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223
但胖丸子就在旁边。
阿瑶不动声色的理了理衣服,装作什么异样也没发现,自言自语的说:“原来雷雨已经睡着了,那我也赶紧睡了。”
她原本想问问刘雷雨,胖丸子还能不能再长大,但白日里毕竟奔波了大半天,昨夜里又没睡好,她头沾上枕头,闭上眼睛没一会,就当真睡着了。
刘雷雨一直闭着眼睛装睡,她演技拙劣,眼睫毛一直抖个不停,她听见了阿瑶的话,身体挺得笔直一动不敢动。
不多时之后,她耳边当真传来了阿瑶平静绵长的呼吸声。
刘雷雨还挺意外,没想到当真把阿瑶骗过去了!
她自己摸了摸仿佛还沾染了一丝余温的鼻尖,翻了个身,面对着阿瑶熟睡的侧颜,偷笑了一阵,又偷看了一阵,不知过了多久,才慢慢睡着了。
天边刚露出一线鱼肚白的时候,胖丸子轻声叫醒了刘雷雨和阿瑶:“该起床啦!”
这个点起床,是刘雷雨跟它事先讲好的。
一来,灵玉空间目前依然只能让刘雷雨每次停留不超过三个时辰,这会儿已经到了时间;二来,刘雷雨还得追赶母亲去呢,她们得争分夺秒,只好尽量压缩睡眠的时间了。
阿瑶一夜睡得很好,醒来时只觉得精神饱满神清气爽。
倒是刘雷雨看着有点晕乎乎醒不过来的样子。
不过,刘雷雨从灵田云雾下面接了一捧凉水,泼在脸上洗了洗脸,立马就精神了起来。
“好了,让我们这就出发吧!”阿瑶快手收拾好了她们两人的被褥,还催促起刘雷雨来:“往前走约莫一个时辰有个小镇,咱们到镇子上去吃早饭!”
看着阿瑶这样充满元气的模样,刘雷雨也感觉整个人都振奋了起来。
从双峰村到京城,路上要走一个来月。
杨启那边的车队自从接到了杨氏之后,就一直以急行军的速度往京城赶。
杨氏发觉了不对劲,她找上杨启,杨启也只是打着哈哈敷衍,说他想早点回家。
不过,杨氏原本也没指望杨启会跟他说实话。
对于杨启这个名义上的兄长,杨氏一向是没什么好感的。
最初的时候,她被杨将军收养成了义女,住在杨将军府上时,她一直都是跟杨家老太君生活。
杨将军常年在外征战,每年在府里的时间屈指可数。
将军夫人对杨氏十分冷淡,也就维持了表面的体面而已,并没有一星半点“母女之情”。
而杨启作为嫡子,自然也是跟他母亲一条心,对杨氏也是冷淡待之。
后来一向常胜的杨将军突然兵败,拖着残躯回到了京城里,挨了皇帝一通教训,连铠甲都给扒了,回家养老。
当时杨启已经弱冠,他倒不是京城里常见的那种花天酒地的二世祖,反而一心想在官场上博出一番天地来。
从那时候起,杨氏才真正瞧不起杨启来。
杨启越是想“上进”,就越是瞧不起自家吃了败仗的亲爹。
然而明眼人都知道,杨将军一生光明磊落,他分明是被人陷害了。
偏偏他唯一的独子竟然看不透。
再后来就是政变了,前朝皇帝也被人从龙椅上赶了下来。
杨将军哪怕早就被夺了将军名号,也一直衷心护主,他又向来在军中极有声望,新帝上位,当然不可能容他。
宫变当夜,杨府起了一把无名的烈火,烧红了半边天。
就是在那个夜里,原本应该与养父一家葬身火海的杨氏,跟着刘大柱私奔走了。
而杨启竟然也没事。
他摇身一变,竟然成了南诏国的“献国侯”。
听听这名字,不知他是每个夜里如何安眠的,将来到了九泉之下,又有何颜面面对父老族亲。
虽然杨启不肯跟杨氏说实话,他每日避开杨氏不敢碰面,但从他行事上看,倒并不敢对杨氏有半分怠慢。
哪怕赶路途中条件艰苦,他依然安排了下人将杨氏的衣食住行打理的精心精致。
虽然杨氏早已不过锦衣玉食的生活十几年,但哪怕她用最挑剔的眼光来看,也得承认,杨启是用了心的。
这样一来,杨启大约是所图何事,杨氏心里也有了猜测。
她心里早有打算,便每日安安心心的等着。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眼看着临近京城,杨氏慢慢发现,杨启赶路的速度越发急切起来了。
只要不是人疲马倦到了极限,他们根本不会进驿站休息。
杨启甚至舍了好几辆装着粗重行李的马车,只余下一辆他乘坐的马车,一辆杨氏乘坐的马车。
他这次出行带了二十余位手下,到了这时候,这二十余人每人一骑,赶路之时前后左右将两辆马车团团围住,密不透风。
这一日到了傍晚时分,杨启的车队赶到了进京城前的最后一个驿站。
他们日夜兼程赶了两天的路,这会儿却不得不停下来休整一番,等明日再一鼓作气赶往京城去。
杨氏从马车上下来,一路也不多话,径直去了房间里休息。
她身后跟了一个粗壮的丫鬟,那人与其说是杨启安排来“伺候”杨氏的,倒不如说是“监视”。
长途乘坐马车,那滋味确实不大好受,筋骨感觉都要被颠散了架。
杨氏躺在床上闭目养神,丫鬟就一声不响的在门边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