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七)

  定光大进在最初的服侍里,尽管惧怕藤中纳言骇人的相貌,却因念及对方过去时的品行,心中对他的可怜,便也会无穷地放大。在藤权介看来,大进如今受这种心甘情愿的驱使,也一定是那种多余的同情致使的悲剧。业已病态的藤中纳言对他如同对待动物一般地驱使,大进的心情也如同骑虎难下而进入非人境地的扭曲。

  名为千代的金鲤死去后的不日,小野宫里忽然有消息说,哥哥就要结婚了,对象是二位大伴左大臣的女儿。

  可这是一门自哥哥加冠伊始就定下的事,在二月元服的藤中纳言应在那时就履行与大伴左大臣的约定。贵族刚刚成年的男子要在加冠之日的夜里,与订婚的女子一起住进女方家的寝殿。

  大伴左大臣这名嫁人的女儿年龄最小,因对她格外的爱怜,方教她服侍于华贵无双的中宫御前。可他人有所不知的,是这一名二位的大伴大臣素来不与藤原太政大臣融洽。藤原太政大臣将女儿嫁与皇帝作中宫,实在夜里想来都将牙关咬的滋滋作响的缠绵幽怨。

  藤中纳言尚未结发的时候,时常因着父亲的身份,便利地出入宫禁。依仗皇帝陛下的青睐,早早地得到进入清凉殿的特权。侍奉于皇帝左右的大伴大臣在那时,也有一个年龄相近于藤中纳言的孩子。尽管能诗会赋,容姿非凡,比较起藤中纳言,各个方面都较次一些,而不为皇帝陛下的喜爱。故而教大伴大臣有难以言喻的情结。

  不见藤中纳言其人时,便带着恨意地凭空揣度,这样刁钻的父亲其子势必有着不相上下的刻薄。真当见到了藤中纳言的本人,又因为心里那种固执,而无法接受他的可爱。

  然而高雅的德行与温润的话语朝夕伴在身旁,那种情景之下的人格更像一种无形的蛮力教人难以抗衡。自然而然犹如唾面自干,碎牙自咽,对藤中纳言奇诡的喜欢,无论如何再讲不出怨言。大伴左大臣如此宠爱这名才貌双绝的可爱女婿,以至于将左京的红梅殿别墅腾出,教新婚的二人居住在那里。

  岁及舞勺的藤中纳言,由红梅殿左大臣执行加冠的仪式。等这里的宴席圆满,再到左大臣的宅邸招亲。于是请阴阳头占卜了良辰吉日,飨宴仪式布置得无一不妥当。到冠礼举行的那日,按照道理待加冠者应事先穿着阙腋袍,于正殿的戴冠座席上静候加冠者与剪发执行人的到来。加冠者这一身份委实特殊重要,因此要与藤中纳言一起在加冠的地方提前准备,以绝此后仪式之差错。

  然这一日,红梅殿大臣的踪影迟迟未现于小野宫殿前。藤原太政大臣暗自抱怨,以为这是一种另类的羞辱。碍于藤中纳言的颜面,也只好降心相从,派人速速尊请红梅殿大臣的大驾。此时有人登门拜访,通知太政大臣,加冠者临时害了恶病,此故无法如约而至。

  于是只好违背事先的约定,由父亲本人亲自为儿子加冠,都觉得很不吉利。这时又有家臣来报,剪发的官员身体抱恙,亦无法出席冠礼仪式。这事分外蹊跷,并无所犯忌,不该在吉日发生如是接二连三的变故。可又十分害怕违反吉日的规定,改日加冠亦是闻所未闻之事。匆匆更替了剪发之人,加冠的典礼在阻碍重重之中艰辛完成。

  只是一场宴席,因此办得十分扫兴。又何况天皇亲临于此,本以为风光无限的一日,太政大臣顿时感到索然无味,患得患失,旦望这场宴席早早地结束,唯有对接下来的婚事心里还抱有一些期许。

  可到了夜里,红梅殿的使者前来告知,红梅殿大臣的病情危重,恐怕夜间的婚礼难以执行。此消息一经交代,众人都大觉无趣,不禁都怨天尤人起来,说是时运不济,祸不单行,法师也分外无能。总而言之,非常吵杂,一时之间都忘记了作为高门的礼节。渐渐愈演愈烈,其间间杂口无遮拦之言。藤原太政大臣万分羞愧,又怒火中烧,隐忍数次,险些大发雷霆,只好由藤中纳言代为主持收场。

  在那不久之后的一日里,忽然传出藤中纳言身患恶疾的噩耗。以至于这场靡不有初的金玉良缘,遥遥没有善终的归途。

  然而面对面目全非的哥哥,红梅殿的文使再次来书告知了近期婚礼的事宜。没有直接参与到这桩闹剧中的藤权介很难相信事到如今,这世间竟还有无所谓容貌的女子。若是如此结缘,能够迁就哥哥的难处,倒也不能说绝不般配。

  可是藤权介有一种奇怪的感觉,纵使哥哥幸得姻缘,却几乎无人为此高兴,仿佛一门业已不幸的婚姻迫在眉睫,强迫他们屈从。

  回应文使的事宜作得敷衍潦草,父亲得知后勃然大怒,又重新差遣随从到红梅殿讲露显之事的准备。唯有父亲正常的高涨情绪将藤权介加以感染,若是相貌不影响藤中纳言婚姻的圆满,他亦从心底里为哥哥高兴。

  终于有一个白天,在劝学院的学堂里,藤权介听到了夜不能寐的传闻。所讲的是大伴氏的小姐二位局,并不情愿嫁给藤中纳言。之所以婚礼还会如约举行,大抵是迫于红梅殿大臣的压力,只好服从父亲的命令。于是三言两语,紧跟起藤中纳言相貌的讨论。

  方才说出那种传闻的,是一名藤原氏学子的侍从,唯恐他人听闻了这般诉说不愿相信,又娓娓道来,“我的母亲正是红梅殿的女房呢。”

  于是很多人像看猿乐一样饶有兴致地围上去听,那名藤原氏的学子也说,“虽然说得了重病,也一直讲不明白是什么恶疾,又弄作是妖魔上身的样子,实在以讹传讹,概不可信。”

  又说,“可是参朝也要戴着面具,就算是天花病,也不至于如此,这样看来,妖魔上身这一说法,也不能够彻底地排除了。”

  那名侍从接着说,“就是污秽上身,搞成了恶鬼的样子哩!”

  旁听的一人扬起脑袋,“我是小野宫藤原氏的堂亲,这件事情,我比你们都要清楚一些。”

  于是都围到他的跟前,你一语我一言,催促他速速道来,“那么,果然不是如小野宫所讲的,仅仅得了天花病那样简单吧。”

  号称堂亲的那人说,“要说我来,得了那种病难免见人难为情,总比丢掉一条性命,好上很多。如此作怪,未免太过矫情。”

  藤权介将那些句子默默听在心里,虽不尽然是事实,也绝非是全然的凭空捏造。可藤权介这一人,不论是谣传还是真言,亲耳听闻或是他人诉说。但凡听在耳朵里,总喜欢往心里去。

  堂亲接着说,“先前见他所作文章,觉得大有才学。果然宫禁里外之人都说,这样的一人生在日本,也十分可惜……”

  听到这里,藤权介只觉得两眼一黑,剩下的话尽管听不清楚,也无关紧要。他的心里早早地能将这段评词,背诵千百来回。这一名和氏之璧,随侯之珠,生长在日本这样的小国,未免太过可惜。其可贵之处并非止于八斗汉才,和魂之优非公卿门阀所得望其肩项。

  “那么按此来视其气度,只是天花造成的疮疤,不至于因此在清凉殿上陛下御前做颜面尽失之事,究其根本,所害之病乃是脸部溃烂而无颜见人。如此一来,因自暴自弃而放浪形骸的种种,俱顺利成章。”

  堂亲说完,大家都觉得十分有理,纷纷颔首附和。堂亲唯恐藤原氏的子弟将信将疑,又搬出清凉殿上的所见所闻,以及小野宫中探得的只言片语。此时又有那名学子的侍从附议,又煞有介事地转述小野宫长女命妇对藤中纳言相貌的讨论。大家都信以为真,连连对此感叹唏嘘。一会儿的功夫,又谈到二位局的身上,认为恐怕藤中纳言尚已命在旦夕,换作随从的男子也觉得害怕,强人所难地要她做一个丑夫的贤妻,实在也是一桩孽缘。

  藤权介回到家中,只觉得劝学院中流言蜚语犹如千百只蚊蝇在耳边萦绕,脑袋昏昏沉沉,心中空虚怅然,做什么事情都无法集中精神。

  见到定光大进经过,如同雪里得碳,连忙将他喊住,说要问他一些话。定光大进伛偻膝行于面前。因着藤权介的情绪,心中不自然而然地也有些阴郁,说出话来的声音也好像哽咽过一般,“大伴小姐拒婚一事,向来没有听过那样的传言。您是从哪里听说这样的话?”

  藤权介问,“哪里会没有听说过,连劝学院里都传出这样的丑言,何必再说那些安抚我的话。”

  大进说,“确实有种种这样与那样的飞短流长,不用刻意打听,也能传到耳里。您的父亲是太政大臣,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情。”

  藤权介经他一点,豁然开朗,认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论是德高望重的父亲还是行高于人的哥哥,他们身上的非议都是一般的道理。诸如此类耳食之言,便如同家常便饭,不应凭此忧心仲仲,大惊小怪。

  可嘴巴上依旧说,“你怎么知道这是无稽之谈?”

  大进便道,“我跟随公子已经一年有余,这半年而来,也只有我能贴身服侍,任何人都不得靠近他的正寝。正是这原因,与红梅殿的信件往来,自然是由我负责传递。若连我也不知晓的事情,谁还能够比我更加清楚?”

  这样一说,藤权介惴惴不安的心事,终于放下一程来。可到夜里,辗转反侧,一旦闭上眼睛,就现出白天劝学院里的情景。外人的评价论断,哪里是一个家侍片纸只字就能够解开的心结。仔细回想当时大进的模样,并不像是撒谎的样子,只是精神十分涣散,更像是久病不愈的人说出来的昏话。又觉得这样一名庸人,比起其他的家司家臣,身上的瑕疵不胜枚举,若给一个倒数的等第,倒是榜上有名。何以这样一人能够得到哥哥的宠信,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的第一奇事。

  因此对定光大进的一番话并不能完全地相信,又想到自己也学过“止谤莫如自修”的道理。直到如今依旧深觉性情大变的哥哥,早已算不上随和之宝,怎么能够套用怀璧其罪的典故,自己能够莫名地说服自己,也真是笑话一样。定光大进必定在那个时候,就已为妖魔附身的哥哥深深地蛊惑,才会履行无利可图的死心塌地。

  月上枝头,藤权介从寝台爬出房间,往回廊的西面一步一踱地游走。值宿的下人都已睡着,东倒西歪地平铺在透渡廊上,昏暗的灯下,有一些骇人。偶然遇到一个如厕的人,向他吩咐对自己不必留意,也就没有多加干预。

  久久没有听见唱名,大概知道已过丑时。藤权介每至满怀心事的难眠之夜,总会想一想明子来缓解心里的怅然。今日的这种忧愁,已非仅凭想象便能得以缓解。西之对的朦胧月与飘渺池,仿佛散发着遍及百里的幽香,将蜂蝶一样幼小的藤权介包裹其中。藤权介回过神来,已经行至高悬满月的西对殿前。镜池的流水,如同波涛一般向他袭来。凭风而动的竹帘,与之静静地唱和。

  可今夜西之对的灯火,与洁白的月色交相辉映,共奏一曲金银之歌。藤权介这时想到,明天就是哥哥结婚的日子,父亲还是母亲,总归是亲临了这里。橘黄的障子里面,模糊的说话声如烛火一样摇曳着。

  藤权介鬼使神差地蹲下身子,将耳朵贴到障子上去。说话的人好像是父亲,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态度,慢悠悠地说着,“明天,知道该怎么做了么?”

  哥哥的声音好像浸在了水里,分明是很公式的答句,却像在呼救一样可怜,“都知道了。”

  父亲说,“那么,你再替我复述一遍罢。”

  哥哥说,“不论发生什么的样的事,都不可以惊慌失措。”

  父亲问,“什么样的事,是指什么?”

  哥哥说,“比如婚礼无法如约举行,或是中止,这样一类的事。”

  父亲问,“若发生这样的事,要怎么办。”

  也不清楚哥哥是没有说话还是没有听清,隔了一会儿,那种粘稠的声音再度送来,“绝不可向红梅殿大臣妥协,要求照常举行下去。”

  父亲的声音忽然拔高了很多,重重地刺进藤权介的耳中,“你这家伙,怎么现在忘性这样大,话不能够一回说完么?还有一条呢?”

  哥哥说,“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能够摘下面具。”

  屋子里旋即传出脚步的声音,一定是父亲走了出来。藤权介慌乱之余,翻过栏杆,躲到渡廊下面去。随着脚步声的远去,西之对的灯火很快就被扑灭。

  藤权介借着月色摸黑进到了近侍间里,其中有人正打着轻鼾,藤权介连忙将他摇醒。黑暗中一个沙哑且陌生的嗓音问道,“出了什么事?”

  藤权介愕然,“定光大进人在哪里?”

  那沙哑嗓音听了,拍了拍身边躺着的一人,含糊的一句“什么事?”送到藤权介的耳里,正是定光大进的声音。

  藤权介忙说,“有件事情要找你帮忙,快快随我出去。”

  大进说,“有什么事不能等到白天说么?”

  藤权介有些恼怒,将声音拔高几分说,“若不着急,何必在这种时候找你?”

  定光大进的意识也清楚了一些,这才惊觉是小公子纡尊降贵光临,连忙说,“我这就去换衣服,但请您到屋外等一会儿。”

  不消片刻,定光大进从侍从之间走出。藤权介见他来了,兀自转身走到前面的渡廊上,定光大进旋即跟了上去。藤权介转过头对他说,“找个没有人的地方说话罢。”

  于是两人一前一后,躲到壶庭北面的松树底下。藤权介对大进道,“我尚且记得,你有一个同我年纪一样的弟弟。”

  定光大进苦思冥想,回答,“确实有一个弟弟在家,却比您要长出一岁。”

  藤权介说,“可是,还没有元服罢。”

  定光大进不好意思地说,“也不知元服会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藤权介心里厌烦定光大进这种自以为是,然因有求于他,不好于此时奚落,便说,“身材应该与我相差不多,他的衣服能拿来么?”

  大进讶然,“下人的衣服,怎么能够拿给您穿。”

  藤权介道,“这便是我要说的事。且乘这夜色,回你家去将你弟弟的衣服拿一套过来,但要是礼服,年中行事也好穿。”

  大进说,“这种小事,何必急于一时,等见到日头再赶过去拿,也来得及。”

  藤权介道,“总是讲话不经考虑,我要你把我打扮成你的弟弟。”

  大进问道,“那是为了什么呢?”

  藤权介说,“招婿礼的时候,也把我带到红梅殿上去。”

  定光大进这下十分清醒,连连摆头推辞,“怎能这样胡闹,这种事情我也不会轻易答应。”

  藤权介说,“也不是要找你商量,我的心意决定了就不会改变。”

  定光大进想他一个少年,年纪尚轻就发生这种变故,对藤中纳言的关心也就远超一般的兄弟。又回忆起白天时候,藤权介找自己对证的种种流言,便是唯恐婚礼生出变节的一颗真心。这种时候怎好做一个油盐不进的恶人,将这种真诚扑灭?

  大进思虑良久,加之藤权介那种强硬的态度与他对抗,也就将此事答应下来。趁着晨光熹微,从左京出发到右京,取来一套他弟弟的衣服,服侍藤权介穿上。

  尽管这样一套朴素礼服,不是许色也没有纹样,倒不减藤权介的可爱。着上之后,恰似贵族的公子微服将行。到了晚上,招婿的队伍业已准备妥当,引路的随从点上火把,小野宫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昏暗的火光之下,彼此的容貌也不能够看清。藤权介紧紧地跟随在定光大进的身后。

  本来以为只是一段简单的路途,从小野宫直达红梅殿的路程兴许还不如招婿的队伍长,哪里会想到在拜访红梅殿之前,还要去京城外面的出立所为新郎祈福。故而这一支长队,竟走到了比睿山里,等祈祷的仪式完成又要折回京城。

  藤权介原本没有吃过这样的苦头,加之昨天一夜未眠。走到半路上,身体有些支撑不住。连忙喊住定光大进。大进不免说,“怪哉,早知这样,应该安排你骑到马上。如果坚持不住,不如就此回去。”

  藤权介却说,“骑到马上太过显眼。你扶我一会儿,这段路就可以走完。”

  定光大进说,“说得这样轻松,走了却还不到一半呢。”坚持想让藤权介骑马。藤权介唯恐他人泄密,绝不答应,与定光大进僵持不下。

  这茫茫山林里面,人烟稀少,俱不点灯。除了月色,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连成一片。终在强按牛头下,遥远地见到了稀疏的光点。藤权介顿感春风之沐,梅林在前,双脚也有了许多力气。

  这个时候,月亮悄悄躲进乌云的后面,延历寺在通明灯火下,更显出一种安心的颜色。引路的火把率先进到四脚门前。忽然间好几支松明往这里急急走来,对藤中纳言的车子禀告起什么。声音之大,车外也能听见。

  可送入耳朵里,只有密集的话音,到底说什么不是很清楚。大人们谈起大事,总是刻意用一种窃窃私语的姿态,唯恐被不相关的人听到。却又不在外人面前躲避,仿佛又生怕别人不知道。藤权介对此深感厌烦,乘着大进的疏忽,只身钻到牛车前的人群里去。听见一个陌生的男人正说,“……但请就此回去。”

  话正谈到一半,藤权介听不很明白。这时藤中纳言的声音从车子里透来,“恕难从命,今晚之事不可有任何差错。”

  陌生男人声音有些急乱,“这时候不听劝告,难堪的反而会是您呢,您单独回去,车子停在红梅殿上,也还是作数。”

  哥哥说,“这事你不用再说,招婿的婚礼,新郎不到女方的家里就算作成婚,从来没有听说这样的先例。”

  陌生男人道,“您既然如此说了,我一个外人,自然不便干预。”隔了一会儿,又说,“有一句话,红梅殿大臣叮嘱我不可告诉,事到如今,不得不违背先前的诺言,对您实话以告,大伴小姐此时并不在红梅殿中。前往那里,也没有多大用处。”

  藤中纳言沉默不语。忽然有夜风涌来,经过树林时大声地呼啸,难怪会有鬼哭狼号这样的形容。藤权介听到那风的“呜呜”之声,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后退了几步,又从人群里挤出身体来。

  这时候尽管身后复又响起说话声,也因听不清内容,可全然抛诸脑后。乘无人注意之时,藤权介的心脏砰砰地跳着,迈开两腿,往来时的方向狂奔而去。

第7章 (七)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哀江南最新免费+番外章节

正文卷

哀江南最新免费+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