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202
总之这三拨人,虽然不务正业,但谁也没闲着。
——不是在蹭饭,就是在蹭饭的路上。
李铁兰望天:他们水泥队,应该是来到晋城后混得最惨的一批人了。
本以为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不曾想事情的转折竟然来得这么快。
事情还要从上次报名的那位小商贩说起——
小商贩姓丁,本来也是抱着有便宜不占白不占的想法报了名,对这什么暖炕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这位丁商贩平日里虽然偷奸耍滑,但邻里众人皆知的一点便是这个小丁是个大孝子。
虽然不觉得暖炕有什么用,小丁还是把修建地点定在了他爹的房间。
老丁年轻的时候是个游商走贩,长时间的走路走坏了一双腿,天晴的时候还好,一到下雨天,那叫一个钻心疼,每年的冬日更是难受的高峰期。
今年冬日,老丁也是可有可无地叫老伴买了一些木炭把炕暖上,谁知道,上了暖炕的第一晚,这老两口就下不来了。
——当然不是因为摔断了腿下不来床,实在是因为这暖炕太舒适了!
屋外再冷,躺在炕上,整个人都是暖洋洋的,被子可盖可不盖,身上需要穿的衣物也轻便了,往年穿上厚重臃肿的冬衣时那种活动不开手脚的感觉再也没出现。
也不知道这炕是用什么东西建的,异常结实,两个人在上面连蹦带跳,一点塌的迹象都没有。
这下好了,最后一丝顾虑也没有了,老两口往炕上一躺,整个冬日都不打算下去了。
——反正他们已经退休了,退休不就是应该躺平吗?
小丁是个大孝子,虽然和父母分居两地,但三天两头便会提着各种东西去看望二老。
这一天,小丁在寒冷的冬日里,敲了半天门也不见有人应。
担心父母出了意外的小丁心急如焚破门而入,冲到内室,看到的就是两个老人正翘着同款二郎腿躺在炕上,见到进来的小丁,还皱起了眉,似乎是嫌他扰了这份清净。
自幼被教导要努力工作、吃苦耐劳的小丁面无表情地挥了一把睫毛上结成的冰晶。
在儿子的怒视下,老丁这才放下手上的报纸,热情地邀请小丁一起上炕平躺。
他的话是这么说的:“哎呀,怎的在屋外站了这么久,孩子,冻着了吧?快上来暖和暖和。”
小丁抽了抽嘴角,差点就要暴走——我在外面站了这么久到底是谁害的!
到底念着多年父子情,小丁冷着脸面无表情上了炕。
下一秒——他的脸就热了。
冷热交替的后果就是小丁一下面色发红,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激动的,顾不上生气,他猛地坐起:“这暖炕效果也太好了吧!”
和躺平的老父亲不同,小丁一下就想到了其中的商机。
他找到李铁兰,表示愿意给她介绍客源,代价就是需要付给他部分酬金。
李铁兰懂,介绍费嘛,应该的。
——就这样,水泥队成功在晋城打开了小商贩市场。
可别小看这群商贩,虽然他们的资产比不得那些大富商,但他们人脉广,一张嘴皮子十分会说。
另外李铁兰借鉴了清风书舍的经营模式,算了小丁团购价,越多人订价格越便宜,一下就掌握了顾客们的消费心理。
经过小丁等一众商贩的宣传,如今晋城内人人都知道了有一种叫暖炕的东西,上去了就让人下不来——实在是太温暖,太舒适了!
订单一下纷至沓来,顾客群体囊括了读书人、商人、农户……各个阶层。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徐大爷和农户苗婶的大力宣传。
修建一个暖炕的价格虽然不算特别高,但也不算便宜,这就让城中区的人想起了之前李铁兰那场宣传活动。
顿时一个个都捶胸顿足,悔恨错过了一次白嫖的机会。
后来更是有一个贼眉鼠眼的瘦瘦小小的男人找上了门,称他是被选上的第三个报名的人。
只是因为当时着急,结果报错了地址。
最后因为拿不出证据只能作罢。
现在有了银两,又还需要在晋城待上好一阵子,李铁兰便带着水泥队在清风书舍所在的街巷附近租了一个小院。
这日,她带着几个人上街买菜,竟意外在菜贩子里看到一个眼熟的人——她的那位农户顾客,苗婶。
苗婶是个健谈的人,也不知从哪听来她和陈富商的渊源,见了她便道:
“听说了吗?那个陈富商,宠妾灭妻哩!这整个冬天都往他那小妾的一个偏院里跑,把陈夫人气得哟,听说都要回娘家找大舅子来收拾他了!”
李铁兰笑了笑,自是明白其中缘由。
见李铁兰要买菜,苗婶热情得把自己带来的菜塞了好几把给她。
李铁兰连连摆手拒绝,却听苗婶道:“还得谢谢你们哩!建的暖炕又暖和又舒服。我家男人近日许是被村里那个病汉传染了,早上出去还好着呢,晚上回来就发高热了,还总是喊着没力气,好在有那个暖炕,让他舒服不少哩!”
李铁兰一惊:“这是得了风寒?可得早点找大夫看看。”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美食文 基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