样做的,这草的染色效果到底如何,只见到那些百姓的麻布衣服哪里能说明?再说还有很多技术上的问题,还需要时间解决呢!

  但温慧又不在意什么时候能挣钱,她愿意把钱扔水里听个响,下面的人能怎么办?由着她高兴呗!

  同样的这半年里,在让人去衡州府开分店以前,京城的温慧,也忙得很。

  泰和二十二年五月,温慧开始在慈幼堂筹备学堂。

  因为慈幼堂里确实有少量适龄的小男孩,一开始也没有人觉得温慧这么举动有什么不对。

第64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穿书后我成了女主的踏脚石最新章节+番外章节

正文卷

穿书后我成了女主的踏脚石最新章节+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