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529
她会带着他们全家去观察这每一天的生活,他们会一起在菜地前支上几张桌案,然后提笔画下那一片绿油油的小青菜,或是荷花池边画那不是锦的鲤。
她还会带着全家人一起酿酒,虽然最后以一缸醋的问世而失败。
她让人告诉了她好些的偏方,她全部汇总成册,在医药不及时的时候,预防了很多的病症。
......
守得了富贵,耐得住贫寒。那样的坚强,不同于往日的娇弱,竟是更加的让他着迷。
她,比自己想像的还要完美。
能把圈禁的日子过成一首诗,一幅画,常拓想,除了她以外,再没有别人了吧。
哪怕是他兄弟那俗不可耐的媳妇。
真想不明白媳妇这样阳春白雪的人是如何跟那么一个村俗的女人成为好友的。
想不明白。
常拓想不明白,黛玉却是永远也无法忘记的。
她记得柳湘莲救了她的弟弟,这一点,柳湘莲是他们全家的大恩人。
她不敢想像,林家若是没有了弟弟,断了香火,自家老父亲是否还能坚强的活下来。而她的人生是否还会出现什么不可预期的波折。
好吧,虽然柳湘莲去扬州这件事情里,她男人也是功不可没,但她男人和她弟弟的关系压根不需要将这事放在心上。
一路来京城,黛玉虽有英莲和林砾相陪,可是心中的彷徨却未曾减少。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调。
千里迢迢从扬州上京城。天子脚下虽是百般繁华,可也让她胆怯。她从来没有出过那么远的远门。她从来没有见过那些亲戚,也不知道好不好相处。
她要保护好弟弟,她要照顾好英莲,在母亲离开的日子里,她知道她必须要尽快的长大了。可是她仍是会感到害怕与彷徨。
二舅母的算计,外祖母的冷眼旁观都将黛玉对外家的满腔热情投注到了对她释放好意的表妹探春身上。
这个表妹,救了她们。
这并不是夸大的说法,是真实的事情。
若是弟弟被二舅母算计夭折,她与英莲再陷在荣国府,那么此时此刻的林家早就不复存在,怕是要与贾家那条船一起沉了。
那么可怕的后果,至今想起来,仍让黛玉胆寒。
若真的那般,她如何面对父亲,面对甄家先生和师母呢。
黛玉还记得第一次见宝玉的时候,是真的觉得似曾相识,怕是在哪里见过。而后来宝玉也曾说起过这种话,哪怕探春说的再多理由,她心底还是存了一丝疑惑。
自幼便接受教养嬷嬷和甄家师母教养的黛玉,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她和宝玉为什么会同时觉得眼熟,她只是小心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那么好过。
贾家的下人真的不是一般的刁奴可相提并论的。主不主,仆不仆的,难道母亲自小也是这般长大的?
她真的不敢想像。
好在她这一次带来的人不少,又有教养嬷嬷出头为她将不合理之处一一改了过来。否则她的名声估计就真的没有了。
第一次见常拓,还是刚刚回到自己家的时候。
那个时候的黛玉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嫁给这样的一个人。
外面瞧着到是温文而雅,内里却是个不着调的。
三表妹在她的府中被这人‘调戏’了,她生气愤怒之余又带了几分她也说不清楚的失望。
到底是为了什么会失望,黛玉也不肯多想。
及至后来,他就算是百般解释,她也不愿意听,哪怕她心里什么都明白。
仿佛在害怕着什么。
一年大,两年小,春来百花,冬有雪藏。黛玉回想自己的日子,仿佛从那年的那件事情以后,她的生活里便不可避免的都是那人的影子。
她有些羞涩,又有些恼怒。怎么可以这般不知礼数。
那人纠缠不休,让别人怎么看自己呢。
还有便是她的名声脸面,林家的名誉声势都要被这人弄坏了。
她觉得她都快要成为满京城的笑话了。
每次出去参加姑娘间的聚会,别人的眼神都仿佛要烧化了她。
于是她对那人的印象又差了几分。
只是......
第二百四十九章 番外
黛玉从来不知道, 有一天, 她会嫁不出去。因为这种情况从来不在她的认知里。
她的家世,她的才情和容貌,竟然会没有人上门提亲。
这太不可思议了。
当然她也明白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因为那个人的出现以及他的态度。还有庆丰帝的纵容......
看着父亲生气郁闷又担心的样子, 黛玉对于那位当今外甥的顺昌候也起了一丝烦感。
这人,真的太过份了。
自古以来,儿女婚事便是父母之命,媒唆之言。他这般行为着实轻狂无礼。虽心中也明白他生母早逝,父亲又将他当成了弃子送到□□当质子。可终究是给自己的父亲造成了困扰,只要想到这一点,黛玉便没有办法不生那人的气。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黛玉自来便是宁折不弯的性子,她想着那人若是再这般步步紧逼, 她就剃了头发做姑子去, 总不叫他得意了去。
只是她没有想到, 那人竟然一点脸面都不要了。
——《男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