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中秋节转眼就到了。

  前一天宫里上上下下就忙碌了起来, 誓要趁着皇帝高兴,把这场宴席办得妥妥当当。

  皇后身子不怎么好,是以大部分的工作都是交给贵妃负责, 皇后只用在最后关头出一下面就好。

  已过午时, 赴宴的大臣已经来的差不多,正在太监的指引下慢慢走进大殿。皇帝皇后和太子定然是要压轴出场的, 此时的大殿倒还能轻松些许, 相熟的官员、夫人们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谢令从走进来的时候人已经来的差不多,瞧见她纷纷停下说话,向她行了一礼, 谢令从面带笑,示意他们不必多礼。

  在大殿中负责接引的各位小太监见着谢令从立刻迎了上来,忙把她带到她的坐席。谢令从施施然坐下, 打眼一看,就见宫中剩下的一些公主基本上都出席了。比如四公主谢令嘉,见着她就是冷哼一声,扭过头不去看她;再比如九公主, 看见她眼前顿时一亮, 坐在座位上扭扭捏捏的, 似乎想要跟她打招呼。

  她张张嘴, 想要把她唤过来,可话卡在了嗓子眼忽然就说不出口——

  她还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

  谢令从无奈摇摇头, 正想把她招呼过来好好问问她, 就听外面传来尖锐刺耳的传唤声:“陛下到——”

  “皇后娘娘到——”

  “太子殿下到——”

  原本热闹的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谢令从虽说无奈,但此时也不好再去问她, 只随着大家一起,下跪行礼。

  皇帝今天心情很好。毕竟下属各州县都传来消息说今年未遇灾荒,百姓皆是大丰收,为了感念陛下,还自发唱起了颂扬的歌谣,说是陛下真龙天子,日日勤于政务感动上天,才让老天爷降下了个好年景云云。不管是真是假,这一番操作,可算是把他明君的名号狠狠地落实了一把,又如何能让他不高兴?

  皇帝走在最前方,皇后随在他身侧,享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带起走上最上方的宝座,才挥挥手,笑呵呵道:“今日中秋佳节,宜当君臣同乐!各位爱卿不必多礼,今日,咱们共享中秋之喜!”

  殿下朝臣、宗亲顿时下跪高呼万岁,皇帝陛下大手一挥,身边的德公公顿时上前一步,高声传唤宣礼、起宴、乐舞。布膳的宫女纷纷开始忙碌,身着清凉的舞女鱼贯涌入,大殿内顿时一派歌舞升平的热闹之景。

  大殿下方的官员、宗亲原本还有些拘束,但看着上手的皇帝一副乐呵呵的模样,先是有人试探性的站起身拍了马屁,得到的是皇帝温和一笑和赏赐下来的一杯酒,下面的气氛才稍稍松缓一些,相熟的一些人低声说着什么,一时之间大殿的氛围再好不过。

  谢令从无意间扫视四周,就看着正灼灼的盯着她的萧琞——就算现在无官无职,他好歹也是一个侯爵,这个宴会还是有机会参加的。

  谢令从神色淡淡,如对在座的所有人一般轻轻扫过他,不带丝毫感情。而后,就对上了一双亮晶晶的眸子,谢令从先是一愣,而后对那个稍显腼腆害羞的小姑娘温柔一笑,得到的是她瞬间红透的俏脸。

  谢令从不由失笑——皇宫里那么多公主,有如三公主谢令慈一般温柔典雅的,犹如四公主谢令嘉一般嚣张跋扈的,更多地还是如其他一些出身卑微的公主一般对她恭敬有礼的,像是这位九公主一般玲珑可爱的,倒是还真没遇到过。

  对于这么个跟小白兔似的丫头,谢令从难免有些稀奇。

  大殿里丝竹悠悠,上手的皇帝时不时转头跟皇后说着什么,偶尔面对朝臣的拍马屁也是笑眯眯的,一派君臣和乐之景——

  如果那个小太监没有屁滚尿流地滚进来的话,这种场面可以一直为维持到宴会结束,可惜,事不尽人愿。

  皇帝眯着眼睛,面含不悦,沉声道:“什么事如此慌慌张张?”

  “陛、陛下——”那小太监抬起头,一脸焦急,哭丧着声音道:“陛下,河南道那边,河南道那边——”

  他眼睛瞟着四周的大臣,似有忌讳,不敢明说。素来精明的皇帝此时正处在一种开心被人打断的状态,一时也没注意到他的异样,只怒道:“有什么话直说!在这遮遮掩掩的做什么?”

  “陛下——”那小太监欲哭无泪:“陛下,河南道那边,那边百姓起义,要反啊!”

  “哗”的一声,朝臣俱惊。

  皇帝猛地一拍桌子,目眦尽裂:“到底怎么回事?”

  小太监低头,颤颤巍巍道:“回陛下的话,河南道那边的百姓今年惨遇灾年,盛夏时节连续一个月滴雨未下,庄稼全都干死了!”朝廷上下顿时倒吸一口冷气。

  “百姓今年收成不好,本就穷苦不堪,可偏偏那观察使又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甚至横征暴敛,加重赋税!对于敢提出异议的百姓统统斩首示众,久而久之,百姓家中再无余粮,便揭竿而起,说是,说是……”

  小太监咬咬牙,大呼道:“说是圣上不仁,治国无道!”

  朝廷上下瞬间陷入一派死寂,方才还有一位大人正站起身来歌功颂德,吹了好一通“陛下圣明”的马屁,正端站着等着陛下的赏赐呢,结果小太监这一番话,恍如一个响亮的巴掌,狠狠地扇到皇帝的脸上——

  “混账东西!”皇帝猛地一下掀翻了御案,气得眼睛充血,胸膛飞快地起伏着,吓得身边的皇后一个哆嗦。

  “陛下息怒——”众人见此连忙下跪,诚惶诚恐道。

  “息怒?朕要怎么息怒?”皇帝指着下方的一众朝臣,怒吼道。

  笑话,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本是为了庆祝丰收的中秋宴上,迎来的却是百姓遭遇荒年,颗粒无收,朝廷下派的当地官员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的消息,皇帝如何能不怒?

  如何能不怒?!!

  这么一个惊天大巴掌扇过来,打得皇帝晕头转向,在天下人面前,把脸丢尽了!

  他登基至今,日日维护自己的好名声,对内爱护妻子儿女,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对外仁慈和善,是个好的君主。

  结果今日这么一遭,等于他这么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

  日后的史书记载他的一生里,这件事,绝对是他完美的一生中洗不掉的污点!

  众位官员伏在地面上,战战兢兢,连大气儿都不敢出。暗地里却在面面相觑,心里琢磨这河南道是谁的人、哪个派系的,竟敢胆大包天,做出这种事?

  ——要知道,他们这位皇帝陛下,可不是真如面上那般,是个温和和善的明君啊!

  “查!给朕彻查!”皇帝颤着身子,伸出手指指着下方的文武百官,面色狠厉:“不给查出个好歹来,你们的脑袋,也就别要了!”

  “啪”地一声,皇帝大手一挥,平日里最喜欢的玉杯被扔至大殿中央,瞬间四散裂开。碎片在半空中划过,一些离得近的官员一动不敢动,只能任由那些碎片划过他们的脸,留下一道血痕,森森的流着血,触目惊心。

  皇帝说完,气得一甩袖子转身离开,诸位大臣却是不敢立刻起身,只能两相对视,满是苦笑。

  这又是造了什么孽啊!

  谢令从跪在原地,眉头微蹙,默默抬起头,就见上首跪着恭送皇帝的皇后看着她,微不可查的摇摇头。

  谢令从睫毛轻敛,抿了抿唇,眸中一派复杂的了然。

  ·

  京官平日里的效率就不慢,更别说现在陛下发了那么大的脾气。他们更是战战兢兢,披星戴月地把河南道那边的事情查清楚之后,于第三日早朝开始之前,上交给了陛下。

  同那小太监所说的相差无几。河南道那边本就大旱一月,那观察使非但没有及时上报朝廷,反而看着周边地区一派繁荣之景,担心圣上责怪,硬生生把这件事压了下来。到现在临近秋收的时候,百姓收不出东西,可他上报给皇上的又是这边今年的收成极好——既然极好,那么要上交的税,自然也是不能少,他一着慌乱之下,竟是加重了税收,让本就食不果腹的百姓更加穷苦,临了最后,实在受不住才揭竿而起,誓要推翻那个狗官!

  更可恨的是,那观察使为免事情败露,在事情闹起来最初竟是使用强硬手段,把那支队伍的头目杀了,由此更是激发了百姓的怨气,起义队伍日益壮大,最后实在瞒不下去,这才被皇帝知晓了。

  那日晨起御书房发生了什么事不知道,只知道接连一个时辰御书房的动静都没停下来过,皇帝的怒骂声在外面都能听得一清二楚,甚至最后连早朝都罢了。到最后终于出来了的那些官员也都是哭丧着一张脸,活像家里有了白事。

  要说那些文武百官在外面侯了一早上也没到能等到皇帝上早朝也就罢了,可谁知接下来的一个消息又把他们打得个晕头转向——

  着派长宁侯前往河南道,彻查袁通知情不报之事,并与其先斩后奏之权!

  这道圣旨一下来,朝野俱惊,一些官员纷纷进宫想要求陛下收回成命,毕竟长宁侯的手段狠辣他们是经历过的,若是任由皇帝放权给他,那之后的河南道会怎么样先不说,只他这次回来之后,怕是所有说过他坏话的人,未来的日子,都不会太好过。

  好不容易把他拉下来的,这才多长时间,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继续往上爬?

  另外一些官员在之前皇帝对长宁侯不痛不痒的惩罚措施中早就看出来了皇帝的态度,他们深知长宁侯不算什么,就算没了一个长宁侯,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皇帝要的不是确切的某一个人,而是一把剑,一把能助他披荆斩棘的剑!因此虽说无奈,但也无计可施,只能摇头感言,皇帝是当真,要独揽大权啊!

  皇帝的圣旨已然下来,又正是盛怒的时候,那些敢进宫劝谏的官员无一不被皇帝喷了一顿,甚至更严重的还差点被撸职、险些被扣上一项抗旨的罪名。经此一役,那些官员也算是消停下来了,心知不管怎么说,先把这件事熬过去,长宁侯的事,以后再说吧。

  圣旨下达当天午后,长宁侯就带着一批人马浩浩荡荡的离开京城,原本好不容易恢复了些许热闹的京城又再次沉寂了起来,一举一动都是小心翼翼,生怕踩着了雷,被皇帝借机发泄心中的不满。

  ——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件事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长宁侯才刚出发没两日,朔北那边又传来一个消息——

  百濮骚扰边境,已然造成大启百姓伤亡甚多,且看那百濮的攻势甚猛,想来是没有息事宁人的想法。镇守边关的将军让人快马加鞭送来消息,问皇帝是要战,还是要和?

  皇帝当即气得一口鲜血喷了出来,惊动了整个太医院,好不容易醒了过来之后,他伸出手,颤着声道:

  “战!给朕战!”

  “把他们给朕狠狠地打回去!”

  皇帝的命令已下,边关的将军自是没有不遵守的道理,他当即带着自己的兵马与百濮打了将近半个月,期间有胜有负,大启,并未占着什么便宜。

  要说百濮不过北方一小部落,平日里根本入不得大启的眼,可这一次不止怎地,竟是一个劲儿地抓住大启不放了,那将军几乎都怀疑百濮是举全国之力压在这个战场上了。

  但不论如何,大启对这边的战争并未多重视导致没有取得什么优势。也是因此,在停战不久后,百濮提出和谈之时,那将军思考了片刻,还是应了下来。

  于是,和谈的结果就这么传入了京城——

  他们要公主。

  作者有话要说:  开始走剧情啦~

第52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公主豪横大结局+番外章节

正文卷

公主豪横大结局+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