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两年246
“今天,是不是有和你关系很好的战友退役了?”
邵振洲倒是不惊讶夏居雪能看得出来,也没有想着要隐瞒她,沉声道:“林少峰今天退伍了!”
邵振洲非常热爱这身绿军装,也想永远把自己定格成战斗的姿态,但他也知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果哪天他也要脱下军装,肯定会有不舍,有遗憾,但肯定会在单位留下一个圆满的“句号”,但今天,林少峰的这个“句号”,却是不圆满的。
林少峰的退伍,带着几分这年月的无奈。
他去年刚刚升职,调到了团机关,但阮春媚因为嫌弃驻地条件太差,并没有随军,而这次,就是因为阮春媚的这份嫌弃和口无遮拦,不但给她自己带来了灾祸,也连累了林少峰。
“她在公众场合说错话,埋怨军人不顾家,还发了一些不合时宜的牢骚,被人抓了把柄,说她扰乱军心,不但要开会斗争她,还写信告到团里,组织股派人去做了调查,回来后,给林少峰两个选择,一是和对方离婚,断绝关系,二是转业回地方,林少峰选择了转业。”邵振洲声音低沉沉地道。
这场疾风暴雨式的全国性运动,同样蔓延到了部队。
他们团作为全训单位,受影响还没那么明显,但据他所知,自运动以来,军区司令部就有好几个领导连续遭了殃,被迫转业都是境况好的,有的还被关押了起来,全家被撵出大院……
哪里,都没有岁月静好,就算是看似风平浪静的部队,在看不见的地方,同样有暗潮在涌动。
而阮春媚,这次是直接撞到了枪口上,人家言之凿凿的告状信都寄到团里来了,她自己也是承认了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部队不处理是不可能的!
邵振洲眼前又浮现出白天时站台上的情景。
小小的站台上,退伍老兵和还在服役的战友拥抱、告别,互道珍重和祝福,笑容伴随着泪水,林少峰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挤过人群,来到他的跟前。
一个大力拥抱后,林少峰拍着他的肩,虽然脸上带着平静的笑,但邵振洲还是一眼就看得出来,他所表现出来的笑是经过修饰了的,是一种落寞的笑,这也让他的黑眼圈更明显了。
“战友一场,也是缘分,虽然咱俩这些年没少互相打击对方,但其实我一直挺羡慕你的,咱俩情况差不多,偏你小子运气好,一枪就击中了个好老婆,不像我,打了那么多空靶,最后打中的这一枪,也是差强人意……但,我既然娶了她,她就是我这辈子的责任,我认了!”
邵振洲欲言又止,最后,却只能吐出两个字。
“保重!”
只有当兵的才知道,有一种情叫战友情,他和林少峰虽然表面看着交情一般般,甚至两人似乎还隐隐有较劲的意味,但他们彼此都知道,如果上战场,对方都是自己能放心交付后背的人!
汽笛声响起,林少峰临上火车前,两人互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一个对邵振洲而言,沉重无比的军礼……
对于林少峰的事情,夏居雪心里同样有些沉重。
她反伸出胳膊,再次把自己藏在邵振洲怀里,嗅着鼻翼间属于他的熟悉的气息,轻轻说出了一句在外讳莫如深、只有在最信任的人跟前才敢提及的心里话。
“也不知道这场运动,什么时候才会结束……”
*
老兵走了,新兵来了,一走一迎、一出一进间,时间就像一缕看不见的风,不经意间就从缝隙中溜走了。
家属区的家家户户们,以及新兵连的战士们,在过年时如愿吃上了新鲜的韭菜馅儿饺子,后来,又相继吃上了蔬菜队的甜椒、茄子、西瓜,以及作为“特菜”的西兰花,再后来,在蔬菜队又多加了两个棚子后,西红柿、黄瓜也吃上了……
而就在蔬菜队多扣了两个棚子时,曾经因为队里的孩子眼馋偷过蔬菜队的大棚菜,而特意带着人上门道歉的上屯生产队的队长,主动找上门,想让队里的副业队过来打工。
“一年四季,家家户户的下饭菜,不是萝卜、土豆,就是蔓菁、葱叶,腌着吃,熬着吃,蒸熟了蘸着酱吃,有时连这都吃不上,只能挖地里的婆婆丁和苣荬菜凑乎一顿,所以,当初娃儿们才作出那么丢人的事情来,连解放军的菜都敢偷!你们不但没有怪我们,还白送了那么多菜给我们队,惭愧啊!”
老队长说到这里,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期期艾艾的。
“这次,我们是听说,你们这里缺人,老汉我就想腆着老脸过来问问,能不能让我们村里的副业队过来,他们虽然不会种你们那个大棚菜,但翻土,平地、播种、施肥、耙磨、浇水、治虫,都是从小做熟了的,绝对不会磨洋工偷懒……”
上屯生产队离牛脚洼不算远,以往,队里的娃儿们夏天放牛时,偶尔也会来这边,所以,当初,听说蔬菜队的成员都是驻地部队的家属,特意建了两个棚子来种菜,还觉得他们瞎折腾,没想到很快就被打脸了,人家种的菜不但好,效益更好,那公社的骡车和县里的拖拉机,都不知道来了多少趟!
“那骡车和拖拉机收了菜,一趟一趟地往外运,运的都不够卖的,听说那棚子,光西红柿亩产就有五六千斤,那辣椒(甜椒)和茄子产得就更多了,上万斤都是少的,估摸着人家一亩地的菜,能顶上咱们10亩大田作物的收入还多呢!”
晚上开社员大会时,队里那个最喜欢到处瞎晃悠、小道消息也最多的“小喇叭”,一脸羡慕嫉妒地跟其他人道。
羡慕嫉妒完了,又忍不住满脸佩服地说了一句:“怪不得领袖号召全国都要学习解放军呢,解放军打仗能打赢,干农活也不含糊,就连人家家属种个菜都让人眼馋,我今天在公社街上,听公社那个来收菜的和人闲聊,说他们蔬菜队那个穿军装的王同志说,他们种菜的人不太够呢,也不知道这消息准不准,他们招不招外面的人!”
然后,不出意外的,上屯生产队的社员们晚上失眠了,他这个生产队长也失眠了!
上屯队三面环山,人多地少水更少,人均只有三分地,喝水要去大老远地方挑,他们倒是也想学人家多开几亩荒地呢,问题是地开出来了,缺水缺肥缺农药,买个乐果、六六粉、敌敌畏都需要经过公社批准,就这样,这地哪里是那么容易种活的!
所以,社员们的日子过得都苦哈哈的,为了多赚点钱,好些人只能跑到外面去搞副业了,但就是这样,日子过得照样恓惶,要不然,当初队里的孩子们也不能因为眼馋,去偷人家蔬菜队大棚里的茄子当果子啃,这谁不知道,军民一家亲啊,说来说去,还不都是因为穷闹的嘛!
也因此,一听说蔬菜队缺人,老队长也不管这消息是真是假,立马就赶了过来,队里搞副业的青壮们,可都在家里等着呢!
就这样,这一年,蔬菜队又增加了好几个“编外队员”,劳动力大增,而就在次年,他们的大棚蔬菜又再上了一个新台阶,西红柿亩产8000斤,青椒亩产1.25万斤,黄瓜亩产3.8万斤!(数据来自1979年某地大棚蔬菜产量。)
1976年,对家属连蔬菜队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但这一年,对国人来说,则是哀音阵阵的一年,继一月后,九月的某天,家属区的高音喇叭里,传出了这个年代最沉重的哀乐……
而更令夏居雪没有想到的是,就在邵振洲他们还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24小时加强战备时,这场她原以来还会持续很久、似乎看不到尽头的运动,突如其来的结束了!
十月,平地一声春雷,待来自首都的好消息传遍大江南北时,10月底的一天清晨,一名五十多岁、皮肤黝黑、穿着简朴、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出现在了营区外,跟哨兵顺要找夏居雪。
“潘叔?!”
看着眼前这名虽然比记忆中老了许多、但笑容依然熟悉无比的邻家叔叔,夏居雪的眼睛忽然就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