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社会上对意识师的主流态度,是尊重并信任,见面之后会尊称其为“老师”。很多人都放心将自己受伤的心灵,交到意识师手中,让他们好好安抚一番。
王侃的心灵没受伤,甚至还相当澎湃,但他相信来珺的专业技术,于是放心地把脑子交给了她。
把脑子托付出去后,王侃往沙发上一趟,便准备睡觉。
“先别睡,我需要确认几个问题。”
王侃立马又弹了起来,“诶,您问。”
“第一,你载着嫌疑人赶路时,一路的环境如何?”
“环境的话,就是城市吧,先在罗昌区,后来进入了宝阳区,最后到了哪里记不清了,有些偏僻,周围有点城乡结合部的意思。”
“你一路有遇到什么意外状况吗?”
“意外……没有吧,一路挺顺畅的,如果真出现什么意外,我怕是会被那嫌犯直接灭口了吧。”
王侃这么说着,不禁后怕,摸了摸后脑勺,大热天的打了个冷哆嗦,起了一声鸡皮。
“那你还记得,他下车时周围的环境吗?”
“哦对了!这个我刚刚就想说的,还好您问了!虽然路我记不清了,但我感觉他下车的那地方,我好像去过,就是左手边有栋居民楼,我以前送外卖的时候,好像进过那里面,点外卖的那户人家,门口贴了副对联,对联很有意思,所以我有点印象。”
这是个关键线索,来珺将它记了下来。
一番询问之后,前天晚上的事件、人物、环境、意外情况等,来珺全部摸清,心里有了底。她看了看墙上的时钟,十点三十分,可以开始移意了。
可王侃有了意见,他摸了摸隆起的肚子,打了个饿嗝:“老师,这快中午了,肚子饿扁了,您在我脑子里把路线完完整整走一遍,要三个小时呢,要不然咱们先吃个饭,您也有力气干活嘛!”
来珺收好笔记本和夹页板,把东西一放,眸光淡淡扫向他:“不用,我进入你的记忆中后,不出半个小时,便可以把整条路线过一遍。”
作者有话要说:
如果有小伙伴暂时还不能理解“意识场”这个概念的话,可以将它理解为灵魂,只是这里的“灵魂”本质上一种电化学信号,一种能量,可以存在于自己的大脑里,也可以跑出去,暂时存在于别人的大脑里
意识算是一个比较神秘的领域,比如科学家现在还是没有研究出,意识在怎么产生的。
在写本文的时候,我会参考现有的神经生物学,但是也会自己发挥,而且自己发挥得比较大哦
第4章
意识师的意识场移入来访者大脑中后,读取信息的速度非常快,可达6m/s,所有大脑内外的世界有时间差,现实世界的一分钟,相当于神经世界的12分钟。
如果王侃载着嫌疑犯跑了三个小时,那来珺十五分钟就可以跑完,不过在神经世界中,可能有突发情况,但满打满算下来,应该不会超过半个小时。
听来珺这么一说,王侃先是一惊,随即转为惊喜——十五分钟就可以搞定,他仿佛看到十万大奖在向他招手!
和他的欣喜若狂形成对比,来珺的情绪基本没有起伏,马上要去追踪逃犯了,她连心跳的频率都不变一下,一点都不给“身价十万”的逃犯面子。
她出了咨询室,通知郝岸准备移意。
郝岸取来了“移意知情同意书”,告知了王侃移意的内容、目的、时间,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以及对其意识的保密原则等。
王侃拿过之后大致扫了一眼,便填好了基本信息,签了名。
文件都签好后,郝岸带着他来到观察室,让他半躺在沙发床上,把血压监测仪、心电检测仪和脑部检测仪都安排上了。
来珺进入观察室后,一句废话都没说,确认王侃一切就绪,便对他进行催眠,使他的意识场处于休眠状态,方便她的意识场移入。
确认已经进入到了催眠状态,来珺便对他的潜意识下达指令:“你现在睡得很安稳,很舒服,开始回忆你前天晚上在罗昌火车站的情境,慢慢回想,那时的经历浮现于脑海之中,渐渐清晰起来……”
如同王侃的呼吸一般,她的声音平稳而缓慢,压得有些低沉,随着呼出的气体逐渐消失。
来珺坐在单人沙发上,缓缓阖上了眼,身子往后,靠在了沙发椅背上。
她感觉有些震动,眼前一片黑暗,不时有电光闪烁,像是飞行在太空之中,可以看到四处散落的恒星。身子有失重感,双脚往下探不到实地,整个人在飞行,速度极快,周围的电光拉出了长尾,如同流星闪过。
她瞄准目标区域之后,便着了路,飞身向下,安全降落。
信息像是拼图碎片,一块块拼接,从点变成面,一面幻化成八面,形成立体三维世界,将来珺包裹其中。
在意识场读取信息时,会看到一个三维立体、有时间流逝的世界,因为大脑会倾向于将信息整合起来,拼凑成和外部一样的世界模型,以流动的形式呈现而出。而里面的人和物,称为信息人和信息物,如果大脑是正常的脑子,那么信息人的行为举止,也会符合现实世界的逻辑。
不久,来珺双脚探到了实地,随即听觉也灵敏起来,五花八门的声音灌入她的耳中,她抬头一看,“罗昌火车站”五个大字,在灯光的映照下气势十足,并不比白日里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