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夕阳
吕雉听得陆贾的提议, 当即决定以陆贾为使者出使长沙,逼长沙王出兵钳制九江王,曹参为将, 兵发赵国, 将战火控制在赵境, 使之不凌汉土。
然而汉国关中因为一场楚兰闹剧被卷走了金帛无数, 打仗,打得就是钱。用兵最起码要保证的粮秣、甲兵, 关中庙堂上如今哪来的钱?
萧相国无奈,请示了吕太后,将关中的口赋、刍蒿赋一加再加,仗着关中是秦国故地,编户齐民制度实施得彻底, 汉国对黔首的掌控力颇强,征税也显得比较顺利, 这才缓解了汉国的困扰。
但对于汉国来说,这场战事不能拖了,汉国,拖不起!
与汉国不同的是, 殷嫱从楚兰市场里收割了好大一批金帛, 楚地东向大海,有渔盐之利,又有大铜矿,可以铸造钱币, 再加上她的亲戚们引进的红糖, 楚国可以说国用富饶。
而韩信出兵击齐,齐国本就曾经在他治下, 齐人本就对他抱有好感,楚军一至琅邪,韩信便约束兵卒,不许扰民,齐人几乎不为战火所扰。
楚国刚刚攻占琅邪,韩信便出面表态:“吕氏驱逐新帝,犯上作乱,其行可诛。如今要兴兵拨乱反正,从者皆义士,楚国境内,免赋三岁。”
汉国的更役和赋税日益增加,楚国却在此时表态免赋三年。楚国黔首氓隶无不雀跃。
汉将曹参的压力非常大。
吕太后下的死命令是速战速决,汉国打不起持久战。奈何……
他刚到赵国,韩信如今已经拿下了齐国。齐地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勃海,此所谓四塞之国。若韩信打定主意坚守不出,凭借齐之天险,战事必然持久,而朝廷……打得起这持久战吗?
况且就算韩信打出齐国,他曹参就一定能在赵国灭掉三国联军?
曹参跟着韩信打了这么些年的仗,心里非常清楚,速战速决是这位主的强项。一年多的时间,平定了整个北地,大半个天下,试图跟他速战速决的人——
没一个有好下场。
魏王豹、代王陈余、楚将龙且……
仿佛就是他的前车之鉴。北风像是凛冽,像是有人在拿刀子割着脸面,曹参不禁打了个寒战。
曹参纠结于该怎么打这场仗的时候,韩信收到了两个不是那么美妙的消息。
——戚姬母子死了,倒是保护着戚姬母子的“忠臣义士”陈平等家眷,平安逃到了淮水。
——长沙王吴芮在陆贾的规劝下,站在了朝廷的一方,预备勾连淮南王英布背楚。韩王信、梁王彭越跟曹参交过手以后,似乎有了退缩之念。
韩信急需一场大胜,来奠定自己在诸侯之中的威信。譬如,歼灭曹参所辖的二十万汉军。
两家都急欲交战,但谁也不肯先透露出自己的目标。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谁失去了主动权,就会被人牵着鼻子转来转去。
曹参跟韩信对峙期间,麾下小股部队接触,屡战屡溃,却也没敢将大军一股脑压上去。最终退守到了代郡,派出间者,却察觉到燕国的动向诡异。
燕国的王是先帝刘邦的总角之交,然而自从汉室遭逢巨变,这位燕王便似乎被人忘在了脑后,他已经失踪在了楚国境内。
如今的燕国,旧燕王臧荼的势力蠢蠢欲动,却被燕相国屡屡镇压,臧荼旧部更不惜铤而走险,与河套间的匈奴人关系暧昧。
曹参若有所思地放下了简牍。
殷嫱在临淄听到战报的时候,已经是仲春之月了。
纵然春暖人间,也听出她一声冷汗!
汉军退守代郡,楚王领兵追击而去,谁料到竟然遭遇匈奴人的骑兵!
韩信领出去的多是步卒,对着成建制的骑兵冲击哪里讨得了好去?第一次遭遇,楚军伤亡不少,韩信当机立断,后军撤退,前军变作后军,佯做不敌,且战且退,到了一处逼仄丘陵,匈奴求胜心切,冲了进去,山陵之间,骑兵怎么可能发挥得出战力?
与楚军一战胶着,刚想退,却发现被楚军堵了山谷口,数万骑兵叫人生生围歼了!
殷嫱这边是一身冷汗,匈奴那边,则是震怒。匈奴单于冒顿是一代雄主,在楚汉相争之时将分裂的匈奴部落、东胡、月氏一统,此时攻来也是对中原的试探,初战便大败,还是还骑兵被人全歼,简直是奇耻大辱。
然而震怒之后,却又是恐惧。匈奴的优势,便在于机动性强,即便打不过,也能仗着骏马的四条腿把步卒甩在身后,如果有人能够歼灭骑兵,那么对匈奴引以为豪的抢一票就走的战术,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几方暗流涌动之间,窃汉国的吕太后勾结匈奴谋取汉室江山的消息随着报纸的发行不胫而走!
有代郡黔首为证:汉军不辨是非,助吕氏引匈奴入中原肆虐,幸而有楚王多次帮助代郡黔首打退匈奴。
匈奴才不得不低声下气要跟楚国签订互不侵犯的盟约,这才护得代郡一方安宁。
至于曹参带领的汉军则被淹没在了代郡黔首们的汪洋大海之中,代赵大地多年抗击匈奴,与匈奴有不共戴天的仇恨,楚王击匈奴,正应了这些人的胃口。
汉军节节败退,最终主将曹参死于代郡人之手。楚军定代、赵、燕,百姓们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自与曹参一战后,汉军精锐尽覆。
楚国拿到了齐燕赵国的故地,大大地震慑了诸侯,然而梁、韩是四战之地,梁王韩王对于楚王要席卷天下之势都感恐惧。
两国先后与汉结盟,但随即都被楚军虽灭,楚国在北方国土自此连成一片。
其后又与汉、淮南、长沙对峙,先吞了巴蜀、长沙,最后夺淮南,淮南王死于保卫都城的战役之中。
楚国历经五年的苦心经营,兵锋终于直指栎阳!
楚国大军在栎阳城外垒起营壁,天下大局已定,楚军也并没有急于攻城,反而将纸张、竹简等绑缚在箭上,将劝降的话写在上边。
楚军素有仁善之名,破城之后,并不会做出屠城等暴行,楚国的刑律也剔除了肉刑,较之汉律更为宽仁,楚国的赋税也更低……
一时之间,栎阳流言四起。民心向背,不问可知。
栎阳,日薄西山。
韩信站在瞭望高台上极目远眺,孟春的风仍冷,却催发出了原野上一片新绿。夕阳西下,将天空染出一片绚丽的色彩。青山与天穹的交界是一片沉郁的紫,然后是畏畏缩缩、黯淡无光的昏黄。
“在看什么?夕阳?”有人在他背后问,他回头,新妇笑意吟吟地看着他,“栎阳的夕阳与别处不同么?”
韩信笑着将殷嫱揽进怀里,拢了拢她身上的锦裘:“或许是吧。”
殷嫱头倚在他肩上,抬眼望去,她注视着那议论奄奄一息的红日,轻轻叹息:“终究是要落下去了。”
韩信捂着她冰凉的双手,轻轻地哈气:“今日的太阳落下去去了,明天的太阳还会升起。”
殷嫱莞尔:“明天又是新的一日了。”
是啊,明天升起的,就是新的太阳了。
是岁四月,汉都栎阳降,天下归一,天下——归楚。
作者有话要说:
ps。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勃海,此所谓四塞之国。——《史记·苏秦列传》
终于写完了。
现在回看就emmmm,感情线写得乱七八糟,历史政治军事各种bug,小殷开挂玛丽苏,后期造反阶段全凭金手指和挂……打天下也不敢写得很详细……
但是特别感谢读者宝宝们包容和支持,磕磕绊绊总算写到夕阳西下,给了一个he。
这篇写完之后准备存历史向那篇《楚汉之风雨如晦》……主要应该是写我淮阴侯,女主是土著小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