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25
是以,几番下来,宅院里倒是十分的和谐安宁,毕竟谁也不愿意失去一份高薪福利好的工作。
看着这座宅院,正门上的牌匾上写着杨府两个大字。虽然远远及不上陆府,但是这是我自己给自己的家。
挺大,还挺有钱,我挺满意。
时间飞逝如流水,转眼已是十年光景。
思君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刻苦,学业也小有成就,十二岁就考过了秀才,和大少爷一样。
不过,在我十年的爱心关爱温暖呵护下,他终于明白,自己不会被随意丢弃,渐渐改了曾经拘谨的性子,虽然还是一副老成持重,不苟言笑的样子,不过却是比曾经倒是舒朗了不少。
我却渐渐养一个坏习惯,总是忍不住逗他,有时在他读书读的忘我的时候,非要送一碗绿豆汤或者莲子羹过去,强行抽出他的书,逼他先喝完汤再看。
有时将他屋子里提神醒脑的香换成助眠的安神香,让他看不了两个时辰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有时会故意拉着他陪我和思文去爬山去逛街,让思文将新学的曲子弹给他听,还得让他点评一番。若是点评的不好还要抄50遍水调歌头或者100遍思文是全世界最聪明可爱善良美丽大方的姑娘。
当然,每次他都会选前者,思文就会气鼓鼓的盯着他哥哥,在他抄的时候捣乱。
面对我们的捣乱,每次思君都会无奈的笑笑,象征性的埋怨两句,然后继续配合我们下一次的恶作剧。
至于思文,我从没想过将她培养成一个新时代女青年,而是给她聘了西席,女先生,教她读书识字,琴棋书画,管家理事等古代女子学习的技能。
只不过告诉她,作为女子,要先学会爱自己,如此,才会有人爱你,也才值得被爱。
红杏姐姐家的大儿子大虎继续打拳耍剑,后来还拜了一个师父,倒是越来越有模有样了。
二女儿蕊希同思文年纪相仿,一同学习,两个小姐妹感情好的不得了。三儿子亭文喜静不喜动,但是在读书上好像也没什么天分,反而对算账特别感兴趣,故而读了几年书后就跟着李掌柜了。
秋去春来,暑尽冬藏,一转眼,思君竟已18岁了。剑眉星目,鼻梁高挺,薄唇微抿,往哪儿一站都是人群焦点,气质清逸出尘,身姿昂轩挺拔,行事越发稳重,周到妥帖。
不日,思君也要进京赶考。
小刘送来一堆上好的羊绒毛,我拉着红杏姐姐,做了两对羊绒护膝和护肘,还缝了两个大而厚,软且暖的布袋子。
兰君布庄接了我的命令,也暂停了一些业务,加紧缝制思君他们的新衣裳。
除了两个小厮和伙计小刘,我又让大虎陪思君一同入京,一来护思君安全,二来也去见见世面。
这一次,我将思君送到了渡口。
思文扶着我,眼泪婆娑的看着思君,想着一直养在身边的孩子要离开自己去那样远的地方,竟也有一种雏鸟长大出巢的感觉。
我叮嘱完小厮好生照顾思君的衣食住行,不可冷了热了渴着饿着,叮嘱大虎注意安全,若遇贼人不可逞强,安危为重,又反复叮嘱思君保重身体,千万不要磕着碰着,更不要生病。压力也不要太大,尽力就好,大不了下次再来就是……
思君眼有湿意,耐心的听我唠叨,低垂着头,低声回道,
孩儿记下了,娘。
我怔在原地,
你,你叫我什么?
思君拉过思文,当着红杏姐姐夫妇,李掌柜等一众亲友面前,带着思文,郑重的对我行礼跪拜道,
娘亲在上,受孩儿一拜!
然后对着我磕了三个头。
您多年来含辛茹苦,抚养我兄妹二人,将我俩视如己出,悉心教导,从不苛责强求,也不纵容溺爱,一心只为我们着想,比之亲生父母还要用心。若非是您,我同妹妹断没有今日,不说读书识字,考取功名,只怕温饱性命也无法顾全。您虽非我们生母,但在我们心中,您早已是我的娘亲。
孩儿此去,山高路远,一别数月,还望娘亲多多保重身体,早晚加衣,餐食规律,勿贪凉,勿劳心,勿挂念,孩儿定全力以赴,光耀杨家门楣。
又对着思文道,
妹妹,你已长大,为兄此去数月,好好照顾娘亲。
思文红着眼眶,乖巧的回道,
是,哥哥,思文知道的。你放心,我会照顾好娘亲的。
后又一一道别,这才登上渡船,挥手而去。
思君离去几日后,书房没了他日日不断的读书声,我颇有些不习惯。
思文则日日陪着我,宽慰我,时不时还打趣我,
娘,你可是又想哥哥了?这才几日你就想成这样了,难道你忘了我还在身边嘛?我不比我哥那个闷葫芦老学究招人喜欢?
我笑着捏了捏她的脸,
你个小妮子。现在还在说你哥坏话,小没良心的。
思文却不以为意,反而更加自得,
事实嘛,我本来就比我哥乖巧可爱招人喜欢。娘,都说距离产生美,你可不能因为我哥现在距离老远就觉得他美,不觉得我美了。说着还故意嘟了嘟嘴,吐了吐舌头。
我气笑不得,只好宠着她说你美,你美,思文最美了。
在思文第十几次吐槽他哥,被我刮了n次鼻子,叫了她几十次小妮子后,传来了思君的消息。
报,夫人,大喜,大喜啊。少爷,少爷中,中了,高中了!
来报喜的小厮一路跑进院子,气都来不及喘匀。
你顺顺气儿,慢慢说,说仔细点。我急道。
肥,肥夫人,少爷中了一甲三名,探发,中探发了。
小厮急得都变成了福建口音,我也顾不上计较,追问道,
当真?那少爷呢?他啥时候回来?
小厮终于喘匀了气儿,回道,
当然,官府报喜的人已经在路上了,驿站快马传信先到,少爷觐见官家领了恩赐再回家来,且得等几天呢。
我急了,既然报喜的人都到路上了,还不快去准备谢礼,鞭炮,红绸。
诶诶诶,小的这就去。小厮又飞奔出去。我暗暗道,真累,一会儿得多给他加点赏钱。
思文听了开心不已,还不等我安排,就指挥着家里的婆子小厮忙碌了起来,收拾前厅,准备接待事宜,去红杏姐姐那儿传讯报喜,桩桩件件,思文安排的有条不紊。
我也乐得清闲,任思文去忙。吾家有女初长成啊。
此后,上门提亲的媒婆自然是络绎不绝,曾经嫌弃我先是奴籍出身,后又是商籍女子,抛头露面不成体统的当地世家望族竟然也有意同我结亲,不过属意的都是家中次女或宗族女子罢了。
我自然是不肯的,以思君非我亲生,婚姻大事我不好做主,还得他亲自点头为由将媒婆们都回绝了。
又等了数日,连思文听到传报声都条件反射的问,是不是那些讨人厌的媒婆又来了?烦死了。
小厮却回答,
不不不,不是,肥,肥夫人,小姐,是少爷,少爷肥来了。
思君骑着高头大马,身着大红袍,带着大红花,一路官差开路,吹吹打打,犹如迎亲的新郎。
杨府门口,围满了前来看探花郎的人群,人挤人好不热闹。
思君在门口下马,我正要去迎他,他却一撩衣摆,扑通跪在我面前。人群瞬间安静,只有思君字句清晰的话语传入耳中,
母亲大人在上,孩儿此次进京赶考,蒙圣上垂爱,钦点为一甲三名,幸不辱没杨家门楣,今归来,特叩谢母亲抚育教导之恩。
一声母亲,一句杨家,此举是在众人面前表明了我的身份,宣告了他的态度立场。
人群寂静,少倾有窃窃私语,随后呼声震天,高喊探花郎。
至于之后人人传颂的至孝至真探花郎,功成不忘养母恩,茶馆说书人将其编撰成书说与众人听,这都是后话了。
我让思君先作休息,并不急着询问,待晚间,才将媒婆上门提亲的事说与他听。
思君道,意料之中。
我问道,那你可有什么想法,可有心仪的女子,若有,母亲可为你上门求亲。
思君抿了抿嘴,低垂眼睑,思忖着并未答话,脸上似有红晕泛起。
我心下一动,问道,看来是真有心上人了啊。别不好意思,说来听听。
我看他沉默不言,以为是哪家出身不好的女子,故补充说道,
你放心,只要是你喜欢的,家世什么的都不重要,娘也不在乎,只要姑娘人品好,待你好,哪怕是个丫鬟农家女,母亲也为你求来。你也别管别人风言风语,日子是咱自己过的,只要咱自己过得舒心开心,比什么都强。
思君听了,这才抬起头,用力摇摇头道,
母亲误会了,我本来也想跟您说这事儿来着,刚刚只是在想怎么跟你说。
他这才娓娓向我道来,原来,他进京以后,一次偶然机会,被一大人赏识,邀他入府备考,期间给他诸多指点帮助。他在府之时,遇到一娇俏少女,彼时少女孤身一人,用力攀折枝头的春梅,奈何人小身矮怎么也够不着,他便出手相助一二。少女谢过思君,便怀抱梅花离去,只是她看向梅花的眉眼温柔似水,似一点春波漾了他的心。然,他身在他人府中,不好贸然打听那女子,虽心有戚戚,也只好感叹一句有缘无分。
谁知,他高中之后,这大人竟有意将家中嫡女许配于他。他不好推辞,只好言明婚姻大事,需禀告母亲之后再做决定。大人言道理应如此,只是既在府中,不妨一见,回去也好说与母亲听。
大人唤人将女儿叫来,待看清那女子样貌,思君竟呆愣片刻,这女子,竟正是那折梅的少女。
思君有些不好意思的对我说,
娘,儿子确实有所心动。只是这陆小姐是陆大人唯一的女儿,也是陆夫人唯一所出,身份尊贵,儿子虽是探花郎,但终究是高攀了,故也想问问娘的意思。
你,你说她姓什么?陆?我没有听清思君说的其他,只在听到陆大人之后就呆愣住了,京城,大人物,唯一的女儿,姓陆,会是巧合吗?
思君奇怪我的反应,但也认真回答道,
是姓陆,儿子说的正是当朝参知政事陆文君陆大人。说来也巧,陆大人也是禹州人,自小也在禹州……
说到这儿,思君突然停住了,小心翼翼的问道,娘?这陆大人,可是您的旧识?
我突然想起多年前的那首水调歌头,那被我剪下来烧掉的落款,文君留。
第9章25
-/-
更多好书
杨花落尽子规啼最新免费+番外章节
正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