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638
不仅看他的人生。
也看看一千年前的工匠,一千年前的那些志同道合的人。
幻境开始。
南阳这个地方,姜烟在幻境中来过许多次。
张仲景、诸葛亮……他们都曾在这里生活过。
如今,姜烟睁开眼便见一只小木鸟状的东西朝着自己飞过来。
饶是知道自己不会受伤,姜烟也下意识避开。
十三岁的少年急匆匆跑过来, 捡起地上的小木鸟, 心疼的托在手心里拍拍上面的灰尘, 又仔细检查确定小木鸟没有损坏。
“怎么飞不起来呢。”少年低声,不解的说:“我分明做得一模一样了。”
随后,少年的手指在小木鸟的腹部转了转,两条翅膀也跟着上下动起来。
“定然是太沉了。”少年嘟囔,干脆直接蹲在地上,眼睛在木鸟上移不开。
小少年长了一张包子脸,再看身上的衣着和周围环境,想也知道家境还可以,看不出多清贫。但墙上的字和一旁摆着的一支发了花苞的桃花,看起来有一种认真生活的美。
“张衡?”姜烟低声,稍稍弯腰打量着这唇红齿白的小孩。
少年长得虽不是眉眼精致的那类,但一身儒雅气息,好似山间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苗,摇摆着青翠的绿叶,安静的发出沙沙声。
张衡从屋后走来。
进入幻境后发现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真实,只是周围人都瞧不见他,难忍心中探查的想法四处转了一圈才回来。
“姜姑娘。”张衡对着姜烟道:“我来迟了,让姑娘久等,真是不该。”
姜烟摆摆手,这算什么?
“这是你?”姜烟看着还抱着小木鸟的少年:“他这是想让木鸟飞起来?”
张衡有些害羞,但一双眼睛也亮晶晶的看着儿时的自己。
“恩。我幼时读书的房间推开窗户便是一棵大树。树上有鸟窝,我见过好几窝鸟儿在这里筑巢、产卵、孵化,再看着雏鸟离开大树,飞向远方。那个时候我太想出去看看了,可我年纪尚小,最远也只是去乡下转转,走不了太多地方。”
可每次,看着雏鸟试探着展开翅膀,不断地练习飞行,最后终于飞出这棵大树,奔向未知的远方时,张衡的心里充满了向往。
他也想这样,义无反顾的飞向远方,去看天地宽广的世界。
“所以我便自行做了一只小木鸟。我看鸟儿飞起来的模样,又瞧它们的翅膀。那小木鸟栩栩如生,可就是不会飞。”
张衡用了所有能用的办法,也只能暂时的提高一点点翅膀扑腾的速度。
木鸟就是木鸟,飞不上天空。
从前张衡觉得是遗憾,只是到了现代之后,他就一点都不遗憾了。
没有小木鸟,却有比小木鸟更为厉害的飞机。
“衡儿?今日的书可读了?”后院走来一位手持竹简的男人。
男人留着长须,和姜烟身边的张衡几乎长得一模一样。
只是这人比张衡看起来要严肃许多。
小张衡抱起小木鸟,乖巧的回答:“读过了,爹。”
张家家风清廉,却也不至于贫困。
加上张家是当地的大姓,张衡的祖父更是有名的好官,曾有“张君为政,乐不可支。”的歌谣称赞。
张衡家中说不上多富裕,但藏书却是极多。
小张衡在父亲的校考下,对于背书这些简直是信手拈来。
张父也知道自己这个儿子聪慧,在他背完后也夸赞:“不错。明日做文章,这经学繁杂,需要好生对待。”
“知晓了。”小张衡向父亲行礼。
待父亲走后,小张衡摸着小木鸟的翅膀,小声说:“经学,有什么用呢?”
这话听得姜烟一怔:“你小小年纪就开始质疑学说了?”
小木鸟她还能接受。
小孩子的思想最是天马行空。
如果把智能手机的功能描述给八十年代的成年人,他们会觉得你兴许是在说笑。
可若是跟八十年代的小孩沟通,小孩子放飞的思想还不知道能说出什么话来,更不会质疑智能手机。
小孩子的想法无边无际。
成年人反而失了那份纯真。
“质疑学说,这是大逆不道吧?”姜烟小声问,表情都有点绷不住。
她一直以为张衡看起来很老实,是很典型的从小浸润在儒家思想教育下长大的人。
张衡一点也不把这当回事。
两手摊开,无所畏惧的对姜烟说:“这话,如今只有你知我知,兴许未来会因为姑娘的作品有更多知晓。可如今那些人都不知道,我有什么好怕的?更何况,难道圣人就一尘不染,圣人就无所不知吗?”
“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张衡双手背在身后,透出独属于他的锐气:“经学固然有用,却非我所求之道。天地广阔,我何必拘泥在一种学问里不可自拔?”①
他并非从一开始就在研究那些东西的。
在这之前,张衡的确是个非常典型的儒学弟子。
毕竟,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再到西汉末年儒家学说和学者们逐渐在朝堂上也占据一席之地,儒学的地位便逐渐上升。
然而各朝各代总有不同。
比如说,在往后的朝代里,儒学侧重点都会不同,尤其是出现了科举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