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军中状元”266
“我们队呢,粮食就不要想了,就那样,能长活的菜呢,也只有荒菜(盐碱地上生长的一种能吃的植物),粮食粮食种不好,蔬菜蔬菜也长不成,没办法,也只能多养些鸡啊羊啊,卖了攒点钱啰!”
他们县那位当年被打倒并被下放牛棚的老书记,是在77年春节后,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
他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召开了一个全县的大小一把手会议,听他们队长说,那天光去开会的,就有几百号人,把县礼堂都坐满了,然后,在会上确定了一件大事情。
用队长的话来说:“要‘以粮为纲,粮菜并举,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简单来说,就是把种菜和种粮,都摆在同样重要的地位上,可惜啊,我们队也只能听听罢了,不过,以后倒是不用再愁没菜吃了。”
这两年,他们的确也是不缺菜吃了,但什么“粮菜并举,多种经营”,对他们队来说,就是个水泡泡,别的生产队真有靠着种地+种菜+养殖的“多种经营”赚了大钱,但他们也只能干瞪眼,想起来都是泪啊,唉!
*
这边,有感而发的郭庆丰,正和夏居南唏嘘着自家生产队的不易,同一时间,不知道弟弟已经在路上的夏居雪,也正和彭玉兰林丽珍她们在屋外的阴凉处,一面拿着筷子,将切成条的西红柿一点点塞进葡萄糖瓶里,好做西红柿酱,一面听她们八卦。
说的,是任应珍今天早上诬陷邓学冬打她的事情。
彭玉兰脸上嘲讽值拉满:“之前麻绳厂停工下马,她死活不愿意来蔬菜队,非闹着让团里重新给她安排工作,说家里如何如何困难,好容易把她安排去了公社的猪鬃加工厂,做了几个月,好嘛,她又不愿意了,又想回蔬菜队,回就回呗,偏偏没有那个能耐,还想揽那个磁器活,人家邓助理员不答应,她就能做出那么没脸没皮的事情来,真是丢我们家属的脸。”
“就是,我看啊,她就是故意欺负邓助理员好说话呢,以前,王协理员在的时候,她嘴巴虽然也厉害,但哪里有那么嚣张的,这次,都会搞诬赖陷害这一套黑把戏了,啧!”
几个女人叽叽喳喳,说得眉飞色舞的,而想到任应珍今早做的事情,夏居雪也是一阵无语。
王协理员两年前,被提拔为后勤处财务股股长,回机关去了,临走前,推荐刚刚调到后勤处当助理员的邓学冬过来接手家属厂,而半死不活的麻绳厂,还是在今年年初时,因为销路不畅,正式停工下马了。
这,也跟方山县那位重新回到一把手岗位的老书记有几分关系。
这位姓顾的老书记,不但是位老革命家,还是个实干派。
这几年,他虽然人在牛棚里,但对于县里的基本情况,还是清楚的,穷啊,又穷又苦,粮食产量上不去,蔬菜更是没得吃,经济效益就更不用说了,唉!
所以,他一回来,马上大刀阔斧地搞起革命工作来,农业、工业两手都抓,两手都不含糊,在他的领导下,这几年,方山县不但粮食蔬菜搞上去了,还建了几个新工厂,尼龙绳厂就是其中之一。
团里的麻绳厂境况本就日薄西山,工资一个月比一个月低,最后坚持下来的,也就只有几个人,而县里的尼龙绳厂一上马,就更让麻绳厂雪上加霜了,产品卖不出去,工资自然就发不出来,后勤处干脆就让停了工。
反之,蔬菜队这几年的效益,却是蒸蒸日上。
县里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五七蔬菜队虽然不再是一枝独秀,却靠着过去两年积攒下来的名声,及时跟市里的罐头厂签订了合同,为他们厂的雪里蕻罐头、辣椒罐头、茄子罐头等提供原料。
芥菜不耐热不耐寒,不掌握技术,很难提升产量,所以,大规模种植的不多,也算是他们蔬菜队的一个主打品种,加上有了大棚的加持,种植次数能从过去露地的一年五次,提升到一年10次,种出来的菜质量也更好,用市罐头厂那个下来考察的科长的话来说——
“个头圆润,辛辣味浓,质地脆嫩,水份充足,好!”
也因此,家属们的工资也越来越高,任应珍心里也是想来蔬菜队的,无奈当初跟夏居雪彭玉兰几人都有过小摩擦,小性子一起,当邓学冬问她的打算时,她就拒绝了。
后来,还是邓学冬往开阳公社跑了几趟,把她安排进公社自办的猪鬃加工厂,干了几个月,她又不愿意了,就找邓学冬说想回来,偏偏还要让他安排一个做管理不用下地的活计。
“我当年也是读过几年书的,也认得好些字,就林丽珍那个记记写写的活,我也能干。”
她倒是敢说,但邓学冬哪里敢答应她的这个无理要求。
林丽珍的岗位,是内勤管理,不用下地是不假,但工作繁杂零碎,包括:做考勤、编制工资表、根据生产需要拟定化肥农药生产资料等的采购计划、做好棚区蔬菜基本情况以及生产用肥情况的记录、产品销售情况的统计,等等等等。
这些,还是当初夏居雪去上大学前,一一教会她的,可不是谁都能胜任的。
任应珍本就是个小心眼的人,找了邓学冬几次,见对方软硬不吃,死活说不通,脾气一上来,那脑子就抽风了!
今天早上,也不知道她到底哪根筋搭错了,又跑去磨邓学冬,在对方又一次拒绝她的要求后,竟然从包里拎出一块砖头来,直接砸在自己的脑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