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配刑满后我回乡生活 - 分卷阅读14
懂事的儿子,关心自己,欢迎自己回家,一身的疲累都散了。程叔林对儿子夸道:“好南哥,真听话,等会爹爹放下担子再抱你。”接着又对叶娘说:“今天生意还不错,卖出去几把剪刀,几陀线,还有两个斗笠,木屐也卖了两双。东边村子里,有几个妇人跟我问起铁锅,赶明我在去镇上再进两口铁锅,还有镰刀之类的农具,再就是各种常用的面料也得进点。”
叶娘担忧的说:“还要进货,现在这些货物已是够多够杂了,进那许多,那么重,你怎么背的了。”
“做杂货买卖,当然是品类越多约好啊。货进的少了,人家来问,一说‘没有’,人家调头就走,若是答‘有’,人家来了看货,挑挑选选的看中的别的,买的更多些,若是引来村人围观,这个挑那个选,卖的更多。”
程叔林走进堂屋放下扁担,小心将箩筐放下,又道:“我正考虑要不要买头驴,或者是直接买匹马,以后贩货能走更远些。……算了,还是以后需要再说吧。现在就只在周围村里走走,养着不划算,每天吃的粮比我赚的还多。”
叶娘走到厨房将备好的饭菜从蒸笼里端出,放在厨房外边后院的矮桌上,矮桌配矮凳,程南回坐着刚刚好,大人坐着也并不逼仄。
程叔林带着儿子洗完手坐下,叶娘将的准备好的碗筷递给两父子,让儿子自己吃饭。
叶娘边给儿子添菜,边开口道:“买驴,买马,我看还不如订条船。我们这后院对着下去就是河,每日划船来去更方便,船上能放的货也更多,划船也比你走路挑担省力很多,而且我看这金西河两岸村落也不少,就在船上沿河叫卖,你看如何。”
叶娘老家是有名的水乡人家,房前屋后都是河,家家户户都会水,能撑船。那边货郎很多都是行船做生意的。
叶娘出的这个主意,程叔林一听就决定直接执行,不论如何先试一试。先去附近山里找了合适的木料,叫了程仲林和程安林两个弟弟弟,去帮忙运了下来。又在村里找了个会造船的木匠,上次也来帮忙盖过房子的,和程叔林也处的很熟了。
程叔林在一旁给木匠搭手,两人没两天就造了个简单的小船,叶娘又建议在船上加了个蓬,能遮风挡雨。
胡杨村这一带订木船的人家,一般都是以打渔为生的人家,一般都是订做那种没有蓬的船,那木匠还有些不解:“挡雨做什么?哪个没事下雨还开船出门呀?”
叶娘老家那边就多雨,而且是说下就下,一点预兆都没有,一般船上是都有蓬的多。而且程叔林以后出去卖货,很多货物都不能淋雨。
程叔林对那木匠说:“您就只管按她说的做吧,加个顶也简单的呢。”
木匠依言造好了船,只等放个几天就能下水航行了。程叔林趁这段时间在河边修了个台阶,既可以方便叶娘以后在这边洗衣服,也能做个小码头停船。
等船能下水了,程叔林撑船出去试着卖了几天,确实省力许多,小船能装的货物更多了,河水顺流时掌握好方向即可,河水逆流时稍微费劲一些,叶娘又教给程叔林一些撑船的技巧,程叔林学会后就省力许多了。
行船卖了一段时间后,程叔林在沿河两岸的村落里,找了几个合适的地方,在固定的时候去那边叫卖。时间长了,那边村落都知道他什么时候来,等他去的时候,都不用叫卖,就有客人在岸上等着他。
吴氏产子
天气越来越冷了,越近年关,程叔林的生意越好。只是这阵子叶娘的肚子越来越大,怕不知什么时候就要生了。程叔林出船在外贩货总是牵挂,做生意也不安心。
叶娘倒很淡定:“我自己的身子自己知道,还有阵子呢,你只管安心出门卖货,等我要生的时候,你要出门,我都不让你出门了。”叶娘想着上次的经验说道:“上次生南回的时候,生产的前几日就有预兆了,这次应该也差不多会提前有动静。”
两人想起上次南哥出生时的事,就不由的笑了出来。之前两人在南疆,叶娘肚子一痛,程叔林就以为要生了,跑去将稳婆给请了来。
稳婆急冲冲的跑来,才发现是虚晃了一枪。将两人好生说了一顿,又告诉他们,那个是假阵痛。走的时候又反复叮嘱,一定要等真的要生了再去叫她。
程叔林和叶娘都是新手爹娘,哪里分的出哪次是真的要生了。又一次半夜叶娘肚子又痛醒了,怕添麻烦,一直忍着不吭声,哪知还是让程叔林发觉了。
程叔林半夜惊醒,发现媳妇难受,马上起床,又冲去叫稳婆,叶娘怎么拦也没拦住。
那稳婆被扰了好梦,跑过来一看,又是谎报军情。也没了脾气,对夫妻两说:“下次要么流血见红,要么破水,不然别来叫我。”又忍不住对程叔林说:“你媳妇是头胎,生孩子哪有那么快,阵痛都要痛几个时辰呢,不必那样着急着来叫我。”
叶娘一直假阵痛,程叔林担心她,又去请了大夫来看,大夫来了告诉他俩,妇人产子,假阵痛是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