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四十六章

  不足一刻天子病入膏肓的消息传遍阖宫上下。

  少顷宣和帝的寝宫乌泱泱的跪满了妃嫔以及王孙贵胄,连朝中几位颇有威望的大臣都在庆安殿守着,想是为着宣和帝驾崩提早做打算。

  “父皇……”

  身为太子的封晁趴在宣和帝的龙榻旁声声泪下,那泪不知是真心的还是硬生生挤出来的。

  殿内哽咽声啜泣声交织不休,许是被声吵的不安,宣和帝本紧闭的眼倏然睁开,他撑着力气想要坐起。

  封晁见状起身要扶他,却被宣和帝一把甩开,封晁手落了空只得悻悻缩回手,到最后还是王实安去扶的宣和帝。

  在王实安的搀扶下宣和帝靠在松软的软枕旁,他瞥了眼跪在地上的众人,“朕还没去呢,你们一个个哭丧着脸做什么?”

  相比方才宣和帝的面容有了血色瞧上去有了精神,却难说是否是回光返照。

  “父皇,诸位亲贵也是关心您的身子啊。”封晁为那群跪在地上仍旧泣不成声的说话。

  宣和帝冷哼一声,狭长锐利的眸子狠狠剜过封晁:“朕以前染疾时可未见过他们来关切朕的身子,怎么到了朕行将就木的时候,个个就跑来了?”

  封晁哑口无言,未料自己自以为是的话语反倒激怒了宣和帝,他默默垂首不语。

  宣和帝旋即又唤道:“端妃,宸妃你们都到朕这来。”

  端妃闻声由宫婢扶起,她边啜泣边将两个皇子带到宣和帝身边,声泪俱下:“陛下,您可是吓坏臣妾了。”

  宸妃则面容平静,“陛下叫臣妾,是有什么事要吩咐么?”

  宣和帝徐徐的咳了几声,道:“朕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你们两个现今是宫里位份最高的妃嫔,膝下又都有皇子。”

  “陛下您这话的意思难道是……”端妃顾不得哭泣,凤眸斜睨忐忑的等着宣和帝发话。

  宣和帝肃穆的说道:“朕决意改立太子。”

  突如其来的的话震惊四座,本垂首跪地的亲贵们纷纷抬首,远远地望向龙榻上的人。

  太子是先皇后之子,亦是宣和帝的嫡出长子,如今还在储君的位子上坐着,宣和帝竟在这个节骨眼要改立太子。

  封晁脸色瞬间变黑,气恼的他忿忿握拳却不敢当众发作。

  宣和帝眸光深邃他刻意朝封晁道:“论年岁和资质,朕还是觉得荣王更适合太子之位。”

  宸妃身子一凛,她忙道:“陛下三思,太子殿下乃中宫嫡出,他才是继承大统的最佳人选,荣王他自小长在宫外,学识眼界都比不得太子,还请陛下慎重。”

  她虽没有从小照顾温若庭,但她明白温若庭从无觊觎皇位,更没有继承大统的意愿。

  端妃也不住附言道:“陛下,您若执意要改立太子,那您让文武百官如何想?”

  宣和帝沉声道:“朕意已决,朕会拟旨交给苏丞相。”

  事已至此旁人再多说无益,可见宣和帝的决心。

  端妃隐忍住心头不忿带着两位皇子退立一侧,她咬牙怒目视向神色清冷的宸妃,眼中蕴藏的怒意明晃晃一眼就能被人看出。

  王实安瞥向殿下众人,寻到温若庭的身影他便步下玉阶,到他跟前:“荣王殿下,快去陛下那吧。”

  温若庭不为所动,他委实不愿走到龙榻那头,因为他知道一旦过去了,那他就是未来的储君。

  王实安心急如焚的催促:“荣王殿下,快些过去。”

  迈着沉重的步伐,温若庭踏上玉阶来到宸妃身旁,躬身行了一礼:“父皇,儿臣在。”

  宣和帝唤他到身边:“你出生便交给温氏夫妇抚养,这些年来在外受的苦楚,委屈你了。”

  温若庭摇首,声音嘶哑:“儿臣从未觉得委屈。”

  “皇位交给你父皇很放心,你的秉性你的才学,都配得上这个位子。”宣和帝重重咳了声,复又让他凑近了,在他耳畔说道:“你也不必推拒,你且记得登基前去青鸾殿的匾额后把匣子里的东西看上一看,到时你就明白父皇的用意了。”

  温若庭英挺的眉宇蹙起,他低低的应了。

  和温若庭说完话,宣和帝又唤了曲桑桑。

  “桑桑,过来。”

  随命妇们跪在一隅的曲桑桑得唤微微抬眸,扬着诧异的眸光她被王实安领到宣和帝身边。

  “父皇……”

  望着那张和端宜长公主生的七八分像的脸,宣和帝怔了一瞬,他屏退殿内众人独留了曲桑桑和温若庭。

  弥留之际他还是想把未说完的话,告诉给曲桑桑。

  宣和帝沉沉的叹息了声,“端宜的死,都是朕的错,若不是朕,或许她能平平安安的度过此生,可都是因为朕,她才会成为众矢之的被人杀害。”

  说到此处宣和帝的身子摇摇欲坠已是虚弱的再难撑坐住,温若庭忙扶着宣和帝躺下,“父皇,您先好好休息吧,这些话日后再说也不迟。”

  宣和帝细弱的应了声渐渐的他意识不再清明,他眼前朦朦胧胧的,只依稀察觉身畔有道倩影,弥留之际他仿佛看见了端宜长公主,与年少时一样。

  他抬起手不觉喃喃:“端宜,你没有嫌弃五哥,真的来接五哥了。”

  短短几个字吐出后,他抬起的手无力的垂下头歪在枕旁而他的眼也紧紧的闭了起来。

  王实安双膝重重的跪在地上,大声喊道:“陛下!驾崩!”

  丧钟应声而起昭示着一国之君崩逝,举国同丧。

  庆安殿进进出出的来往许多人,殿内哀声四起夹杂着细弱的啜泣声,身着缟素的后妃和皇子公主们对着金棺掩面哭泣,那泪是真心实意还是逢场作戏唯有她们心知肚明。

  其间还有命妇体力不支跪的昏了过去,被宫人抬着出了庆安殿,至于宣和帝的生母赵氏在知晓宣和帝驾崩后昏厥过去,到现在还未醒来。

  剩下能主掌后宫大权的也就端妃和宸妃二人。

  这会儿端妃正哭的梨花带雨瞧着令人毫不怜惜,而她身旁的宸妃闭眸合掌嘴里念叨着什么,殿内燃着的香荡起的袅袅烟霭萦绕在两人身侧。

  半个时辰后两人双双起身,端妃跪的双膝酸软她站起时还踉跄了下。

  “没想到先帝临去前都还惦念着端宜长公主。”和宸妃并肩走在长廊下,端妃不咸不淡的讥笑道。

  宸妃淡淡道:“先帝对端宜长公主的情意那般深厚,临去前仍是惦念那再寻常不过,再者说端宜长公主当年死的太过蹊跷,也是先帝的心结。”

  脚步微顿端妃又道:“宸妃姐姐这么些年,难道就不曾怨恨过先帝或是端宜长公主么?”

  宸妃凤眸斜她,冷若冰寒的说道:“怨恨?妹妹这话从何说起?”

  端妃摆手命伺候的宫婢退下,她低声道:“你该知道的,先帝对端宜长公主是有男女之情的,要不然你我二人当年如何入选进的宫?”

  还不是全凭肖像端宜长公主的脸。

  宸妃偏首敛眸她泰然的道:“妹妹跟着先皇后那么多年,难道连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都忘了么?”

  “宸妃姐姐如今大权在握,说的话都和从前不同了呢。”端妃含酸捻醋的说道。

  宣和帝驾崩,储君一位白白落到了温若庭的身上,她实在气不过。

  若是皇位落在封晁身上,她大可不必如此,然她一想到继位的人是温若庭。今后太后会是宸妃她就不忿。

  “大权在握?荣王尚未登基这些个事都是说不准的,妹妹急什么呢?”宸妃幽幽的吐了这句话,便头也不回的走了。

  *

  临牖而坐温若庭翻看王实安递给他的册子,两道剑眉始终拧紧不曾平复。

  他本以为宣和帝是铁了心要将皇位交给他,还为此担忧可如今看到这份册子,他顿悟宣和帝崩逝前与他说的话。

  合上册子,温若庭捏着眉心,惆怅的长吁了口气。

  曲桑桑端着新煮的茶为他的茶碗添上热茶,又绕到他身后给他揉肩:“你都看了那么久的册子,不如休息会儿吧,莫要伤了身子。”

  温若庭低眸薄唇微动,大掌覆住搭在他肩上少女软弱无骨的柔荑,“等到了明日这件事就会过去了,只是现在我要去见一见三皇子。”

  “去见三皇子?是楚国那位三皇子吗?”曲桑桑狐疑的问道。

  温若庭闭上眸子,疲乏的喃喃:“我要去见的是三皇子封衡。”

  曲桑桑低低的念叨着封衡的名,有些不以置信的道:“你忽然去见他作甚?”

  封衡是宣和帝子嗣里最寂寂无名的皇子,他的生母身份低微从前是赵太后宫里的一位小宫女,被宣和帝临幸一次后便有了身孕,而在赵太后的授意下封为采女。

  可怜那宫女命薄,生封衡时因血崩而亡,封衡便一直养在赵太后身边,他做任何事都是不争不抢的和宫里的皇子也一向不大来往,到了弱冠年岁也是早早的准备搬离皇宫,若不是赵太后养育封衡多年不允他出宫,怕是等封了亲王封衡就会此生不入皇城。

  温若庭赫然起身,轻轻的揽住曲桑桑,亲了亲她的鬓角:“你随我去就知道这一切了。”

  正午的昭阳颇为刺眼,宫道两侧的红墙半掩住这夺目的光晕。

  踱步走过长廊,转至永康宫温若庭差人去请了封衡出来。

  封衡乍见太监禀报不觉一惊,而后他急忙赶到前殿。

  恭敬的行礼,封衡款款道:“陛下到臣这来是有什么事?”

  温若庭淡笑道:“三皇兄客气了,其实该让臣弟称呼您为陛下。”

  封衡闻后惊愕的抬首,璀璨的星眸里精亮的光芒闪烁,他自嘲的笑笑:“陛下这是在说笑吗?”

  温若庭拿起案几上的册子,笃定的说道:“先帝遗诏在此,不会有假。”

  言罢他将册子双手奉上:“三皇兄,请接旨吧。”

  像是接烫手山芋般,封衡伸出手欲接却又不敢接,犹豫下他还是缩回手:“这,我不能接。”

  温若庭却是把册子塞到封衡掌中,“你不接,那等明日苏丞相进宫,我还是得亲自交给他的。”

  “这……”封窈宛若接了千斤重的玄铁,握在掌中。

  温若庭又道:“你不妨看看上面写了什么。”

  封衡依言展开那本册子,那熟悉的字迹映入眸中,他心房一颤,他抬眸问道:“这真是父皇的旨意?”

  “一字一句上的写的清清楚楚,三皇子封衡继任大统,怕是不能作假。”温若庭颔首笑道。

第46章 第四十六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重生后夫君是我心尖宠全文最新+番外章节

正文卷

重生后夫君是我心尖宠全文最新+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