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如今大军对阵,晋朝军年纪尚轻的小将居多,谋划了不少与鞑靼军相克的战术,压得敌军是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了。
一个时辰后,鞑靼军已被迫着退出了十里地。
柏衍又命骑兵营首将带五千精力充沛的精锐骑兵追击鞑靼军而去,两个时辰后无论结果如何都准时返回。如此一来,这一仗胜负已定。
蓟城外,遍地遗留着鞑靼军的尸体。
晋城军亦伤亡者众。
活下来的将士,治伤的治伤,无大碍的便默默打扫着战场,强忍着哀痛辨认同伴的尸体以便将来向其的家人报信。
自古以来,战争从来都不会只有一方伤亡,与战争相伴的永远是数不尽的亡魂与哀歌。
这些年,晋城军已经许久未曾打过这样大胜的仗了。
活着的人自然是喜悦的。
只是转头想起刚才太子中箭的情形,转瞬又有几分忧虑几分茫然。
晋朝国运,着实命途多舛。
*
太守府上空,时有火光划过天际,叫喊声交杂着,分不清是哪一方。
这时候萧蔻也睡不着,起身走至窗前想开窗看看天色,竟听到外头不远处有人正在私语。
“你听说了吗,太子被刺,如今怕是性命难保了。”
“怎么没听说,外头都传遍了,守角门的小李亲口告诉我的。”
“看这样子,只怕这蓟城凶多吉少了……”
听这声音,像是院墙外那头传进来的。
萧蔻脑中一阵晕眩,双手紧紧抓住窗框站稳,她屏气凝神听着外头的人说话。
直到外头的人说完话离去,她才迈动颤抖的腿打开房门走出来。
“送我去军营。”她开口就是这么一句,谁都劝不住。
眼见她穿着单薄的往外硬闯,却没人敢拦。
守卫心中火急火燎,忙跑出去报信,只盼着千万别横生枝节。
第104章
流言传开仅过去一个时辰, 皇宫宫门外,便聚集了许多大臣,执意要求见皇帝。
这群人以许久未曾露面的钟太傅为首。
钟太傅自前些年辞官后, 平日里鲜少出现在人前。如今他已有花甲之龄, 须发白了一半。其身形微胖, 面色看着板正,颇为一丝不苟。
他往日因科举收了不少门生, 学生遍布官场, 如今在朝中很有威信。
此时携数位大臣在宫门外守着,正与禁军言辞激烈的争辩。
自出了禁军首领与袁贵妃私通一事后, 禁军便换了人掌管。如今的禁军刘首领是长公主已逝驸马的旧部, 为人刚正不阿, 从不徇私。
他剑眉挺立,笔直的站着,并不听信钟太傅言辞, 坚持不肯放任何人进出宫门。
见说不动他, 钟太傅一甩袖子,面色难看, 转头便携一众官员长跪于宫门外。
如今太子生死未卜,宫门这头的消息传进市井, 百姓也耐不住性子, 大着胆子远远的凑到宫门处一探究竟。
围着看的人越来越多了,禁军首领紧紧皱着眉头, 唯恐此时有人借机生事, 出了乱子。
钟太子高声对着宫门处道:“如今太子伤重难治, 朝中皇室血脉难济,我朝危矣!”
他言辞凿凿, 因往日里给人持重严肃印象,百姓听了这话,渐渐开始交头接耳。
有大臣附和道:“太傅为天子之师,德高望重,请太傅出山力挽狂澜!”此话一出,赞同的便多了。
“请太傅领众朝臣面圣!”
“请太傅领我等进宫面圣!”
附和声此起彼伏,几个胆子大的,硬冲上去同守门的禁军起了冲突。文臣未习过武,对上高大威猛的禁军,哪里是对手。
他们狼狈的被推了回去,自己脚下无力又未站稳,脑袋磕在地上见了血。
这一见血,没理的也变有理了。
“尔等大胆!如今禁军是要一手遮天不成?”朝臣越发愤懑,些许百姓亦是义愤填膺。
刘统领撇了推人的下属一眼,几个年轻将士也自知方才十分冲动,如今正后悔不迭。
刘统领见形势不同以往,当机立断唤来心腹,“去请大长公主前来。”一队人马迅速离去。
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指指点点,刘统领充耳不闻,始终不肯放钟太傅一行人进宫。
稍稍观察周围情形,钟太傅哼笑一声后起身,迈着步子朝着百姓围着的方向走过去。
“诸位百姓,如今正值晋朝危难存亡之际,太子伤重已是强弩之末,下官如今被拦在这宫外更是不知皇上安危。”
说话间,他老泪纵横,深深鞠一躬,观者无不动容。
“虽尚不知陛下安危,可太子已经……”他哽咽着话断于此,又流下两把热泪,痛心疾首到:“皇室嫡系血脉已断,下官哀痛啊!”
听者无不哀恸。
人群里突然出现喊声:“太傅大人,请太傅大人想想办法啊!”而后一呼百应,此起彼伏。
钟太傅身形颤颤,勉强抹干净流个不停的两行泪,哀叹道:“身为晋朝两朝老臣,怎可眼睁睁看着晋朝皇室血脉就此断了?”
听着不明所以。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