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夫小哑妻无弹窗是叶染衣的小说作品,情节紧凑,人物鲜明,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旺夫小哑妻无弹窗全文阅读最新章节吧就在智能火。由作者叶染衣倾心打造的《旺夫小哑妻》是一本古代言情小说,温婉宋巍是小说的两位主要人物。旺夫小哑妻全文讲述的是温婉快要十八岁的时候,继母周氏和周氏她娘就开始算着怎么把温婉嫁出去收个好价钱,本来想着把她卖给村里的王瘸子。
免费阅读
温婉坐在拐枣树下择豆角,屋里,继母周氏和她娘吴氏小声说着话。
“你那个继女翻过年就十六了吧?”
周氏盘腿坐在炕上,手里做着针线活,听到她娘的话,掀了掀眼皮,嗯一声。
吴氏见周氏这副不咸不淡的模样,心里不免为女儿着急,“怎么着,到现在都还没人上门说亲?”
“没呢!”
“你咋就不知道急呢?”吴氏的声音加重了些。
周氏拿眼睛瞥了下窗外,确定温婉听不到母女俩的谈话,这才放低声音:“急啥,她要是走了,家里这么多活儿,谁来干?”
吴氏拍了拍大腿,一脸的不赞同,“哎哟我的亲闺女诶,你可不能只顾着眼前,也该想想顺子了。”
温顺,是温婉继弟的名字。
吴氏想到这阵子自家村里的事儿,不免眼红,“你还记得我们村那个穷酸秀才吧?”
“是不是考了几年没考上举人,被大财主亲自上门退婚的那个?”
“可不是咋的,前几年他拍着胸脯跟镇上的宁大财主保证一定中,中了就把人姑娘娶进门。结果临到头让他给考崩了,宁大财主他闺女从小姑娘等到大姑娘,能不恼火吗?宁大财主二话不说就上门把亲给退了。那秀才成了我们村的大笑话,今年又去省城试了一回,结果你猜怎么着?”
周氏瞪大了眼,“该不会是中了吧?”
“昨儿个刚摆的席面,你爹还去吃了顿酒,听他说,镇上来了几位富商给举人老爷送礼呢!堆了半个堂屋。”
周氏听得起劲,“中了举人老爷还能有这好处?”
“要不咋叫穷酸秀才举人老爷呢?中了举,那可是有机会去县衙当官的,谁不上赶着讨好,尤其是那些个做生意的,贼精着呢。”吴氏看向自家女儿,“要我说,你就该送顺子去读书,没准儿将来也能给你考个功名回来,到时候成了举人娘,能给人挂田收好处,你还愁吃愁穿?”
在大楚朝,举人名下的田能免四百亩地税,丁徭八人。
谁要是中了举,十里八村的人都会把自己家的田挂到举人名下减税,不亲的也攀亲求免徭役,举人就算当不了官,挂上几年,那也是吃穿不愁的大财主了。
周氏心里虽羡慕,却是撇撇嘴,“说得好听,我们家哪有那闲钱供他读书花用,一年二两银子的束脩,我养一年的猪,卖了也才值二两,要都花在他身上,家里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吴氏想到什么,瞥了一眼外面安静坐着的温婉,小声说:“你要钱还不好办?把婉娘嫁出去,到时候收一笔彩礼钱,够顺子读几年书的了。”
婉娘一个幼年丧母的哑巴,三锤砸不出个响屁来,能有人家要就算不错了,哪轮得着你挑三拣四的?
他们村的王瘸子去年死了老婆,至今没续弦,那是人家看上婉娘了,已经放了话,只要婉娘肯嫁过去伺候他,彩礼好说,给二亩水田,再添五两现银。
见周氏犹豫,吴氏乘机添了把火,周氏一听,顿时心痒。
王瘸子家那几亩水田地段不错,是高产田,单买都要五两银子一亩,若是给了二亩水田,再加五两银子,那算下来可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了。
……
吴氏临走前,周氏特地去菜园子里给她摘了些黄瓜茄子。
吴氏挎着菜篮子,心满意足,出堂屋走到温婉身旁的时候,停了下脚步,声音透着长辈的慈爱,“婉娘,择豆角呢?”
温婉抬头,对上吴氏笑眯眯的眼神,她点点头。
“好丫头,模样可真够俊的,将来定能嫁个好人家过上好日子。”
吴氏的手碰到温婉手背的时候,温婉心里突然涌现出一股强烈的预感,自己会被个瘸了一条腿的男人给折磨致死。
对于自己第六感异于常人这件事,这么多年,温婉早就已经习惯了,但凡要碰上事儿,她都能提前预感到并小心地避开。
以前那些预感虽说都不好,但从未危及过性命。
然而这一次,竟然是预感到自己快要死了。
温婉虽然不会说话,可她不傻。
吴氏才刚碰了她她就有预感,这事儿与吴氏肯定脱不了干系。
不动声色地收回手,吴氏瞥了一眼这个闷丫头,心里冷嗤:再多养你几天,到时候拉出去卖个好价钱!
……
温顺不知道哪儿野去了,玩得一身泥,傍晚和温父前后脚进的门。
饭桌上,温顺一个劲地嚷嚷着要去读书,因为白天他在小胖家,看到小胖爹给小胖炖肉,说那是给读书人补脑子的。
温父不同意,说没钱。
温顺一气之下跑了出去,失足跌落河里,找回来的时候只剩半条命,又起了烧,说梦话都在念叨着要读书。
周氏心疼得直掉泪。
温父见儿子这样,松口:“既然他要读,那就送他去村学,大不了我把牛牵出去卖了。”
周氏不同意,“卖了牛,来年春耕的时候咋办?”
温父道:“去他大伯家借就是了,他们家有两头牛,使唤得开。”
周氏心里发慌,趁着温父出门,她叫来温婉帮着照看温顺,说有点事回娘家。
周氏见到老娘吴氏的时候,水都来不及喝一口,着急忙慌地说:“娘,顺子他爹要卖牛给顺子读书,你快想想办法让王瘸子找媒人上门提亲吧。”
吴氏拍拍女儿的手背,宽慰她,“别慌,王瘸子既然已经放了话,那肯定是要娶婉娘的,你先回去等消息,我这就去王瘸子家走一趟。”
……
温父要牵牛去卖的这天,人还没出去,邻村的媒婆就上门了,笑得见牙不见眼,跟温父打过招呼之后,直接挑明来意,还特地强调了二亩水田五两银子做彩礼。
周氏在灶屋里熬粥给大病初愈的儿子喝,听到媒婆的话,边往围兜上擦手边走出来,问媒婆,“你说的这个人靠谱不?”
媒婆拍胸脯保证,“你们要不信,出去打听打听,王瘸子除了左腿不方便走路有些瘸之外,还有哪不好的?他那老婆是没命享福,要不然也轮不着你们家婉娘。”
这话不好听,温父正准备回绝,就听媒婆又道:“等过了年,你们家婉娘就十六了,像她这个年纪的姑娘,要是再耽搁一两年,只有人家挑你的份儿。再说,王瘸子要田有田要房有房,婉娘嫁过去就能过上现成的好日子,要真错过了这个村儿,将来你上哪找那店去?”
午饭时分,温婉从山上拣柴回来,刚放下背篓喘了口气,温父就过来了,把早上媒婆来说的事跟她讲了一遍。
温父叹息,“本来想着你生母去得早,再多留你两年的,可是爹怕把你的年龄拖大了将来挑不到好人家。”
温婉抿着唇,捏紧手指。
她预感到自己会被那个男人磋磨致死,怎么可能还傻乎乎地嫁过去?没点头,也没摇头,心里琢磨着怎么摆脱这桩婚事。
温父见她没反应,小声唤:“婉娘?”
温婉抬头,冲温父打了个手语,自己还要再考虑考虑。
夜里。
温婉翻来覆去没睡着,她想了很久,觉得搅黄自己跟王瘸子这桩亲事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找个人嫁了。
可是,嫁给谁呢?
温婉今年十五岁,隔壁小她一岁的荷花都已经许了人家,她却至今无人问津。
温婉心里清楚,不是自己长得不够好,而是没有人家愿意要个不会说话的哑巴做媳妇。
可即便如此,她还是没放弃心里从小到大的那个愿望——她想嫁个读书人。
……
眼瞅着五两银子二亩水田就要到手,周氏这两日心情大好,每次见着温婉的时候,脸上都笑眯眯的。
“婉娘,这是我昨儿个刚从镇上买回来的布料,你抓紧时间纳好底子做两双鞋出来,免得临到头了还一样不是一样的,瞎着急。”
周氏递来鞋样线头和一块黑色布料,鞋样尺寸挺大,一看就是男人的脚。
见周氏一脸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模样,温婉接下布料,却没动手,随便扔在床头就去灶屋烙了两张糖饼,然后背着背篓出去了。
温婉径直去了村学。
上河村与下河村只此一家私塾,开蒙的孩子都被送到这儿来。
她站在私塾外,仰着头。
窗户开得有些高,温婉够不着,熟练地把背篓拖过来垫在脚下,双手扶着墙,水润的双眼瞥向土窗内,里面孩子们一人一张书桌,盯着书本,正跟着严夫子摇头晃脑地念千字文。
坐在最后面的孩子脑袋一点一点的,明显在打瞌睡。
这个孩子,温婉很熟,他是上河村人,叫宋元宝,知道温婉隔三差五就来私塾外偷听,下学后会把自己的课本给她看,前提是要吃她亲手烙的糖饼。
上河村与下河村加起来几百口人,能看懂温婉手语的不多,宋元宝是其中之一,不过宋元宝课本上的那些字,温婉基本看不懂。
当下夫子念完千字文,正在教距离土窗最近的一个孩子写字。
温婉记住了笔画,刚准备跳下背篓找根树枝在地上默写巩固一下加深记忆,就听到后面传来男人的说话声,“你在这儿做什么?”
这声音很平静,醇厚内敛,并无责怪之意,却让温婉莫名心虚,一个不稳,身子往后栽,心中暗叫不好。
男人一双劲瘦修长的大手先一步托住她的肩,顺势将她扶正。
温婉小脸透红,感谢的话说不出口,一时之间不知所措,只局促地弯下腰用袖子擦着被自己踩过的背篓。
男人的目光落在眼前的小姑娘身上。
她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粗布衣裳,十五岁的小脸,细嫩干净,从侧面看,那双眼睛水汪汪,漂亮得不像话。
擦背篓的时候,微微低着头,露出半截雪白的脖颈。
从袖中探出的双手却布满了茧子,瘦得见骨不见肉。
温婉重新把背篓背回背上,寻思着该给人道个谢,就是不知道对方能不能看懂她的手语。
她偏过头,见对方是个穿青色长衫的男人,约莫二十七八的年纪,长得十分俊美,身上有着文人的书卷气质,却不显羸弱,立在那儿的时候,如同立了尊佛,让温婉有种被长辈抓小辫子的无措感。
正巧到了下学时辰,里面的孩子们欢呼着往外跑。
温婉见到一颗圆溜溜的大脑袋从自己眼前闪过,很快扑到了男人怀里,嘴里兴奋地喊着,“爹,你怎么来了?”
喊人的是上课只管打瞌睡下课爬树摸鸟蛋的虎娃宋元宝。
温婉没见过宋巍,不过听宋元宝这么一喊,她很快就想起来这男人是谁了——上河村的宋三郎。
这位宋三郎,他是个天才,三岁断字,五岁识文,十岁能上手自己写,熟读四书五经,通晓诗词歌赋,他命中带煞,霉运罩顶,从小到大衰事不断,以至前程受阻。
这样一个天才,他到今年二十七岁都没考上功名,别说秀才,童生都没有。
七年前好不容易顺当一回,前脚刚踏进考场,就被人告知送他去考试的兄嫂被劫匪杀了。
这件事,温婉也是听她爹说的,从那以后,宋三郎就再也没有去考过试,一直以亲爹的身份照顾兄嫂留下的儿子宋元宝。
宋元宝今年七岁,只有几个月大,还不会认人,据说会开口那年,张嘴就对着宋三郎喊了声“爹”,宋三郎没否认,宋家人便没挑破这层关系。
宋巍摸着宋元宝的圆脑袋,嗓音低缓,“今日又没认真听讲?”
宋元宝乌溜溜的眼睛一转,当即否认,“才没有!”
一边说一边从斜挎的书袋里把课本掏出来扔给温婉,“我不认真听讲,怎么给她上课?”
宋巍眼底染上笑意,“你还给人上课?”
“对啊!”知道温婉不会说话,他爹肯定看不懂她的手语,宋元宝甩锅甩得很顺手,“都学两年多了,才认得几个字,我要是不教她,她早晚得把自己给笨死。”
温婉:“……”是谁吃了糖饼不干活的?
宋巍是来接宋元宝下学回家的。
父子俩走在前面,温婉捧着宋元宝的课本跟在后头,眼睛瞄着上面一排排陌生的字,想把刚才在私塾外记下的那个找出来。
耳边时不时地能听到父子俩的对话。
日头偏西,打斜了三个人落在田埂上的影子。
到上河村与下河村的分叉口,宋元宝转头,对温婉伸出手。
温婉愣了一下,宋元宝提醒她,“书给看了,糖饼呢?”
温婉闻言,打开布包,两个,一如既往。
宋元宝迫不及待地伸出小爪子捞走一个。
原本以往是她和宋元宝一人一个,去不远处的大槐树下边吃边学。
今日有了刚刚私塾前那尴尬的一幕,温婉到现在还心虚,想了想,把最后一个糖饼递给宋巍。
宋元宝啃了一口饼,嘴巴里含糊不清,“这不会说话的闷丫头笨是笨了点,烙饼的手艺不错,爹你尝尝。”
温婉:“……”
宋巍没接,回头不忘教育儿子,“你就是这么帮助人的?还有,你该喊她一声姐姐。”
宋元宝低头嚼着糖饼,用脚轻轻踢石子。
过了会儿,宋巍又开口。
宋元宝已经啃完饼,互抠着手指,没吭声。
明日私塾旬休,照例,宋元宝今日不教温婉念书,到了明日,温婉除了烙糖饼之外,还得再带上一大包热乎乎的煮毛豆,贪吃又狡猾的小家伙才肯开尊口教她。
从岔路口分道扬镳,宋元宝跟着当爹的回了上河村宋家。
进门就见宋婆子拎着杆秤,称上挂着块肉,嘴里大骂,“好啊,刘三豁子这个挨千刀的,一个不留神他就给我短秤,足足少了一两,不成,我得提着称去找他算账。”
智能火网友
我会尽量写的不虐的?
智能火网友
嘿嘿嘿,我也爱你鸦?
智能火网友
支持支持我家酥酥的文啊!入坑不悔!永爱酥酥❤️
智能火网友
其实我想说一句,这才第一卷,第三个男主要到第二卷才登场,还不知道要写到何年马月去啊:confounded:
智能火网友
熙泽给我冲!疯狂打call! 百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记得烧鸡么么扎。
智能火网友
不容易啊
智能火网友
大家继续关注,明天有人会让玉龙在珊珊和太后之间做选择。且看玉龙怎么处理
智能火网友
萌萌,你今天更吗??
智能火网友
作者要加油啊!
智能火网友
大大 写的小说,男帅女美推荐哦。 ps我感觉我颜值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