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清河县细雨加更一章!253
在外参加宴席,一般都是分桌,在家中则是大家一块吃圆桌。
从这家酒楼是一桌制,就知道罗满出身并不高,薛岑竹看了眼其他人,发现所有人都一脸不在意,只埋头苦吃。
陛下对她是真好,让她带来的人,全都是出身不高的。
薛岑竹可不喜欢跟世家大族出身的人打交道,太累了,一言一行都得讲究,但凡有一点儿不对,就会有人跳出来指责她。
她以为沈罗珏是体贴她,实际上是沈罗珏自己不喜欢矫情的人,她平常也不见得多么的讲究,若是有人念叨她,她立马就会记仇,除非是实在绕不开的事情,否则沈罗珏绝对不会主动给矫情的世家人找活儿干。
酒足饭饱,罗满提议让所有人在酒楼歇息片刻,薛岑竹看了眼外面的天,发现细雨变小了许多。
她将手伸出窗外去,空气中潮乎乎的,还好空中没有落下雨来。
“你们回屋歇息片刻,我先去坝上看看,罗县令,有劳你派人带我过去了。”
第142章 .论百姓之貌坐路边喝茶聊天(有百合c……
“岑娘子不必如此客气,您愿意去坝上看看,我们求之不得呢。”罗满说罢,为难的看了眼其他人,“那就由在下带岑娘子过去看看,抱歉,不能留下招待诸位了。”
“老师,我也去!”苏巧慧下意识举手,这是建船厂的规矩,发言前先举手。
刚到建船厂学习的时候,苏巧慧觉得这个动作真的很没有必要,现在习惯了,她还琢磨出好处来,至少以她的身高,不举手真的很难被薛岑竹注意到啊。
比起薛岑竹,她真的矮上许多。
“你留下来好好整理我的行李,谁都不用来,我就是随便看看。”薛岑竹不想因为她个人的习惯,压榨其他人的休息时间。
反正她自小练武,身体素质很好,这会儿压根就不累。
罗满见其他人对薛岑竹言听计从,心中对薛岑竹在朝中的地位又有了新的概念。
当今陛下好像真的很喜欢任用年轻官员,而且要不是出身不高,要不就是女子。
罗满自己也是个寒门出身,他在庄帝时期就在清河县当县令,多年来勤勤恳恳,也做过不少功绩,但因为出身原因,一直没有升官,本来他都要认命了,谁知道现在出来个女帝。
当官者,谁没有一颗做宰相的心?罗满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他对薛岑竹态度更友好了,只要薛岑竹能回去后在沈罗珏面前说一句他的好话,让他现在抬着薛岑竹去坝上走都行,更别说前头引路了。
薛岑竹一行人在被罗满热情对待的同时,去往梁城的薛满堂和陈琉璃却在坐冷板凳。
不是梁城县令卓露绛故意刁难她们,实在是梁城太忙了,卓露绛根本腾不出时间来见她们。
如果薛满堂亮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外加提一嘴是陛下让她过来的,她肯定早被县衙的人奉为上宾了,偏偏沈罗珏给她的任务是出去解决贪官的,卓露绛是个例外。
为了保护卓露绛的官名,薛满堂最好是隐姓埋名,不要张扬。
薛满堂不能亮出身份,陈琉璃更不能。
虽然距离乐人游行的事情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但是陈琉璃不仅没有泯然众人矣,反倒风头更甚了。
因为乐人游行有了正面回馈,沈罗珏就干脆将陈琉璃的名字传遍天下,顺便破例将陈琉璃以及其师何璇升为民籍,不必嫁人,以彰她二人在此番行动中的功劳。
古往今来能被皇帝特殊对待的人,名字都会引起大众瞩目,毕竟皇帝就是这个年代的“顶流”,一言一行都被无数人注视着。
如果陈琉璃在梁城的消息传出去,那陈琉璃就什么都不用干了,估计凑热闹的民众能把整个梁城围得水泄不通。
种种原因之下,造成了薛满堂和陈琉璃在梁城县衙外的茶摊上坐冷板凳这一现实。
冷板凳也有冷板凳的好处,在外面等人的时间里,薛满堂和陈琉璃能更好的观察了梁城的情况。
陈琉璃在教坊长大,以前最常看到的就是身着绫罗绸缎的富人,坐在大街上,她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穿着麻布,行色匆匆,认真生活的普通百姓。
“我在京城没有见过这么多这样的人。”陈琉璃的目光在那些人破旧的衣裳,破洞的鞋子上停留,她不想引起他人的不快,所以大多时间是一瞥而过。
只是一瞥,那些被生活压垮的平民形象,就烙印在她脑海中了。
“他们过的还不错,梁城县令卓露绛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之前我听瑶彧说,自打她上任,梁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听薛满堂这样说,陈琉璃抿紧双唇。
薛满堂一眼就看出陈琉璃的不相信来,她怅然说道:“以后若有机会,我可以带着你去别的县城看看。百姓过的好不好,他们的穿着是看不出来的。我之前去过一处名为临河的县城,那里的每一个百姓都穿着一身没有补丁的麻布衣裳。”
“他们过的不好?”
“穿得暖但吃不饱,那地方的百姓多少都会织布,但是县城对外的道不好走,当地县令又是个无能且贪婪的,若是百姓卖布,一尺布他要半尺的税,因而百姓织布卖不出去,只能自己穿,人人年年穿新衣,偏偏饿的骨瘦如柴,穿一身新衣饿死的都有。”
陈琉璃在书上读到过许多贪官污吏的事情,她每次都会因为那些人恨得牙痒痒,痛恨自己为乐籍,无法帮助那些可怜的百姓。
但是大多贪官污吏的史料都来自前朝,本朝少见,以前她足不出户,天真的以为天下富足,现在想来,不过是因为无人去查。
无人查看,自然是太平盛世。
陈琉璃骤然松口气,“既然这事儿让你知道了,那你一定已经惩罚了那个狗官。”
薛满堂一愣,她被无数人感激过,也被无数人惧怕过,但她还是第一次从别人口中听到这样肯定的话。
肯定她是一个好人,她的行为会带来正义的结果。
陈琉璃像是说着什么天经地义的事情,一口带过那个狗官后,她又问道:“那你是怎么看出他们过的好的呢?”
薛满堂直视陈琉璃那双清澈温柔的眼眸后,脸上一烧,随后她挪开视线,低头闷声道:“因为他们的肚子是鼓的,身上有肉。百姓节省,平常做活儿时常会弄脏弄坏衣服,所以他们一般穿的都是耐磨的麻布衣裳,而且他们身上的衣服就算有补丁,最多也不过两三处,还都是常坏的地方的有,不常坏的地方很干净平整,那说明补丁并非是用来补衣的,只是用来保护里面的衣服不会坏掉。”
陈琉璃恍然大悟,她再去看,发现那些补丁大多分布在袖口和关节处,其他地方确实很平整。
有些人鞋上有破损,里面也会补上,不会露出脚趾。
这说明他们的生活条件确实很不错。
“阿彩说的极是,是我见识太少了,没发现这些。想来也是,就算是大富人家,也不见哪个常做活儿的人会穿一身绸缎衣裳。”
像陈琉璃,这次出行,身上就没有穿好料子,不是她穿不起,以她的身家,不说一天一套,两三天扔一套还是扔的起的。
只是爱惜好东西是大庄人的天性,再有钱,也不能糟践好东西。
丝绸衣服极易刮丝,还爱脏,不用干多重的活儿,平常吃饭喝茶抚琴都要小心些。
薛满堂躲开陈琉璃似是会说话的眼睛,慌张的四处张望,看见县衙出来个人,直奔茶摊而来,她赶紧转移话题,“好像有人来了。”
卓露绛忙完一茬又一茬的杂事后,就听到衙役禀报外头有两名女子寻她,只说是她旧友,只给了一个彩字为口信。
卓露绛听到这话后,第一反应是有人来乱攀亲戚了,她认识的人里,哪儿有名字带彩字的?
刚要让衙役把胡闹的家伙撵走,她猛然想起一件事来。
她听到过朱瑶彧叫一个人阿彩,还不止一次听到。
薛满堂,年轻的少将军,薛家下一任家主,女帝的心腹,不少人心中的女阎王。
卓露绛想到这儿,不禁打了个冷颤,赶紧叫住衙役,腿一迈就要亲自出去接。
还好她的理智叫住了她,薛满堂来梁城,然后遮遮掩掩的递上来一个少有人知道的小名,想隐瞒身份的态度很明显,她出去不是正好让人知道,薛满堂到梁城来了吗?
想到这儿,卓露绛只能压制住出去的冲动,让衙役赶紧把人请进来。
然后不理衙役疑惑的目光,有些害怕的坐在椅子上,深呼吸调整自己的心态。
卓露绛比别人更害怕薛满堂。
不是因为她怕薛满堂给她送来革职的消息,而是因为一年前的旧事。
当初女帝逼宫,礼部还在齐王手中,那时她父亲有些拎不清,跟齐王走的有点儿近,未曾投诚,但也差不多了。
若不是齐王入狱,现在她父亲焉有成为礼部尚书的好日子过?早就和前头那个一起外放了。
因为和齐王走的近,所以多少听到了一些风声,比如当初齐王和献王的真正死因。
对外,所有人默认是两派互相残杀,让女帝捡了便宜,实际上两派的官员是一头雾水,都不清楚齐王和献王是怎么没的。
就知道献王带人去杀齐王,结果两位王爷都没走出大牢。
卓露绛比旁人知道的多一点,她知道那天晚上,还有另一派人攻入大牢。
薛满堂领队,听说她后半夜离开时,身上还带着两个鼓鼓囊囊的包裹,她走一路,淌了一路的血。
又听说,齐王献王尸身均不完整。
这样一个敢对皇亲国戚痛下杀手的人,卓露绛哪儿能不怕?她很怕哪天薛满堂看不惯她,上来就把她的头给砍了。
卓露绛摸了摸自己的脖子,手刚搭上去,就听到外头有人喊。
“明府,两位娘子带到了!”
卓露绛赶忙起身,大步往外走,走到门口才分出心神来想,是哪个女子陪着那位杀星来的。
见到陈琉璃,卓露绛不禁瞪大了眼睛。
这不是,陈大家吗?
衙役很有眼力见的退下了,还带走了其他人,只留下薛满堂三人大眼瞪小眼。
薛满堂和卓露绛没见过几面,实在不熟,现在只能尴尬微笑。
她刚要跟卓露绛打个招呼,就看到这位瘦瘦小小的女子冲陈琉璃行了一礼。
“陈大家,许久不见。”
陈琉璃态度略为亲昵,似乎与卓露绛很熟。“卓县令,确实有段时日未曾见面了,之前的《雨霖铃·长亭孤夜》一词反响极佳,卓县令有段时间不去支银子,想来最近手头还算松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