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述职258
“陛下可以想象,一个家族深耕数十年,用半数金银去购买土地,另外半数则是从事其他商业行为。不需要多长时间,仅仅三代人就能让土地从十亩增加到几百亩,地越来越多,即可从平民一跃成为士绅。有了大笔财富,就能培养后代,再经过三代人可参加科举入仕,短短百年间就能成为士人,此刻就能免除赋税。
“平民百姓家日复一日地在土地上耕耘,一年下来能存一两银子就是五谷丰登,顺风顺水的好年景。与此同时,还得撞上清水衙门。一旦年景不好,百姓流离失所,无人耕耘,朝廷无法收购粮食,再加赋税,极易民变。”
听到这里,各有心思,也大概明白这位紧急上位的布政使若是再待下去,怕是要对土地税收下手了。燕文帝却在此时话音一转,问起“西征”之事。
时柯:“……”别人不知道就算了,您还在这儿装什么大尾巴狼?!不就是您跟前的大儿子惹的事,还要找他善后。
燕文帝低头喝茶,假装没有看到时柯瞥来的眼神,他想听听商队出关的来龙去脉,以此考虑对邻国的态度。
时柯喝完斟酌着如何提起,因为这事儿就是一个字,“莽”!仗着自己实力强,直接炮火洗地平推就行了。
他总不能说您儿子脑袋一热,带上八成守城精英和十成火.药直接冲进别人家几顿打服了,还趁机要挟土地和战利品吧?
如何给未来顶头上司的行径遮掩是合格的下属应该做的内容,但是时柯只想阴阳怪气输出一顿被迫留守后方计算后勤的怨气。
时柯露出标准假笑,如今已经身为太子的荣亲王后背发凉,忍不住斟一盏热茶灌下去。
“殿下勇猛无畏,破边关之敌,立不世之功。”时柯洋洋洒洒夸了一顿,四六骈文,辞藻华丽。
可太子越听越不是滋味,怎么说都不像是夸他,反倒像告状。
时柯慢吞吞地收尾,“若夫火力不及,时已殆尽,或推至洋夷之地。”
众人:“……”
太子:“……”
燕文帝:“……”
行了行了,听出来你在不满了。
不愧是老狐狸,没一个露出异样神色的。时柯可听说太子受到不少弹劾,就差叫嚣着废黜太子,另立新储。
输出一顿怨言,时柯方才提及关于租地和商队出关之事。
他语速不紧不慢,娓娓道来,“租地只是手段,商队出关才是重中之重。”
“关外情况巨变,我等知之甚少,动之以情不堪用,唯诱之以利,方能见得真面目。以交易内容推测当地实力,虽不及十分,倒也能推测出七七八八。通过交易中的蛛丝马迹探求小国的实力,还能借助商队调查当地路线和防护。
“另外,与之前提到的土地兼并有关。强势打强世族豪强兼并土地将会引致矛盾,此刻急需另外的渠道获取足够的利益。逼迫对方放弃土地,一则可安置平民百姓,平衡地价。二来也是让人不得不投入商队之中,伴随高风险的同时攫取利益,方便后续展开商业税收。”
这是离开土地之后的另外一种压榨方式,当然说不上谁好谁坏,只是暂时打破边关的土地兼并局面,稳定边防,具体细则还要看今年商队归来后的表现。
燕文帝听得很是认真,他最喜欢时柯的一点是,对方敢想敢做还能做,打破当前的桎梏开拓新方式。
几年下来,游刃有余的处理方式让人恨不得将户部扔给他,看年底能不能翻倍收获。
可惜,身体不好。
燕文帝想到这里,看了看日头道,“众位爱卿想必有了念头,关于岁寒提到的两件事,改日上道折子来,今日便到此为止?”
剩下的事情都是家事,其他人听不得,而且他看出来时柯还有话藏着掖着没说,还是先让人都退下,他们两个再聊聊。
众人:“……”
他们想听后半截啊!
在座的起码都是年过半百的老臣,不是燕文帝的长辈就是和他一块治理天下的心腹,听到这话,一个个露出无语凝噎的表情。
但燕文帝说的还挺有道理,各自心中思量无数,只差提笔落墨上书一折。
于是纷纷起身告辞,连太子都长舒一口气,显然是有了腹稿要仔细琢磨。
现在这亭子里只剩下时柯、燕文帝和几个不远处的小太监听候命令。
时柯心底做好准备,他料想接下来要聊的是晋南王,已经准备好用什么态度面对,熟料燕文帝等人一走,带上时柯去用膳。
时柯:“……”
用完晚膳,燕文帝才摆出一副促膝长谈的模样,他眼中竟有些怜悯与舍不去的慈悲,“岁寒。”
烛光荧荧,暮色深深,时柯起身行礼坚声道,“臣在。”
燕文帝一下把人按回去,怜悯之色隐去,颇为温和道,“只是随意说说,不必如此。”
“你自幼谦逊温和。”这几乎是摊开了说,听得时柯颇为不自在,又有几分惘然,燕文帝所说的人早已不在,听故事的他只是旁观者。
“即使遭逢大变,仍旧温润如初。及至探花之位,又逢人暗算,虽是险境,却独辟蹊径,一跃海阔天空。自此以后,接连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
燕文帝心下再度感慨,时柯仿若复刻苏蓉的遭遇,年幼时短暂而又安逸的人生,遭逢变故不得不离家万里,多年的厚积薄发使其一举突破困境……这命数何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