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撞柱
“让他进来。”
刘大人很快步入御书房, 一踏入文景帝的视线,便重重一跪,大声喊着:“皇上请您收回指派宁王驻守边疆一事的旨意。”
平日在早朝鲜少发话的京城督抚, 一开口便是求情, 文景帝冷笑。
“爱卿平日在朝上鲜少发言, 就连踏入御书房的次数都少之又少, 久久一次,便开门见山让朕收回旨意, 连个理由都没有,爱卿是否认为朕这个皇帝太好说话?”
文景帝顿了顿,再度冷笑: “还是说朕许久未沾染血色,你们都认为朕转性,脾气不再暴躁了?”
“爱卿阿爱卿, 你这话,真是朕这阵子听过最逗趣的事了。”
文景帝拿起茶盏, 遮掩住眸中狠捩的情绪,不由得想着,最近自己是否太过温顺,才会让这些老古板以为自己性情大变。
刘大人一愣, 瞬间感受到周围转变的气场, 顿时开始后悔此番冲动前来。
都怪那李大人,说一同上书,已陛下近期温顺的个性,肯定会同意, 况且刘大人又是京城万年督抚, 名声和地位,都令皇上不可小觑, 若他去说肯定事半功倍。
结果呢,得来的是帝王的震怒。
虽文景帝没表现出来,但刘大人知道,眼前帝王正处于不悦,还是极度不悦。
“陛下,老臣以为宁王在此边境一战大胜匈奴,此筹谋策划之力实属奇才,若长期待在边境为免太过可惜,不如调回京城担任要职。”
刘大人硬着头皮谏言,文景帝抿着嘴中的铁观音,专注聆听荒诞不羁的言论。
“爱卿的意思是,边境就不重要了?”
“朕认为如今宁王在边境声名远播,无人不知,若待在边境,长久之下变会成为边境守护者,享有美名,朕如此为宁王打算,不好?”
文景帝说的头头是道,丝毫找不出破绽,刘大人来不及细想,又听见上头发话: “但爱卿这提议确实相当不错,果然是爱、民、爱、国的忠臣,朕会好好思量,你先回去吧。”
突如其来的转变,刘大人摸不着头绪,只能拱手离开,离开之际还在嘴中滴咕: “奇怪,方才脸黑的犹如墨水,还以为我老命不保了,怎么突然说变就变。”
顿了顿,又道:“莫非真如外头所传,长春宫那位是个妖怪,能改变人的性格?”
滴咕了几句,赫然发现,紧紧跟在后头的太监总管李福全,提心吊胆起来,深怕方才的话通通落入这人耳中。
“李公公,找老臣有要事?”
刘大人的年纪虽比李福全年长许多,但却不敢得罪于他,放眼望去整个朝廷,谁不知道李福全是文景帝身侧的大红人。
脸上总是带着笑意,甩着拂尘,一副好说话的模样,但那双手不知沾染多少血色,堪称帝王的刽子手。
“奴才没事,左不过看刘大人年事已高,便前来一送,绝无他意。”
李福全说的轻巧,刘大人顿时松了口气,犹豫了会儿问出口: “老臣有一事请教,还请公公据实以告。”
“自然,刘大人请问,奴才肯定知无不言。”
“太好了,老臣就是想问问公公,依你在皇上身边这么多年的经验,方才皇上那番表态是生气还是不气呢。”
刘大人卷着银色胡须,一脸狐疑: “说来奇怪,不知公公有没有觉得,打从皇上上回昏厥苏醒后,性格大变,甚至开始亲近女色,更怪的是,他一向不喜苏家父子,近日却频频与她们站同一阵线,似乎有提拔之意,莫不是想让外戚干政?”
“请刘大人谨言慎行。”
李福全眸中闪过嗤笑,深深觉得眼前之人当了万年督抚不是没有原因,就单独这一问就落后苏家父子一大截。
他们从不过问帝王心思,尽心尽力将自己的事情办好,甚至深谋远见,提供谏言,文景帝每每听到都情绪复杂,但又意外的惊喜,频频说苏家人通通是可造之才,当然二房除外。
“帝王之心,咱们做奴才的万万不能去揣测,奴才在这提醒大人了,这乱葬岗刚清理干净,说不准皇上哪天又来的兴致……”
话故意没说完,李福全轻笑几声,话中带话,虽没直接说出,但刘大人却听懂了,神色大变,朝李福全拱手: “公公,方才是老臣有所逾越,还请公公别让皇上知道。”
褪下手中玉戒塞进李福全手中,讨好道: “这枚玉戒是前阵子使臣进京,特意献给老臣之物,色泽上佳,冬暖夏凉,老臣一番心意,还请公公笑纳。”
啧,老狐狸,李福全心中暗笑,勉为其难收下。
“多谢刘大人了,今日之事勿再提起,否则皇上发怒,吃力不讨好的,只是我们这些做奴才了。”
“当然,当然,时后不早了,公公请留步,回去侍候皇上,老臣还没老到认不清方向,便先行告退了。”
“刘大人慢走。”
送走了刘大人,李福全冷眼望着离开的方向,将玉戒握在手中往上抛,唇角一勾: “这玉戒咱家多的是,还需要你送,呸!”
“当咱家这么好收买?”
李福全嗤笑,朝御书房走去,刘大人那番话,他自然得据实以告,可不是任何人都能用钱财收买他的。
瑰丽色的天空,特别耀眼,火红的浮云飘在空中,格外的顺眼,但空中却产生一抹诡异的氛围,犹如暴风雨前的宁静。
翌日。
“娘娘,娘娘!”
苏沁婉咬着许久未吃的芙蓉饼,配上一口牛乳茶,好不欢快,便听见紫鸢小跑步进来,从大户人家出来的气质消失全无,也不知是从哪学来的。
不过是回去传了话。
“跑慢点,没人赶你。” 苏沁婉抹去嘴角上的碎屑,“又怎么了。”
紫鸢上气不接下气,弯腰喘息: “娘娘,奴婢方才听其他宫人说,今日早朝有人恳请皇上收回宁王发派边疆的旨意,一开始皇上没理,升了许多无关紧要的官员。”
“无关紧要?”
“是,淮阳县督抚,安城县,还有秦淮县,通通升了官。”
紫鸢一一细数,但实在太多,她一时半会儿也记不住。
那些督抚,苏沁婉也不认识,唯一知晓的便是淮阳县,她记得,尹怜怜的父亲正是淮阳县督抚,许多年未升官,如今意外被提拔,想必相当高兴。
“那皇上对于那些谏言没说什么?”
苏沁婉注意到方才紫鸢所说“一开始没理”这五个字,觉得事情不可能这般简单,尤其是文景帝分明得知宁王并非外表来的和善,这其中肯定有问题。
果不其然,紫鸢继续说道: “听说有一派官员纷纷上书,请皇上三思,说宁王是位可造之才,放在边疆太过可惜,请皇上将他调回京城任职。”
“还有人说,宁王是皇上仅存的手足理当善待,否则百年之后如何面对先皇列祖列宗。”
竟有人胆大至此,拿手足出来说嘴,怪不得文景帝故意提拔别人,就是想气死那些老狐狸。
“哈。”苏沁婉笑出声,紫鸢纳闷,苏沁婉没有解释,让她继续说下去。
紫鸢理了理心神,又道: “后来有名官员情绪激动,直接冲上撞柱,皇上立刻让人拿下,甚至发落下狱,这事才告一段落。”
又是撞柱,那些老狐狸,把戏也不创新点,不是撞柱,就是哭天喊地,说要寻死,这下好了,踢到铁板,下狱了,真是活该。
“撞柱官员为何人。”
苏沁婉相当好奇,到底是哪只老狐狸挑战文景帝的脾气,结果答案却出乎意料之外。
“京城督抚,刘大成,刘大人。”
竟然是他?!
按原主的记忆,这刘大人鲜少上书,也鲜少在朝堂上说话,但为人忠义公正,才担任京城督抚一职,但就是个性太过古板,以致于督抚一职担任数年,迟迟未有动静,如今竟然为了宁王得罪文景帝,这还真是稀罕。
“本宫知晓了,这话可别到处去说,对了,先前让你回去传话,结果如何?”
提到这事,紫鸢便乐不可支: “二小姐当下晕厥过去,您都不知道有多热闹,孙姨娘冲到最前方,把二夫人撇在后头,那脸色简直跟墨汁一样,哈哈哈。”
想到那慌乱的画面,紫鸢就觉得痛快,苏沁婉刻意让她十五回去,正值大房二房聚会的日子,省的跑腿两边。
苏沁婉笑了笑,喝着新鲜的牛乳茶,这结果完全是意料之中。
“大夫有说什么吗,梨儿姐姐的身子一向娇弱,如今只不过听了消息便晕厥,二叔二婶肯定担忧不得了。”
紫鸢撇嘴,有些不以为然,将那天的话一股作气说出来: “那大夫肯定是蒙古大夫,好好的药不开,竟然说二小姐阴盛阳衰,需要阳刚之气做为辅助,才能痊愈,娘娘您说好不好笑?”
“阳刚之气作为辅助,这话怎么如此耳熟呢。”
苏沁婉手指抵在眉心上思索着,脑中闪过文景帝第一次亲吻自己的画面,猛地一睁,这理由不正是当初自己落水,太医所开的药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