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偷梁换柱163
她这样思量着,心中又不免挂怀起谢泠祐来,他在沙场征战,定然风餐露宿,更是辛苦。沈熙薇现下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武则天忙于登基之前最后一波“冲刺”,于朝堂上披荆斩棘,只想着快速登基称帝,再于沈熙薇相认,对她进行补偿。
所以,沈熙薇也不知道,谢泠祐这次去润州,全是为了保护住沈熙薇的安危,守望他的爱情。
因此,她心中只是有些牵挂和怅然,还没有纠结与沉重不安的情绪。
她这边思量着,那边水花渐渐沸腾起来,沈熙薇将素面下锅,才想起青菜和鸡蛋还没着落。
倒是听见门外鸡飞狗跳之声,沈熙薇茫然的推开门,想看看情况,谁料一开门就见着赵燕燕一张蒙头垢面的脸,沈熙薇惊道:“这是怎么了?”
“无事,只是那鸡十分狡猾,娘子放心,这里交给我。”赵燕燕说着话,把门一关。
沈熙薇的半截子话只能自言自语:“主要是素面快煮好了...”
结果,赵燕燕还算争气,总算赶紧面煮好之前把青菜和鸡蛋带了回来。
沈熙薇便将面先捞出在大碗中,又热油下锅煎了了两个荷包蛋。
鸡蛋很快在热油里发出“滋滋”的声音,随即满满成为焦黄色的固体,又发出阵阵撩人的蛋香味道,最后边角渐渐变焦,便酥脆,沈熙薇赶紧将蛋翻了个面,就要吃那种外皮焦焦脆脆的,内里软黄流心的!
荷包蛋煎好扣在面里,底油不要换,直接放入葱花青菜略炒,这样还有蛋香味道,然后加盐调味,少放点水烧开,再将热汤浇在面上,一碗热乎喷香的鸡蛋青菜面便煮好了。
沈熙薇和赵燕燕都辛苦奔波了一天,没上一口热饭,现下肚子都是冷的,这样一碗冬日里热腾腾的汤饼,无疑是雪中送炭。
飘香的饭菜味道惹得二人津液横流,于是就原地在后厨里寻个位置,互相对着,用气汤饼来。
因着新鲜出锅,实在很热,一时不得入口,二人便嘟起嘴巴,轻轻吹着,吹凉一些才敢入口,赵燕燕用了一口,啧啧称赞道:“娘子说不善庖厨,做得汤饼却实在美味。”
那面煮的十分劲道有嚼劲儿,汤头里有青菜的鲜,鸡蛋的美,小葱的香,再尖着嘴儿吸一口热汤,更味道都在汤头里,鲜美的呦,简直做神仙都不换。
沈熙薇也吃得欢愉,但是面热,她便一边用,一边与赵燕燕说些闲话道:“还是得亏燕燕捡出了鸡蛋,这面才有滋有味,若说这寺庙实在不错,提供了许多方便。”
赵燕燕不像提方才捡鸡蛋的过程,那十分狼狈,因此只把话头接在了寺庙之上:“要说这寺庙都是要用银子度日的,这样的偏僻寺庙不比长安城里,人来人往,香火鼎盛,主要也靠来往给来往的旅人提供方便,谋些开支。娘子有所不知,其实在本朝出家做个僧人也不容易的,要花消不少银子。”
沈熙薇对此确实没有了解,因此闲话道:“这又怎么说的?”
“娘子可知晓在本朝出家需要度牒之事?”
沈熙薇眨巴眨巴眼睛,吸了口面汤,又点头道:“知晓。但不太清楚。”前世在西游记里,好像听唐三藏说过,隐隐约约有个印象。
“这度牒便是掌握在官府手中的,想做和尚没有度牒可不行。”赵燕燕道。
然后她便闲话着说了本朝出家的潜规则,沈熙薇大致也理解了,是这样的意思:所谓的度牒呢,便是大唐版“出家的许可证”,想要去当和尚,必须得有这个“许可证”,这个证呢,要去当地的官府才能开出来。有了这个证才能去寺庙找主持,要么人家不收留,属于违法。但是官府,又轻易不同意给俗世之人颁发这个“许可证”。因为在唐朝社会里,一个人口就代表着一个生产资源,一个纳税收入,甚至一个征兵指标。都去当和尚了,那地谁种,仗谁打,社会的红利从哪里来?所以呢,这里面就涉及到了一个宗教权力和世俗皇权之间,竞争以后达到的一个结果,两边都是认可“度牒”这个方式的①。
那么这个“度牒”得怎样能拿到呢,简而言之,就是从长安城开始规划出每年可以出家的人数,然后再层层审批,最后发放到地方基层官员的手中,这些都是盖好“公章”的空白度牒,有想出家的地方官员考察以后,合格了,就填上姓名地址,交了银子便可以出家了。对的,先要交银子,没银子想当和尚,是绝不可能当和尚的,这钱是一比“买断费”,当上了和尚以后,不是就不用交税了,所以呢,官府就需要让想去出家之人,一次性“出血”,这还不是“黑钱”,是本朝法律规定的合法银子②。
“那当然也有一共一个名额,张三想要,李四也想要的情况了,这时候就要靠父母官,来度量这二人谁的心诚了!”赵燕燕的汤饼已经见底,闲话也说到了此处。
沈熙薇领会了精神,接口道:“原来如此,怪不得说‘无钱寸步难行’,原来寺庙也不能免俗啊。”她说完这话,用完最后一口鸡蛋青菜小面。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爽文 天作之合 美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