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197

  “那当然!”老板娘刚才的声音显然引起了酒肆里其他人的注意,郭嘉的话刚一出口,身边就有一酒客,说的那是一个斩钉截铁,如数家珍,“这位征西将军,在西凉的时候,可是靠一人之力就斩杀了羌人的戎王;在荆州遇到人患病落魄,一给就是千金;前几年好像还刚剿灭了好几个郡的山贼。至于什么拔刀相助,仗义疏财,英雄救美更是数不胜数,这等的英雄豪杰,哪是顾家随随便便能见到的,就连那邺城的魏王,说不定都请不动他呢。”

  “这征西将军来了琅琊郡,真是琅琊之福啊!”

  那些酒客聚拢在一起,各自分享着打听到的有关征西将军的情报。郭嘉自然不会聚过去,便继续听老板娘和他聊着天:“不过真可惜,就是因为这征西将军太难请,到现在为止,除了那些犯人,没几个人见到过他的真容,那些犯人又没活下来几个,以至于到现在大家都不知道征西将军长什么样,只知道他每行一义事,定会留下块刻着‘征西’的木牌……唉,真想见到他。”

  “老板娘,你这样子……”郭嘉打量了一会儿,不由调侃道,“不

  似想见那位征西将军,到像是想见心上人啊。”

  “哎呀!”老板娘嗔了他一眼,眼波潋滟,“我这也是常事嘛。你没听街巷里孩子唱的童谣吗,‘人人争嫁征西郎’,这等英雄豪杰,谁家女儿不盼着以他为夫婿呢。”

  “噗,这话我一定替你转告。”

  “什么?”

  “咳,没什么。”郭嘉以扇掩面,努力告诫自己,千万不能笑得太夸张。正巧此时,酒肆里的人将他订的酒送了过来,他便提着酒起身,“酒装好了,那我就先回去了,免得家里人该急了。”

  “知道,是公子那位夫人对不对?也不知是何等姿色,能让公子这等的人每时每刻惦记着。”

  “你寤寐思服的那位征西将军是和姿色,他便是何姿色咯。”

  “公子你真是!就知道打趣我!”老板娘嗔怒着,脸却红了一半。她连忙转开了话题,“对了,公子刚刚答应过我,我给你讲琅琊的事,你下次来就要告诉我这折扇的制法,可不许忘了。”

  “知道了,我会记得的。”郭嘉应道,又不由有些好奇,“你怎么对折扇这么感兴趣?”

  “寻常的羽扇既拿起来麻烦,又坏的快,哪比得上这折扇。”说到这,老板娘突然顿了下,勾勾手,让郭嘉附耳过去。她这才低着声音又说道:“而且啊,听说邺城那位郭嘉郭先生,就有把你这样的折扇。这琅琊年轻的士子,尤其是那些大家子弟,许多都慕其风流,想配把同样的扇子,我要能知道这制法,岂不是能赚一大笔钱。”

  “我只听说过林宗巾,今日竟还要有郭公扇了。”郭嘉有些啼笑皆非,“不过,徐州人不介意吗?”

  “嗯?介意什么?”

  “当年,可是这位郭先生屠了彭城,淹了下邳,这便忘了?”

  “啊,这个……事情都过去二十多年了嘛,我也知道的不太清楚。再说了,现在大家能过上这太平日子,都靠魏王当年南征北战,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嘛,这也……怪不得那位郭先生吧。”

  话说完,老板娘不由局促起来,朝廷大事她是不懂得,可她说的也都是真心话,所以并不觉得心亏。可这位喻公子,听了她的话之后,却一直用复杂的目光的看着她。直到她实在忍不住,想要多问一句时,却见眼前人展颜一笑。

  “你说的倒也对。那下次,下次我一定告诉你这折扇的制法。”

  “一言为定!”

  ————————————————————

  邺城铜雀台

  “青州北海、高密、乐安诸郡连月不雨,济水干涸,州牧上表请罪,并奏请是否可以减免今年的赋税。”

  “这几个郡的赋税都免了,再从别处调些粮过去赈灾。如果州牧,旱灾虽然是天灾,但最后酿成大祸的,往往还是因为人。赈灾的事让他亲自办,如果他办得好,就算他无罪,朝廷重重有赏,如果出了差池,罪加一等。”

  “汉中武都氐上书,奏请带族人五万人内徙至天水郡与扶风郡一带居住。”

  “汉中地势险要,事关重大,仅靠汉军难保万无一失,还是得靠这也羌氐……以父亲的口吻写封信,对武都的氐人好生安抚,厚加赏赐,但不必说内徙之事,酋长会明白朝廷的意思。”

  “这份是刘侍中的上书。他请你多注意济阴魏讽,道此人长于口舌,惯于浮伪,不以学问为本,专以交游为业,恐会酿成大祸,亦早做备防。”

  “魏讽?子扬说的是——?”

  “就是钟相国举荐的那个人。”

  “哦是他啊。我见过几面,不通时务不知兵法,有点文采口才好些罢了,成不了气候。他毕竟是相国举荐的,也不好无故罚他,先放着等些时日看看吧。”

  “益州牧刘璋之子刘阐……”

  “仲达!”曹丕跨着脸唤道,“还有多少啊。”

  “不多了。”司马懿翻了翻案上的竹简,“还有四十几份,就没了。”

  “四十几份?!就?!”曹丕脸上写满了苦色,“能不能……”

  “不能。”早料到曹丕要说什么,没等他说完,司马懿就斩钉截铁地拒绝了他,“打猎写诗会友吃葛藟,都得等世子你处理完这些公文再说。”

  见自己说动司马懿无望,曹丕不得不曲线救国:“季重,你帮我劝劝仲达。”

  “别,子桓你都劝不动,我更说不动他。”吴质强忍着笑,尽量劝慰道,“其实方才仲达来读,子桓你口批,已经省了不少时间。四十几份不算多,两个时辰之内,子桓应该处理的完,那时候如果天还没黑,我们就陪子桓出去游玩。”

  “……”

  “世子,国家要务,绝不可生轻视之心。”陈群也语重心长劝道,“况且魏王不在邺城时,肯放心将国务全权交付给世子,必是出于世子的器重,世子万要认真对待,莫要让魏王失望。”

  莫要让魏王失望……

  陈群的一席话,不禁让曹丕想起许多事。六年前,也就是建安十八年,在邺城为质的马超潜逃回凉州,与韩遂化尽前嫌,起兵谋反,当时尚是魏公的曹操亲自率军征战关中,除马超逃往益州外,斩杀了韩遂一干凉州将领,又迁羌氐与汉人杂居,彻底实现了西线的太平。借此次大捷,汉帝下旨许曹操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不久又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营都邺城。

  而令众人大跌眼镜的是,权势滔天的曹操,不仅还是没有就势代汉称帝,反而见天下太平,几年内再不会有战乱,竟索性带着郭嘉离开了邺城,名为探访民情,实则就是游山玩水,每隔几个月甚至一年多才回邺城一次。曹丕还记得,最开始时,曹操语重心长地将国务全权托付给他,他是多么为父亲的信任而感到激动。然而,六年过去,事到如今,曹操再将魏王玺印交给他时,他心如止水,甚至有点想哭。

  但没办法,他是王太子,不能像曹彰那样今天领兵剿个匪明天找人狩个猎,更不能像曹植那样周游四方,路过洛水时还有闲情逸致写篇长文追慕神女。他还记得那天,曹植写好的诗赋刚送到他手上时,曹彰就提着猎到的狍子走到厅里,环视了一圈成堆的公文,又看了看攥着锦帛一脸苦大仇深的他,心直口快道:

  “二哥,你太惨了。”

  “……没事,二哥习惯了。”

  就算现在还没习惯,以父亲这几年的不负责任,他迟早也会习惯的。

  “子桓,子桓?”吴质连唤了两三声,曹丕才回过神。他深吸几口气,刚想问何事,便听吴质道,“这份公文倒是有点意思。是徐州牧的上书。他说徐州境内来了个号称‘征西将军’的游侠,不知该如何对待,请魏王示下。”

  “这征西将军丕倒是听说过,民间对他的流言甚多。但徐州……”曹丕微蹙起眉,“仲达,父亲和郭先生离开前,是不是提过想去吃疏齿鱼来着?这鱼我记得仅在东海才有,莫非——”

  “应该不是他们。”司马懿道。

  曹丕疑惑:“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这徐州牧的奏折上还写了,民间皆传这征西将军身形伟岸,身高八尺,想来……”

  “季重!”陈群轻呵道。这种打趣于尊者而言太过失礼,哪怕就实际而言,这的确很有效。

  “好了好了,季重,这次是你失言了,下不为例。”曹丕打着圆场,放弃了自己的猜测,“既然与父亲无关,那就让徐州牧酌情处理吧。但不妨多告诉他一句,侠以武犯禁,但若没犯禁,就不必太过紧张。”

  “是。”

  “先前益州牧刘璋之子刘阐上书……”

  ————————————————————

  建安二十四年,秋意盎然。寻常巷道,故里人家,见枫叶尽染,棠花似火。

  “怎去了这么久?”

  “与老板娘闲聊,一时忘了时辰。”将酒放到案上,郭嘉顺势靠着人坐下,“猜猜,我们都聊了些什么?”

  “我想想……若是打听寻花问柳的好去处,不需要这么久;若是那酒肆的老板娘沉鱼落雁,你也舍不得回来的这么早。看来,只可能是那老板娘讲了近来那位赫赫有名的征西将军的事迹,这才让奉孝听的如痴如醉,心驰神往,耽搁到这个时辰才肯回家。”

  老不要脸。

  郭嘉暗暗翻了个白眼。想当初刚离开邺城,明明是曹操极力拒绝他的提议,说行义举做善事乃为人之责,不可沽名钓誉有所图谋,如今反倒是成日自吹自擂起来。前些日子在扬州,曹操路见饥寒随手赠了百余钱,转头居然又把剩下的钱都拿去制了刻着征西的木牌,要不是去荀家蹭吃蹭喝了些日子,他恐怕连酒都要没得喝了。

  当然,郭嘉这些抱怨仅是一时的,甚至算不算是抱怨都说不准。毕竟这几年走南闯北当英雄作大侠,他一路玩玩乐乐,兴致丝毫没比曹操少。听到别人夸征西将军是大英雄真豪杰,他的确如曹操所说,听的是如痴如醉,心情好的不得了。这也是为什么明明老板娘讲了半天他早就知晓的事,他还是听的津津有味,直到后来见时间实在不早,才只能意犹未尽的打断了老板娘。

  当年劝曹操离开邺城时,他说过一句话:

  “你成全了天下人,那就由嘉成全你。”

  无论是权倾天下还是任侠放荡,王侯将相还是江湖侠士,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他却偏要让曹操两全。

  这时,树下的落叶堆里突然探出只白绒绒的小狐狸。它半眯着眼睛,似乎刚刚睡醒,忽然看见一抹青色,连忙跑了过来一跃跳到郭嘉……身边刚被曹操启开的酒坛里。

  曹操忍俊不禁:“看来这小东西和它主人一样,都是十足的酒鬼。”

  “还不是你当初给它喂酒喝!”郭嘉把小白狐从坛子里提溜出来,一时不知道该心疼酒还是这不幸误入歧途的小家伙。

  这只白狐是十几天前被他们捡到的。那时他们刚解决掉那群屠了村的山贼,郭嘉兴致勃勃地提议要到那农妇说有鬼的树林里去看看。结果他们等了一夜,什么灵异之事都没见到,反倒是要离开时遇到了这只受伤的小白狐,郭嘉便把它留在身边养着。至于酒,则是有一天吃饭时,这小狐狸伤刚刚好就也凑到了案边,曹操一时兴起喂了它尝了点酒,没想到它居然直接抢过碗,全都喝了下去。自那之后,但凡见了酒,这小家伙就跑的飞快。用曹操的话说,要不是郭嘉就站在他眼前,他一定会以为这只白狐狸就是郭嘉变得。

  小狐狸湿漉漉沾了一身的酒,还不忘舔舔前爪上残留的那些酒液。不过,这酒于它而言,还是烈了些,没过多时,它就迷迷糊糊起来,郭嘉把它抱到怀里,它便用尾巴一裹,睡了过去。

  “说来,我们还没给它取名字。”郭嘉拿袖子轻轻给小狐狸擦着毛,“孟德有何看法?”

  曹操撑着下巴,思考了一会儿:“不如以‘风泽’为名,可好?”

  “风泽?”这名字雅是雅,可和郭嘉怀里这只呼呼大睡的醉狐狸似乎并不怎么像,“这是何意?”

  “泽上有风,即是中孚。是谓‘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曹操这哪里是在给白狐取名字。

  郭嘉恨自己还不如一直狐狸争气。不过一句话,他就几乎要未饮先醉。

  “嘉今日听那老板娘说了件趣事。”他试图扳回一城,“如今民间孩童都在传,道‘人人争嫁征西郎’。可惜,孟德却消受不起这些美人恩。”

  “为何?”明知郭嘉是想让他说,这征西将军虽是英雄豪杰,却早已有了心上人,所以才不得不辜负天下女子的芳心。可曹操偏要装糊涂,毕竟能在郭嘉嘴里讨到便宜的机会,可一点都不多。

  可没想到,郭嘉居然没像他预料中一样窘迫。听了他的话之后,他反倒像猎物上钩了一般,眼波流转,眉眼间全是浓浓的笑意:

  “民间有谚,男子以八为基,八月生齿,八岁毁齿,二八十六阳道通,八八六十四阳道绝。将军如今已是六十五岁的年纪,这阳道嘛——”

  在说出更多的话前,曹操果断堵上了这伶牙俐齿的嘴,却不知这话没说完,反而更加意味深长。

  看来,昨天晚上他还是太心软了,才让这只狐妖有闲情逸致在这里兴风作浪。

  小狐狸被这一番动作惊醒,从郭嘉怀里跳到一边。它眼中还带着些醉意,隔了好一会儿,才渐渐看清眼前的一幕,顿时脸一红,咻的一下缩到散落在一旁的衣衫里,又把头紧紧埋到毛绒绒的尾巴里。

  它还只是个宝宝。

  风轻日暖,落英缤纷,桃红柳绿,莺啼婉转。秋意盎然,却道这厢春光正好。

  ————————————————————

  “总算是结束了。”

  处理完最后一份公文,曹丕长舒一口气。四十多份公文比他预想中要耗费的时间少的多,主要是因为其中有好几份,都是在陈说治下又出现了什么祥瑞,国运如何兴隆,再加上一堆对曹操的虚伪谄媚。这样的奏折,曹丕不必细看,只需要让吴质记下这些人的姓名,等将来曹操回了邺城,是奖是罚,再作处置。

  “天色尚早,子桓一会儿想去哪里?”

  “先去看望仲宣。前几天听说他病了,可惜最近事情太多,一直都没有时间去看他,也不知道他病好了没有。如果好了,就叫他明天随我们一同出城打猎去。”说完,他不忘特别对司马懿道,“仲达随我们一起去。”

  “懿……”

  可惜这次曹丕没像前几次那样,给司马懿找借口推辞的机会,不等司马懿说什么,他就同吴质走出了屋。司马懿无法,只能不情不愿的站起身。

  陈群在半个时辰前被派去处理其他要务。如果他还在,一定会劝慰司马懿,为世子器重、视为挚友,于臣子于家族都是如何的幸运,如何的难得。

  可他真的一点,一点都不想再去品评那些哀怨婉转的诗文了!

  起身时,他的腰间泠泠作响。那是当初甄夫人送给曹丕示意诀别的玉玦,曹丕后来又遣人送给了他。事情了结后,他本想把这玉玦还给曹丕,曹丕却执意要他收下。他想一个玉玦,无关紧要,便也没多推辞。却没想到后来有一日,曹丕见他把玉袂佩在腰间,居然又一脸的不快。他想摘下来,曹丕更不肯,还用赌气般的语气,命他从那天起必须天天带着,一刻都不肯离身。

  在司马懿眼里,曹丕的脾气有时候就和写的那些诗文一样,七转八绕,麻烦得很。以至于直到现在,他竟还没搞清楚,曹丕一番举动究竟是什么意思。

  随他开心吧。

  将玉袂放回腰间,他深深叹了口气,抬步跟了上去。

  ※※※※※※※※※※※※※※※※※※※※

  看到大家的评论好感动,的确,无论是HE还是BE,True ending才最重要。

  让我们和他们一起,走完建安之年吧。

第173章197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三国]嘉年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番外章节

正文卷

[三国]嘉年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