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32


  小卫!节目组有你了不起!
  走到村尾的时候,看到一户人家门口的坪坝上放着几个竹匾,里面还晒了一些花生、红薯干、豆角丝之类的,卫昇眼前一亮,忙走上去,想找人家借几个竹匾用一下。
  他突然想到了竹编制品的另一个优点:结实耐用啊!
  别看那些尼龙做的晾晒网方便又便宜,可尼龙网这玩意儿,风吹日晒的,寿命最多一年!第二年就得买新的!
  可传统的竹编制品不一样啊,这玩意儿越用越好使,要是不小心破了一个角,有些勤俭节约的老人家还会在上面打个补丁,更别提竹床竹凳子这些结实耐用的“大件了”。
  正所谓“竹床传三代,人走床还在”。
  这户人家院子里的竹匾,一看那个成色就知道,寿命起码有五年以上!
  到时候拿到直播间当样品,正好给网友们看看纯手工竹制品的超长待机属性有多牛逼!
  你们喜欢的尼龙挂晒网不是很便宜吗?花了20块钱,只能用一年哦~
  我们这个竹匾贵是贵了点,保养好了,起码用十年。
  算下来,一年花费不到5块钱!
  哪个更划算,不用我多说了吧?
  铺了一半水泥的坪坝上,只有一个小女孩趴在板凳上写作业。
  “同学,你家大人呢?我们是J省电视台的,来这边录节目,想找你家大人买点东西。”
  卫昇没打算占老乡的便宜,正好他们也要采购食材,他打算把老乡家晒的山货都收了,顺便找人家借几个竹匾用两天,应该没问题吧?
  小姑娘抬起头,眨了眨眼睛,一开始眼神中还带了一丝警惕。
  大概是卫昇看起来很好相处,旁边的摄影师扛着的摄像机上,还有J省电视台的台标,女孩笑了笑,给他们搬了两个竹凳子过来。
  “你们在这里等一下,我去后面菜园子喊我奶奶。”
  小姑娘蹬蹬蹬跑到后院,过了十来分钟,一个头上绑着花头巾的老奶奶,挎着竹篮子,颤巍巍地回来了。
  侯婷婷今年上小学四年级,很小的时候,父亲因为盗窃伤人被关进去了,没多久,母亲实在吃不了山里的苦,丢下她也跑了。
  侯奶奶这么大年纪了,儿子也靠不住,含辛茹苦的把唯一的孙女养大。
  老人家年纪大了,重体力活干不了,就在家附近开了好几块菜园子,又养了几十只鸡。
  靠着卖土鸡蛋、各种干菜,攒钱供孙女念书。
  听到卫昇说要买东西,侯奶奶特别高兴,不过,因为家里就靠这点收入糊口,担心卫昇和那些下乡收东西的小贩一样压价,她很谨慎地表示,她家的土鸡蛋都是新鲜的,土鸡也都是吃园子里的农家菜养大的,就算卫昇是到村里来收东西的,一个鸡蛋最多只能给他让五分钱。
  不然她宁可自己走路去镇上卖。
  卫昇问了问价格,二话不说,就把侯奶奶家的一篓子土鸡蛋,还有一坛咸鸡蛋全都买下来了。
  想到焖土豆片不能没有鸡,又找侯奶奶买了两只小仔鸡。
  顺便把侯奶奶家晒在坪坝上的花生、红薯干和豆角丝之类的全都买了下来。
  听说卫昇想要借家里的竹匾用两天,侯奶奶想都不想就答应了。
  “这几个都是旧的,我家里还有几个新编好的,你要用只管来拿,都是自家做的东西,不要钱!”
  侯奶奶以前其实是个很大方爽朗的性格,要不是家里实在过不下去了,谁愿意锱铢必较的惹人厌烦呢?
  “谢谢大婶,不过我们拍节目正好要这种用过很多年的竹匾做道具,我看别人家的都没您家这几个好,对了,我们就住在村头那个二层小砖楼里,这竹匾我先拿回去用,您要急用的话,叫人带个话,我给您送回来。”
  摄影小哥默默把这一段完整记录了下来。
  以至于后面节目播出的时候,一堆同龄人想让卫昇出本书,教教他们怎么和一些顽固的老人家交流。
  明明刚才这老太太还一脸警惕的小气鬼模样,卫昇拉着她说了不到十分钟吧,居然连自己家新做的竹匾都要送给他用?
  临走的时候,看到趴在木板凳上做作业的侯婷婷,卫昇心里有了一个想法。
  不过,这个想法还是要先和导演商量一下再说。
  “什么?你的意思是,咱们不要给村里装路灯,把赚到的钱拿去给村民买东西改善生活?”
  “导演您别急呀,我说的改善,不是给村民家里把房子重新装修一下,又或者是给他们买牛什么的,我知道咱们节目组经费有限,您听我说完。”
  卫昇打断了导演恐怖的想象,给了他一条可能比装路灯更省钱的路子——
  “我看到村里好多留守儿童,因为没有合用的书桌和台灯,每次做作业,都要把凳子搬到门口,长期趴在板凳上做作业,不舒服不说,还有可能驼背。”
  “还有,村里有不少老人家都说现在农村班车太少了,到镇上卖点土特产,等不到班车就只能步行去。”
  “导演您是知道的,我妈最近刚开始做土特产生意,之前不在节目组那两期,我都在乡下帮我妈找货源,这不是巧了吗?我家需要这方面的货源,这边的老百姓想卖土特产。”
  “您看,要是节目组同意的话,不如就以节目组的名义和我妈联系一下,给村里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们找个长期稳定的买家?”

第17章 3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我把过气综艺做成了扶贫专线免费无删章节

正文卷

我把过气综艺做成了扶贫专线免费无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