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番外一
他叹了口气,无奈道:“大人就是爱说笑。”
林隽笑了笑,临安发展到现在各处均已成熟,有魏同知这样精于守成的官员接任,他很放心。
府衙的事情理顺后,关于宝玉的去留成了问题。
林隽看着面前的宝玉,这一两年来的经历让其快速成长,如今脱去一身稚气,眉眼间透着一股坚毅的精气神。
尤其前些日子临安有人趁机作乱,欲绑走工坊的高级研究员。危难之际宝玉抛却害怕引燃一颗震天雷,亲手送一伙贼子下了地狱。
林隽虽未看过那天的场景如何,但被震天雷炸死的人能有多好看?
此后宝玉病了好几天,至此,再出现在人前的少年郎已经告别天真,正式长成一个能顶门立户的大人了。
林隽不知道这对于宝玉来说是好是坏,但人总要长大的。
他收回心神,问宝玉:“你要留在临安经管工坊还是同我们一块儿去滇南府?”
宝玉看向院里浇花的那抹袅娜背影,掩去眼中不舍,对林隽道:“工坊那边想出一种给口脂固色的法子,现在正是试验的紧要关头,我……我留在这边。”
林隽点头。
宝玉迟疑片刻,说:“林大哥,我以后去找你们。”
林隽对上他忐忑的眼神,从中看出一点害怕他将其拒之门外的意思,笑着拍了怕他的肩:“随你什么时候来,横竖给你备好院子。即便现在走不开,放假了也可以回去住两天再过来工作的。”
宝玉展眉笑开来,重重点头:“好!”
“你识枫姐姐也要在这边留一段时间,你们正好作伴。”
宝玉疑惑了一瞬,想到贺秋的学校刚刚走上正轨,现在正是离不得人的时候,顿时了然,“我一定会照顾好识枫姐姐的!”
建宁二十一年八月,林隽出发至滇南府,同行的还有一队不起眼的军户。
这些都是当初在“兵工坊”做过震天雷的,文烁不堪各地驻军的骚扰,且震天雷、炸药确实好用,遂拨了一批军费下来,暗中嘱咐林隽在滇南低调生产。
滇南经历战乱正是需要安抚人心的时候,在汉倮两族中好感奇高的林隽上位滇南布政使算得上众望所归。
待得他理清滇南事务,已经到了年底。
这年,以缅、越、夷三方惨败再塑国威的大文无声的向四海宣告王朝依旧强大,且将更强大。
太上皇对自己的继任者再无置喙,他坐在皇庄看夕阳徐徐落下,对偷摸跑出来钓鱼的文烁轻描淡写道:“改元吧。”
文烁捏着鱼竿的手一紧,他登基后老皇帝尚在。当初为表孝心年号一直未变,他已经延续建宁的年号八年了。
“我儿做得很好,看到千疮百孔的建宁焕发生机,我已了无遗憾,所以改元吧。”
“虽说老子占儿子便宜天经地义,但我尽够了。”太上皇理直气壮的说完,站起来伸了个懒腰,慈祥的看了文烁好一会儿,说:“且让父皇看看真正属于你的繁华盛世吧。”
“好。”
这年底,文烁下令改元嘉业,以次年为嘉业元年。
文武百官,皆呼万岁。
第155章 番外一
五年后。
对于大文百姓来说,嘉业以前提起滇省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边陲之地”、“土人聚集”,说完还要悲悯的感叹两句“听说那边夷人惯常闹事,不如何太平,恐怕生活很难”。
行商见多识广知道滇南多矿产盐茶,但也不过如此了,听见有人要移居滇南只会微微挑眉:“听说边地缺人,你们去那边也好,出头的机会多,苟富贵勿相忘啊。”隐隐带着中原大地生长起来的骄傲,转身就要摇头——这人废了。
也是,中原繁华富庶,哪里不能讨生活?只有在中原混不出头或是犯了事的才要搬到那些穷乡僻壤和土人打破头。
然万事万物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这些刻板印象在滇南上任新的布政使后悄然改变。
林隽带领的滇南领导班子确立以“发展滇南美妆产业链”的计划为工作重心,打造花卉种植基地,催生出集美妆、美食、美景为一体的繁荣经济圈,由此衍生而来的旅游业方兴未艾。经过滇南上下协力,滇南的经济由以往的文朝倒数弯道超车一骑绝尘,去年更是领跑江南、直逼大文政治经济中心顺天!让人咋舌。
从嘉业元年到如今的嘉业五年,滇南省彻底摘掉“未开化”、“不太平”的帽子,成为大文一颗冉冉升起的璀璨新星。
如今提起滇南都要竖大拇指,海外洋人称其为“美业指南针”、“闪耀在东方的明珠”;商人为它冠名“花都”,“玫瑰之乡”的名声传扬五岳;文人骚客更是将之视作“桃源”,是安置文思、陶冶灵魂的应许之地。
姑娘们注视着它,因为这里有最前沿的化妆品,有最潮流的美妆技术;普通百姓向往着它,传言滇南遍地是机会,只要你踏实肯干,丰衣足食不是妄言。
“‘这一生总要去一次滇南吧,购物也好游玩也好,甚至是谋生也没关系,只有去过滇南,才会知道生活和诗意不是互斥的两极,而是紧密相连的共生。’软文!活脱脱的软文!”一名弱冠之年的青年将杂志拍到桌上,嫌弃道:“这些人为了推广真是什么五花八门的手段都使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