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闲庭杏子肥 - 分卷阅读49
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久久不曾移动半分。傍晚十分,蓉姐一行人总算把庄子里的事处理完了,回到了王家。
吃了晚饭后,老太太就把蓉姐喊到了她的屋里。
“今日,你做得很好,没有辜负我对你的期望。”老太太今个也累了,正倚靠在塌上拿着一盅茶水有滋有味的喝着,茶水升腾的雾气正好遮住了她的眼睛,让人看不清晰……
蓉姐站低头在一旁不知该说什么,只推诿谦虚道:“孙媳都是雕虫小技,怎敢入祖母的眼。”王老太太这个人,蓉姐儿始终看不透她,总觉得她时而亲近时而又疏离,所以,她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惹了她老人家不快。
她以前总想着被老太太赶出王家就好了,可是现在,为了以后的生活,为了阿娘小宽,她却突然很希望留在王家,因为老太太能教她很多安身立命的本领,这是她很早以前就梦寐以求的。
“我知道你这孩子心里想的什么。”老太太语气悠悠,像是闲聊一般,但在蓉姐耳朵里却是犹如惊雷!
她突然感觉全身被人看了去,浑身的不舒服,浑身的不自在,心中莫名堵的慌,潜意识里十分惧怕老太太会感知到她的野心与不甘……
“你不必觉得害怕,孩子,如果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件极力想要的东西,那这个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老太太放下茶盅,目光看向窗外,悠远又深刻。
“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不要让自个儿后悔也别让别人后悔。”老太太继续说着,在蓉姐心里,这一刻,老太太再也不是王家的一家之主,也不再是逼迫她嫁给傻子的坏人,而是一个在昏黄烛光下絮絮叨叨关心孙女的老奶奶。
她的一句句一字字,犹如一盏盏亮堂的烛光直亮到、暖到蓉姐的心里。让她的心中充满了蓄势待发的能量。
蓉姐承认从出生到现在,王老太太居然是最懂她的一个人!可笑吧!明明是毁她一生的仇人,这 一刻,却成提拔她的恩人。
蓉姐心中五味杂陈,断然没有了再虚以委蛇的心思。
她只浑浑噩噩的记得最后离开的时候,老太太让她负责明天庄子上挑选家用的佃户。
蓉姐回房后破天荒没梳洗,和衣躺下后拿过被子将头蒙住,不知不觉就昏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大早,就只有蓉姐儿一人与杜娘子及几个小厮来到田庄,王大爷去了镇上的酒楼。
田庄前几日早早就放出去了招募佃户的消息,所以,今个儿,田庄一把桌椅、笔墨纸张准备好,就有天不亮从别个地方赶来的人在庄外等候着了。
蓉姐一顶小轿一路行来,只见大片大片的田地间,绿意盎然,水稻也快到了收割的季节,处处透露着丰收的干劲和喜悦。
田间不宽也不窄的路上,百姓三三两两往田庄而去,一股清晨的冷丝丝的微风迎面吹来,她只觉清冽,于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顿觉昨日混沌的脑子清晰了不少。
田庄的梁庄头及一干人早早就等在了门口,看见少奶奶的轿头,一边的小子就大咧咧的叫了起来:“少奶奶来了!大家都排好队!不要挤,咱们王家田庄招佃户马上开始!”
王家自个儿庄子里的佃户有两种,一个是传统意义上租用土地、年尾交租子的佃户。这种佃户家里通常没有什么好地,贫瘠的土地他们辛辛苦苦埋汰一年还不够一家人果腹,所以常年忍饥挨饿。虽然朝廷鼓励平民开垦荒地,但肥沃且地利条件好的土地都被有权有势有钱的大户人家占尽了,开垦新地也还需要将这块地养肥沃才能栽种出粮食,可能还没等他们将土地养肥沃,就得饿死了。
这种佃户迫于生活的无奈才来田庄里租地而干,每年上缴一半的租子,再刨去赋税,虽比原来好,但也只是饿不死罢了。
所以常说佃农比贫农还低上一等就是这个意思。
王家还有一种是家用佃户,就是自己家里还有些地,但是庄子上农忙时忙不过来或还有些余地没人栽种,就短时间,几个月,半年期雇佣一些人来做农活,并不上交租子,平日里发点工钱就行。栽种花生豆的王老二就是这种佃户。
今个儿招的就是第二种佃户,蓉姐在来的路上就已经在思考了,她深知招募这种佃户,第一必须是本地人家,靠得住,要不然拿了主人家东西就跑得找不到人影的,总归是一种忧患:第二,就是要吃得苦,懂得料理农作物;第三,老实本分,没有犯事的案底。
等人排好队,蓉姐就坐到了椅子上,旁有一个记名册的田庄管事,梁庄头见得蓉姐来,连忙迎了上去,深深的鞠了一个躬并道:“多谢少奶奶昨日解我于危难之中,洗清了粱忠的冤屈,粱忠这辈子都对少奶奶感恩不尽!”
蓉姐使了一个小厮去扶他,回道:“梁庄头不用客气,我也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罢了。”
蓉姐心中有句话十分想说出口,可她却不知当讲不当讲,算了,她心中这会儿也藏不住事,就很不客气的说了出来:“梁庄头既然是这庄子的领头,就该行事谨慎些,可别整日里昏头昏睡的,误了事儿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