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长者赐不可辞
闻言,姜月和薛琰又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真将我们当孩子哄呢。
不过两人心里都暖烘烘的。
“怎么还是不吃啊……”薛老汉一副失望的表情。
第19章 长者赐不可辞
然后,薛老汉看向薛琰:“小琰,你告诉过爷爷,说先生教过,‘长者赐不可辞’,你是读过书的,是个懂礼的孩子,之前爷爷给你什么,你都有礼的接过去的,今天这是怎么了?”
薛琰无奈。
姜月颇为意外。这爷爷还挺聪明。
薛琰没办法,只能两手搭在一起,跟以往一样,有礼的跟薛老汉作了个揖,才两只手接过来一块。
这还是姜月第一次看薛琰作揖,虽然人小,却规规矩矩,又恰到好处的不多一分,不少一分,身板正正的,极其赏心悦目。
薛老汉又看向姜月,跟哄小宝宝一样的哄姜月:“月宝,你看你琰哥哥都接过去了,你比他还小,是不是……”
老人家一脸期待的看着她,浑浊的老眼里竟然亮亮的。
姜月也只好接了过来。
“好好好。”看他们都接了,薛老汉开心极了。
“爷爷,你也吃。”姜月和薛琰却都将手里红枣糕掰成两半,一半都给塞进了薛老汉的嘴里。
薛老汉被塞了一嘴,仰着头,乐的合不拢嘴:“还是你们知道心疼爷爷。还是你们知道心疼爷爷。”
看老人家这么高兴,姜月和薛琰也都面露了笑意,这才吃着他们手里的另一半红枣糕。
说是红枣糕,但其实只有一点甜,明显没加多少糖。
在薛老汉这里呆了好一会,姜月和薛琰才回去。
回到家的时候,刘桂霞已经在做晚饭了,余红燕正坐在灶门口,用烧火棍往灶里塞柴。
太阳还没下山,这时候做饭,是为了天黑之前就能够吃完饭,然后洗洗睡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这个意思。
也是不想折腾到天黑了,浪费灯油。农家能省就省。
刘桂霞见他们回来了,立刻笑道:“小琰,我锄头忘了带回来,好像落在荒地旁边的沟里了,你爹他们应该不知道,你去一趟,给我拿回来。顺便跟你爹他们说,就说我和你二嫂已经在做饭了,让他们可以回来了,别弄的太晚,天黑就不好了。”
“好,我这就去。”薛琰应了,便准备去了。
姜月想着她正好可以看看荒地在哪,也看看家里的地都种了些什么东西,是否可以换上她空间里的高产量的东西,让这个家到时候的收成不再那么低,毕竟,这是在古代,不管什么,纵是大丰收其实产量也不高,完全比不上拥有各种高科技的后世的同种作物的产量。
于是,姜月默默的跟在后面。
薛琰发现了,便顿住脚步回头:“怎么,你也要去?”
“嗯,去看看。”顿了顿,补充,“看看我们家的地。”
薛琰也没多问什么,只点了个头。
两人一块去开荒的地方。
荒地是开在离槐树村最近的那个山的左侧面,那个山上,正对着槐树村的那面和右侧面已经都被开了荒,种上了东西;现在村里要是有人开荒,只能从左侧面开。
去荒地的路上,从薛琰那里,姜月大概知道了,这些年,薛大富家总共开了五亩荒地。
家里是没有水田的,种的水田都是跟镇上的地主租的。
第20章 自己只能得三成
十里八村,几乎所有人都是租田种。
只因,这十里八村,其实一开始都是各处流过来的流民。
准确来说,是三十年前,很多地方遭受了战乱,很多人流离失所,逃亡到了这,薛大富、薛老汉他们就在其中。
而这里的官府为了安置他们这些流民,就让他们在这十里落地生根了,建了八个村,并让他们租种一些地主的田地来谋生。
租金很贵,收成当中,七成要归地主,自己只能得三成。
可为了活下去,有条生路,他们只能租。
好在租的田就在村子前面,不怎么远。
薛琰没去镇上读书之前,薛大富只租了六亩田;后因为要供薛琰上学,便租了十四亩,一家人弓起背来日夜劳作;如今,这十四亩田已经种上了早稻。
加上薛一虎他们不时给人做工能挣些银钱,以及薛四虎在镇上酒楼当小二,家中才能勉强糊口,并勉强供得起薛琰读书。
她如今所在的国家叫大翎,在她看来,这个国家跟完全架空没两样,反正她不知道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国家,也不知道历史上有哪个国家跟大翎差不多。
而大翎一直鼓励开荒,开荒得来的地不仅能拿到地契,而且头三年不用交税。
去那个山就只有一条路,就是之前她走过的那一条,这座山相对于后面绵延的几座山来说,算是小的了,也可以说是浅山区,平时大家打柴、挖野菜、开荒都基本在这个山上。
通过这条路上到这个山,也算是来到了这个山正面对着槐树村的位置了。
是往上走,还是往左侧,又是往右侧,山上因为开了荒,自然就有路走了。
姜月被薛琰带着往左侧走。
站在山上,可以清楚看到山脚下那条环抱着山的一条挺宽的水沟,这是从河里引过来的水,山上的地需要浇水,都是从这水沟里挑水去浇。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甜宠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