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10
第10章
在她看来,绣花已经很辛苦了,每日起早贪黑的,要是还想学刺绣,身子估计也熬不住啊。
“姑姑你放心,秋收已过,这萝卜白菜不难打理,按时浇水就行了,我有时间的,反正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
“那好,你要是真想学,到时候来家里就好,左右我家里也没事”。
“好”。
中午,两人一起回去,吴母不在,绣花便把东西都放在自己屋里,直接去厨房给吴姑姑准备午饭了。
“婆婆应当是去大嫂家里了”。
“也好,你婆婆当年也不知跟你大哥之间闹了什么不愉快,这么几年下来,两人几乎没什么来往,要不是有吴松在,估计你大哥都不会回家”。
吴姑姑说到这里不自觉的叹了口气,她的儿子在不成器,那也是亲儿子,但吴大跟吴母如今的关系,看的真是让人不解,偏偏这两人什么都不说,她想调解一下都不知道怎么开口。
绣花之前也好奇,后期一想跟自己也没关系,现在更是不想知道,就吴母那个性子,两人闹到这个地步,也不难理解。
“我跟你一起做”。
绣花刚揉好了面团,吴姑姑就进来了,挽起袖子就在一旁择菜,绣花准备做烩菜在烙上几个玉米饼子,晚上和明天早上还能吃。
“这饼子贴在一旁,当真能熟了”。
吴姑姑有些不信,绣花闻言点了点头,她上辈子也是那么做的,那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她便试着把饼子贴在铁锅旁,想着菜和饼子一起熟,第一次做有些忐忑,后来发现自己多虑了,这样做出来刚好,饼子底部是焦脆的,但面上是软的,比蒸的好吃多了。
做了一锅炖菜,加上周围贴的饼子,事实证明,绣花说的没错,吴姑姑吃着饼子,配着炖菜,不自觉的点了点头。
午饭过后没一会,吴母就回来了,绣花直接把衣服给她拿了出来,婆媳二人全程无任何交流,吴姑姑也是看呆了。
不过婆媳之间的事情,她也不会瞎掺和,和吴母说了几句就回去了。
吴松傍晚才归家,吴母有些生气,直接把他叫了进去。
屋檐下,绣花趁着天还亮着一边编筐,不过母子二人争执的声音,她也听了个七七八八。
吴母还是想吴松收拾自己,吴松觉得自己做的没问题,她这个媳妇很好了,母子二人争执了半天,最后吴松提着书箱从屋内出来了,面上的表情很不好看。
晚饭,更无一人说话,大家都沉默的吃饭。
吴松对绣花好,绣花自是会对他好,尤其是为了自己跟吴母争执,绣花要说不感动也不是不可能的,这年头能做到这样的男人有几个呢。
绣花本来煮了一个鸡蛋,明面上是给吴松的,后来想到吴母肯定会吃的,索性给自己和吴松做了煎蛋放在碗底,果然不出她所料,吴母一看见鸡蛋拿起就吃。
吴松把饭吃完看着底下煎好的鸡蛋,看了绣花一眼,绣花自是不会亏待自己的,碗底自是有,吴母绣花,瞬间感觉手里的鸡蛋不香了。
第 11 章
第11章
夜间,吴松刚上床榻,绣花就把自己想跟吴姑姑学绣活的事情告诉了他。
“想去就去,注意身子就好”。
“好”。
入秋后,早晚有些凉,山里的山货也不少,绣花隔一日去一次吴姑姑家里,一呆就是半大半天,傍晚才回来,她刻苦用功,不到一旬的时间已经能熟练的使用针线了。
吴姑姑也是欣喜,绣花愿意学她什么都教她,之前不是没想过教给儿媳妇,好歹是门手艺,可自家儿媳妇说什么都不愿意学。
相处的时间久了,绣花是越发的喜欢吴姑姑了,若是自己跟着表嫂一样,有个这么好的婆婆,在加上吴松那样的夫婿,那就是做梦都会笑醒的。
但生活哪有十全十美的,绣花学会做衣服以后,立马给她亲娘和吴姑姑一人做了一身衣服,后来又给自己和吴松也做了一身衣服。
“你啊,给我做什么,该给你婆婆”。
绣花娘嘴上是这么说的,但面上都是笑容,绣花闻言只是笑笑不说话。
如今她跟吴母这个名正言顺的婆婆,婆媳关系降至冰点,即便二人都在家里,但也跟看不到对方似的,吴母有时候也会在院内指桑骂槐几句,绣花不在乎,专心手里的活计。
十月份,吴松要准备去镇里的贡院参加童试了,考过了,日后就是正经的读书人了。
临行前,绣花给他准备的妥妥帖帖,一如上辈子那样,如今夫妻二人关系和睦,吴松为人不错,绣花一如既往的为他操持一切。
吴母虽对这个儿子指望很大,但真要是让她干什么,她也是不愿意的。
“夫君,这几个鸡蛋是我卤好的,还有做好的锅盔,还有一些酱菜,你带着,路上饿了吃,考试的时候别紧张,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的,银钱也别省着,该吃就吃,对自己好一点”。
绣花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她知道,不出意外吴松今年肯定能中,吴松表面淡定,内心肯定是紧张的,这可是他第一次出门考试,闻言直接走了过去,坐在了绣花旁边,拉着她的手。
“绣花你放心,我一定会考过的,日后你就不用辛苦了”。
见吴松一本正经的看着自己,绣花眉眼带笑,撩了撩额边的碎发,点了点头。
送走吴松,家里又剩下婆媳二人,眼下已经到深秋了,马上就要入冬了,吃的东西也得存起来,冬日里他们住的这个茅草屋可是冻人,绣花还想着买点炭火回来呢。
地里的蔬菜已经长好了,绣花借了车子全部都拉到了家里,今年家家户户都是大丰收,也没人稀罕这些,她一连忙了三天,做了不少酸菜和酱萝卜,留了一些,剩下的全部都买了,虽不值几个钱,但有有总比没有好。
三文钱买来的两袋种子,种的菜卖出去了二十文,绣花拿着钱袋子走在回家路上,心里想着也不亏,好歹赚了十七文呢。
萝卜白菜也好种,入秋后几乎每旬都要下雨,绣花连浇水都不用。
夜间,绣花在屋里清点手里的银子,这段时间银钱都是她自己拿着,除了之前买丝线的银钱,基本都存下来,绣花数了一下,一两多快二两了,这都是她的血汗钱,看着自己的手,绣花不自觉的叹了口气,家里活多,她的手又干又糙。
抬头看着屋内那上了锁的柜子,绣花不自觉的叹了口气,前几天发现吴母把自己攒的鸡蛋卖了,后来她就把家里值钱东西都放在自己这里,还上了锁了,银钱她都是直接埋在地下的,挖的很深,绣花想着以后的事情慢慢的进入了梦乡。
午间,吴母照例去了吴大家里吃饭,她心里门清,碍于面子上的事情,那两口子也不会把自己赶出去的,地里的活计一结束,吴大闲不住直接去镇里做活计了,他们家的伙食也好,时不时的就有肉,吴母如今已经习惯了,前段时间女儿也来叫她了,吴母想都不想的就拒绝了。
“娘,要不日后你就住在家里吧,之前都是弟妹照顾你,也该我们两口子尽孝了”。
腊梅看着一旁的吴母说到,原本只是试探性的问问,谁知道吴母一口气就答应了。
“好啊,正好我还能给你看孩子呢,两个孩子都是我的孙子呢”。
吴母答应的这么痛快,腊梅的脸色不自觉的变了变,不过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她也不敢说什么。
吴母这一走,绣花更轻松了,前世自是没这回事,她对吴母百般退让,尽力伺候,吴母怎么会去吴大家里,但这回不一样了,吴母的想法,绣花也能理解,二人在家里也没话说,她要走就走,绣花也不害怕村里人编排自己不孝顺。
只要表面会做人,何来不孝之说,婆媳二人早已经闹翻,但因着吴松是读书人的缘故,在外人面前好歹是正常的,吴母一走,绣花三五天的就会过去送点东西,萝卜白菜家里多的是。
慢慢的腊梅也发现不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