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募捐
反正事情要一起做, 萧循干脆在慈幼堂临时做了一个调研司的据点,他和下属官员就在这里办公。
他们的事情也不少,除了接待来汇报夭折婴孩情况的夫妻,还要记录具体情况,之后还要跟这些夫妻的邻里核实,以防有人是骗子。
总而言之, 慈幼堂从开张的第一天起,所有人就都是忙忙碌碌,大门外的街上也是呈现出一片嘈杂景象。
不出温慧和萧循预料, 第一天来投奔慈幼堂的, 都是京城各处街上的小乞丐, 从三四岁到十七八岁都有。
那些十七八岁的乞丐还生怕慈幼堂不收, 跪在地上一个劲磕头“公主殿下大慈大悲, 请收下我吧, 我什么都能干,只要给口饭吃就行!”
最后当然是都接收了, 反正慈幼堂还没招收到足够的杂役杂工, 这些快要成年的乞丐, 正好可以前期先带一下孩子, 后期若是学不会技能的, 也可以转为杂役杂工。
这些十七八岁的乞丐一被接收,城里的乞丐自然都知道了风声。
有那游手好闲的,自然还是继续做乞丐,每日讨得的饭食银子也够吃用了;有那家境衰落不得不做乞丐的, 闻讯就立即往慈幼堂去,想着能靠自己的双手挣碗饭吃,也不算是辱没了祖宗。
慈幼堂几乎是来者不拒,反正人来了,回头大不了把那些年轻力壮的,让武师傅训练一下,去参军也是不错的。
也有刺儿头跑到慈幼堂想混饭吃的,对这种温慧就不客气了,直接让衙役抓住了就打一顿,多打几顿自然就知道厉害了。
刚柔并济,慢慢地自然不敢有人乱来了。
这个时候温慧才发现身为统治阶层的好处。
那就是只要她想实行的规则,谁也不敢来使绊子,毕竟她身后还站着好几尊大佛呢,谁都怕偷鸡不成蚀把米。
当然,其后的日子,朝堂之上为了这个慈幼堂的事,也是有过好几番辩论的,不少迂腐的大臣甚至连“牝鸡司晨”都说出来了。
结果太子冷笑着怼回去,讽刺那些大臣光会嘴上瞎扯,一点实事都不做,岂不是连“牝鸡司晨”都不如,于国于民无益,怎么还好意思觍颜站在朝堂上?
那筹备慈幼堂的,是太子的母亲、妻子和嫡亲的妹妹,花的银子也没从国库出,太子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把那些无辜找茬的官员骂一顿了。
总而言之,慈幼堂自打开张以后,不到几天就上了正轨,不只是慕名送孩子来的,不知凡几,便是招收杂役杂工的地方,也是门庭若市,不少贫家妇人都或主动或被动跑过来应招。毕竟慈幼堂不止管吃饭,还给俸禄。
这让那些提倡女性应该相夫教子的卫道士们频频不满,但这些应招的妇人好些都是家里的男人让来的,这就让那些卫道士们骂不出口了。
家无隔夜之粮,还不让人出去干活挣钱,讲究女人该相夫教子,是想人家一大家子直接饿死吗?
卫道士们也是读过圣贤书的,饿死百姓之类的事,他们自诩慈悲,又怎么可能会干?
到最后,他们也就只敢找个隐蔽的角落,几个人一起发发牢骚罢了。
为什么要找隐蔽的角落?因为在酒楼茶馆之类的地方诋毁慈幼堂,那是会被百姓鄙视吐唾沫的呀!
好容易有了个为百姓着想的善堂,你还要说他的坏话,你是不想要百姓好啊?
慈幼堂慢慢上了正轨,招收的大夫和杂役杂工等也多了起来,送过来的孩子有的刚刚出世,有的却已经十几岁,反正是家里养不起了,不得不送过来。
当然,慈幼堂收的最多的,还是女孩。男孩是非常少的,大部分也是身有缺陷。
但温慧还是觉得欣慰,因为女孩毕竟是被送到慈幼堂来了,而不是养不起就直接掐死溺死,或者送给人家做童养媳,说不定三四岁就开始干活,几年以后就病累而死。
她看着慈幼堂做工的妇女,和被送过来的越来越多的女婴,忍不住热泪盈眶。
无论如何,她也是间接救了好些女孩的性命啊。
半斗黍米就能换一个女孩的性命,温慧觉得很值得。
虽说要提高女性地位,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她也不是一无所获,对不对?
这些日子温慧也算是比较忙了,虽然陈王妃也经常过来帮忙,后来连赵王妃和冯晴、萧露等人也参与了进来,但温慧毕竟月份大了,还是有些吃不消。
半个月以后,事情终于没那么多了,温慧在府里狠狠睡了好几个饱觉,这才觉得缓过来了。
萧循被吓得百忙之中还亲自去请了一会太医,知道温慧只是累了点,才松了口气。
萧循本来还想让温慧注意一下身体,但看着她虽然累,但眼睛却亮晶晶的,精神十分振奋,那些话最后还是没说出口。
罢了,如果为百姓做点事,能让她这么高兴,那就由着她吧。
接下来的日子,温慧发愁的事,就是怎么去搞银子了。
要不然,像现代时候那样,搞个类似的慈善义卖?但她又没什么东西可卖的,想想干脆直接做一回强盗,公开拉赞助算了。
于是过不几日,原本一向低调的皇后,突然召集内外命妇进宫赏花听戏。
京城里的人,哪有傻的?最近慈幼堂搞得红红火火,声势那么大,谁没听说过?都说是皇后牵的头,现在召人进宫赏花听戏是假,只怕是募银子是真吧?
不过这些夫人太太,都想要个慈悲的名声,哪年不开个粥棚施粥,去个寺庙布施的?因此倒也都乐乐呵呵进宫了,还想着看看皇后牵头搞的善堂有什么不一样的。
这一次还真不一样。吃吃喝喝过了,正戏就上了。
皇后自然说起了慈幼堂,说起那些穷苦百姓和乞丐,太子妃也在一旁不时附和几句。
众妃嫔和内外命妇甭管真心假意,都跟着红了眼眶,个个也是闻弦歌知雅意,只说回家给送银子过去云云。
大体上以往哪里受了灾,皇后也都会来这么一遭,大家也都习惯了。但谁也没料到,这一次太子妃和温慧也出面了。
温慧也懒得废话,直接道“本公主晓得往年各位夫人们做了善事,却往往无人所知,虽说做好事不在乎名头的事,那也不能收了银子,还不知道去处吧?那万一被做事的人贪了去了,岂不是一腔善心,却没落到实处吗?今日本公主却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但凡是捐钱捐物的,本公主专门安排一个人记录下来,回头花到哪里了,也有一本账,每个月月底就送到各位夫人府上。如此,各位意下如何?”
嗯,账房先生也找了好几个了,做这些事也是得心应手的。
有那不打算出多少钱的,心里暗暗叫苦,出了多少银子都被记录在案,那要是太少了,被人背后谈论一二,只怕老爷脸上不好看;要多出吧,又舍不得。一时间脸色不好看的大有人在。
有那真心要做善事的,却暗暗点头,觉得这才是个做善事的样子。往年施舍出去的银子,真说不好都用到哪里了。这样想着,同意温慧的做法的也不少。
温慧倒没想到,最先响应的竟然是骆琳琅。
也不知道她怎么这么快就从庄子上回来的。温慧脑子里闪过这么一个疑惑,就见骆琳琅站起来高声笑道“皇后娘娘和太子妃娘娘慈悲,公主殿下大义,臣妾虽然家业小,也愿意出一点绵薄之力,还望两位娘娘和公主殿下不要嫌弃。”
嗯,大仁大义,大义凛然,这还真是骆琳琅干得出的事。
不过这一次温慧可就欣慰多了,反正不管是谁,只要肯出银子赞助慈幼堂,以前那些龃龉,也不是不能暂时放下的。
而且骆琳琅作为女主,她的身份真的十分微妙啊。
温慧忍不住想,如果骆琳琅的女主光环可以分一点笼罩到慈幼堂上面,会不会以后的事情都会变得顺利很多呢?
这种想法只短暂在温慧脑海里停留了片刻,她就专注于目前的情况了,拍了拍手笑着道“裴二少夫人心系百姓,不管出多少银子,本公主都替慈幼堂和里面的孩子感谢你!回头本公主就让人刻一石碑,裴二少夫人的名字一定要刻在最上面!”
嗯,给女主戴个高帽子,大概银子出少了,也不好意思吧?
温慧是想着从骆琳琅那里多坑点银子,但下面的内外命妇各个对视一眼,都不由在心底倒吸了口气。
这刻石碑的想法,可真是毒辣啊。石碑竖在那里,来来往往的人,谁都能看到,谁出的力大都是一目了然的。
那有些人家为了名声,还不得拼了老命出银子?
反正吧,不管各人心里怎么想,就是为了皇后和太子妃起了这个头,那些脸色不好看的,也不敢公然反对啊。
因此最后这场募捐,还是在诡异的平和气氛中圆满结束了。
温慧志得意满回了公主府,随后凤仪宫就来人,带了皇后给的一沓银票。温慧数了一下,整整一万两。
她大手一挥,直接笑纳了,又让知秋找出一刀纸,郑重其事记了下来,好好收进匣子里。
不几日,温慧就收到了各位夫人送来的十余万两的银票,其中骆琳琅真的没有食言,整整捐了一万两。
温慧笑得见眉不见眼,心道这会儿了,才终于觉得女主光环原来也有点用。
即使那些银子不是自己的,她看着那个数字,还是忍不住开心得很。
有了银子那就得办事啊,温慧恨不得天天都在慈幼堂待着。有她坐镇,下面的人自然也不敢闹鬼。
就在温慧以为古代的人都是这么淳朴,竟然真的没人捣乱的时候,就出事了。
缘由是几日前先后有好几个男子带着两三个孩子送来慈幼堂,只说家里穷苦,实在养不起了云云。
那些孩子无一例外,都或是病的厉害,或是断了胳膊腿,就没有一个好的。
接收孩子的杂役上了心,尤其是发现那些男子眼里并没有对孩子的慈爱和离别的伤感,就忍不住汇报了后面的衙役。
有一个衙役觉得事有蹊跷,于是叫上了几个人偷偷跟上了那几个男子。
结果后来的事情出人意料,那些人竟然是一个拐卖孩子的团伙。
他们拐卖的孩子,因为辗转各地,时间比较长,好些都生了病。
那些健康和病得轻的孩子,就被他们卖了,有些男孩是卖给山沟沟里生不出孩子的人家,大部分男孩女孩,却是被卖到了勾栏之地。
剩下那几个病重快死了的,以往那些拐子都是随便往乱葬岗一丢。近期却是因为听说慈幼堂收孩子,重病的残障的都要,甚至还给黍米,拐子们心想能挣半斗米也好,这才来了慈幼堂。
京兆府雷厉风行,这一次按图索骥,最后竟然破获了一起重大拐卖事故,其中被拐卖的孩子里面,还有好几个是官员家中丢失的。
那些卖到勾栏的孩子也被尽量救了出来,但身体和心理已经或多或少受了损伤,看到父母甚至有的都目光呆滞,连哭都不会了。
找到孩子的父母,抱着孩子痛哭就不说了,有不少当场就去慈幼堂大门口磕头,还有些之后也捐了不少银子。
这都是后话了。
那些拐子被抓了出来,京兆府还真就按照慈幼堂的规矩,直接给判了流放三千里。
百姓们自然拍手称快,那些原本还打着坏主意的人,这一次也被震慑到了,轻易不敢再乱来。
温慧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恩威并施的,若一直顺风顺水,什么事都不出,她自己都想要搞点事出来,震慑一下周围了。
此次之后,果然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谁作妖,倒是骆琳琅时不时跑过来,美其名曰帮忙。
温慧对此不发表看法,骆琳琅的善心无处安放,非要来做义工,那就由她去吧。
至少,穿越女真的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大部分真的不会带着歧视的目光看待那些残障的孩子。
因此到后来,骆琳琅竟然成了慈幼堂最受孩子欢迎的人之一,这也是温慧一开始没想到的事了。
温慧这边的事情暂时平静下来,但萧家那边,这些日子却发生了一件事。
慈幼堂开张之前那段时间,对于温慧未婚有孕的传言甚嚣尘上,好些人都对她表示鄙夷。自然,听说温慧肚子里的孩子父亲是萧循以后,他也免不了受了很多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