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103
两人黏黏糊糊的聊着,白彬话锋一转,冷不丁的就道:“英英,明年一起过年吧?”
夏英:“哈?”
这是啥意思?
她观念比较传统,下意识里认为一起过年应该是成家以后的事,所以一时有些懵。
小白同学是动心思了吗?
小白同学岂止是动心思,翻来覆去动的都不能再动了。介于夏英之前说过的话,所以小心翼翼的不敢提,只能一点点试探。
“咳,我是说一起过明年的大年三十,一起放烟花,时间拉的不短。”白彬努力狡辩,“咱们过了元旦领证,过完春节天气暖和点儿办酒席,都算明年了。当然,如果能在今年更好。今年可以半个订婚仪式……”
说完,紧张兮兮的等夏英的那边的回应。
夏英抿了抿嘴,压着笑,矜持的道:“我考虑考虑!”
白彬觉得心里咚的一下,整个人瞬间精神了,考虑考虑,说明这个话题可以继续谈啊!
他忙道:“好,那明天早上我再问你……
夏英气:“少来这套,过完元宵节给你答复,再见!”
就把电话挂了。
济城,白彬握着手机无声的笑了许久,嘴角的弧度才压了下去。
他摸出口袋里的钱包,钱包一翻开,是他给夏英拍的照片,照片里的人走在一条青石路上,他喊了一声,她笑着转头,这笑容很明媚,让人看着就能不自觉跟着弯起嘴角……
白彬把照片拿出来缓缓贴在胸口压了压,珍而重之的放回了钱包里。
夏家年三十人不断,大年初一家里更是落不下脚。
夏英又接到白彬打来的电话,都只能躲厨房聊。
“你们家很多人吗?”白彬在电话那头笑道,“我给奶奶打电话拜年,奶奶都是吆喝着跟我聊,给叔叔跟阿姨打电话也是,听着好多人在说说笑笑的聊天。”
“家里人特别多,我爸妈都在忙着招呼,我奶奶身边人也不少。”夏英道,“都是叔叔婶子大娘大爷,过来串门玩。”
“嗯,村里人多热闹……”
白彬跟夏英聊了半个多小时,才意犹未尽的挂了电话。
下午三四点左右,家里才恢复了安静。
因着明早厂里就得开工,夏英开车把夏国顺送回高台,把带过去的菜码进冰箱放好,当天晚上又返回了村里。
第二天开始热热闹闹的走亲戚。
姥姥家知道厂里忙,对女婿没有来拜年的事也表示理解,姥爷跟夏英说:“你爸打电话拜过年了,说等过两天你们回去了再抽空过来一趟。跟你爸说不用再特意往这儿跑啊,我跟你姥姥又没啥事,厂里忙忙的,忙你们的就行,平时也没短了我跟你姥姥的吃喝……”
以前夏家条件不好,他们来也不空着手,自从条件好起来,尤其是买了车之后,女婿回回来都是从车上往下卸下东西,除了自家的产品,还有各种保健品、奶粉、肉、水果等等,走之前再给他们塞几百块钱。
是个孝顺的。
不在乎这一个年。
“看我爸自己的安排吧。”夏英笑道,“不让他来一趟他自己心里不得劲,还不如来看看你跟我姥姥呢。”
其他几个姨则在商量各家过年的聚餐时间。
崔秀兰的时间磨不开,崔秀琴也惦记着初六铺子就得开业,觉得要是跟去年那样天天轮,亲戚走不过来,还是调回跟以前一样,各家小辈们互相转转。要是姊妹们之间实在想凑凑,就等出了正月,大家选个酒店也好,或者定谁家也好,一起吃个饭,说说话。
崔秀萍也觉得,她二姐家这么忙,小妹家的铺子初六就得开业,天天往各家凑时间肯定紧。况且还老张家那头的亲戚呢……
少数服从多数,崔秀芳跟胡胜远两口子只能把计划改了,又回到了前几年的那种状态。
去谁家,哪天去,看自己的时间安排,不一定非得赶着凑。
中午吃完饭,各家准备走之前,崔秀萍过来找夏英订了几个礼盒,他们回湖省的时候带着,带过去送人。
“行啊三姨,你们定好回程的车票提前一天跟我说一声,我给你们送过去。”夏英道。
“不着急,今年你三姨夫他大伯过八十大寿,我们怎么也得等那边过完生日再回去,初九的生日,我们打算买十一、十二的票……”崔秀萍说着,就问起了她跟白彬的事,笑道,“这又一年了,你俩今年有计划没?”
夏英却在想崔秀萍刚才说她三姨夫大伯八十大寿的事,她恍惚记得,上一世听她妈提过,说她三姨一家过年回来参加谁谁谁的八十大寿,没成想,寿星没挺过那一天,寿宴变白事。
估计三姨他们十一十二是走不了……
不过这种事也没法叮嘱,不知道能说些啥,老人也算寿终正寝,没遭什么罪。
眼下先回她三姨,笑道:“顺其自然吧三姨,如果有好消息,我一定提前请你。”
“行啊,我就等着喝你的喜酒了。”
送三姨、大姨一家离开,夏英跟小姨他们也准备撤。
崔秀琴跟二姐家熟络,她也得准备开始走亲戚的事,先去二姐这边,直接道:“英英,晚上我们去你家吃饭。”
“行啊小姨,我跟我们好酒好菜招待着。”
崔秀兰也道:“早点过去,咱姊妹说说话。”
崔秀琴那个铺子生意一直不错,不在一块儿忙,姐妹俩见面的时间倒是少了,就是通电话。
过年这两天时间紧,关系亲近的可以晚上聚聚餐,稍微疏远些的,则抽空去走个过场就好。
他们开着车走到半路,崔秀兰接到了崔西平的电话,说下午过去。
崔秀兰笑道:“晚上留下来吃饭吧,他小姨一家晚上过来,我好好整一桌菜。”
“行啊!”崔秀萍欢快的语气透过电话传过来,“我计划着下午走两家,先去秀琴坐坐,再绕个路去你家玩会儿,那我们计划也不用变,到时候跟他小姨一起过去,晚上咱们说说话,喝一盅。”
“那正好,我们就在家准备待客了啊……”
笑着跟老三聊了两句,挂了电话。
崔秀兰笑道:“你三姨下午跟你小姨一起过来。”
崔秀萍家离崔秀琴家近,她每年都是先去老小家,再慢慢根据距离划个圈,夏英家、老大家。
崔健刚在楼平,划过去距离最远,就单独抽一天过去走一趟。
“那正好啊……”夏英也笑,“凑一块儿了。”
回到家的时候二姑一家还没走,崔秀兰又陪着二姑说了会儿话。等二姑他们走后,撵小浩去屋里学习,她们娘俩开始忙活晚上的晚宴。
虽然整天跟熟食打交道,可也得弄上几盘,毕竟还有三姨一家呢。
除了现有的熟食,夏英还做了道菌菇鸡汤,提前放在炉子上咕嘟着。
主要是考虑到熟食都是浓油赤酱,所以做道清汤中和一下。
把鸡汤煲上,开始处理大虾,准备加道油焖大虾。
鱼,她还是更偏爱红烧的……
其他的就是青菜,不然光吃肉容易腻。
等准备工作做的差不多了,小姨一家跟三姨一家就到了。
虽然早上才在姥姥家见过,但大家热情的态度并没有降低多少。
加上家里还有夏奶奶,一行人进屋给夏奶奶拜年。
夏奶奶知道儿媳妇的姐妹来,也清楚这两家有几个小辈,早就备好了红包,笑呵呵地给几个孩子发红包。
正好夏国顺往家里打了个电话,知道两个拉不平去家里了,要在家里吃饭。
他在电话里道:“今天的生产任务超额完成,准备让大家下班了,正好我回去凑个热闹。”
虽然初二开工,但毕竟是年节里头,下班比往常早。
等菜摆上桌的时候,夏国顺开着面包车回来了。
晚上大家热热闹闹吃吃喝喝,三姨一家并不像二姐跟三妹似的差不多天天能吃到自家的卤味,她们还是挺惦记这一口。
小姨反而更钟爱夏英炖的鸡汤,连着喝了好几碗,只说舒坦。
崔秀兰道:“炖的时间长入味儿,咕嘟了一下午呢。喜欢就多喝点……”
一直热闹到九点多才散。
夏国顺第二天一早就回厂里了。
夏英今天带着夏浩出去转了一圈,初四下午她跟夏浩就回了高台。
崔秀兰还在家里。
夏英回去先把老爸这两天攒的脏衣服放到洗衣机里洗了洗,把家里卫生清理一遍,去市场上买了些青菜回来,码进冰箱。
自己那边的卫生也清理了下,留夏浩在家里学习,她去了趟网吧。
网吧除了部分小商品需要补货之外,其他运行一切正常。
这两天上几率天天爆满,斜对面开的那家也爆满。
夏英从网吧出来,在步行街上溜达了一圈,又看中了一个地方……
网吧每个月的营业收入,顶她两间卤味铺子,这还不是天天爆满的情况下,是挺赚钱。
值得再开一家。
晚上带着老爸跟弟弟出去吃的火锅,回来狠狠心拒绝了白彬的电话粥,一头扎进码字的海洋,写到凌晨一点多才关掉电脑,洗了个澡爬到床上去休息。
她的作品已经上架,收入跟家里的铺子没发比,但夏英挺满足的,她喜欢收到稿费的那种成就感,而且每个月都在持续升高。
这本她不打算写太多字数,预计在两三个月左右完结。第二部 作品的轮廓已经有了,抽空把大纲弄好,等当前这部完结,新书能马上跟上。
白彬一直到初八才回来。
夏英这边各个铺子已经红红火火的开业,厂里也恢复正常运转,送货车每天开往各个方向,一切都进入了正规。
她接到白彬电话的时候,正在步行街上看她相中的新铺子。
离红枫叶有点距离,但位置也很好,不过面积不如红枫叶大,所以夏英琢磨着买两间挨着的,从中间打通,这样一来规模就不是红枫叶能比的了,她也能规划出更多不同的区域。
跟爸妈商量过,爸妈也知道网吧收益高,都支持她开第二家。
所以初八人家一上班,就赶紧过来了。
“看铺面?”白彬惊讶,“那我过去找你,中午去家里看叔叔阿姨。”
又问夏英这两天的时间安排,最后道:“那明天带我去看看奶奶,给奶奶拜个年。”
“行,你过来吧。”
如果铺面没别的意外,夏英连网吧名字都计划好了:梧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