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番外:梦关河(下)269
是夜,李万年抱着琴,登上山中小亭。庭中只设一案,军中更不可能给他找出什么香来焚。
他把琴搁在案上,对夜静坐。
此夜无月无星,亭前青松,几近没在了焦墨样的暗里。
一个时辰前,沈溯披甲上马,他替他绑好缚带,把他固定在马上,又替他擦拭过长枪,整理过帽上红缨,想要如常叮嘱他些什么,嗫喏无声。
反倒是他俯下身,在他耳边说:
“我偷偷拿了你平素系在琴穗上的那个小金狮子。”说罢,偷笑一声,又道:
“阿年,我想听你唱那阙《诉衷情》。”
旁里跑出一个青头小兵,胡须都还没长齐,粗粗行了个礼,不知是激动还是紧张,声音抖抖索索。
“将军,到时辰了。”
“好,”沈将军横枪而立,“不许掌灯,保持安静,隐蔽前行。”
说罢,一甩鞭子,催动战马。
青衣的医者抱琴而立,目送着那抹殷红淹进漫漫长夜。
耳畔留下一句他的叹息:
“报国志了,唯忧卿卿。”
他长叹一声,向山上攀去。
此刻,他定定地盯着浓黑中的一个点,那是沈将军所去的方向。他无所谓这帷幕一般的冥冥暮色,心知定有一道目光,与自己的交汇。
无需确认,他们曾这样遥相对望太多次。
那里燃起了一星萤火,疏忽即逝。
他了然,双手搭上琴,轮指抚弦,长吟长叹。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何需言传,我已意会,他边吟边在心中默道,沈将军,愿你留名史册,愿你死得其所。
琴声如瀑,泻一川慷慨胸怀。
远方喊声次第,战火突燃,翻飞赤星,在这无光的夜里,骇人刺眼。
他没有抬眼,兀自拨着琴弦,唱着这阙自己谱出的曲。
先前那毛头小子骑马而来,连滚带爬地给他行了个礼:
“李大夫,火熄了。”
他没有理他,直到一曲终了。
“啊,火熄了。”他答道。
一滴泪弹在弦上,漾出最后一个音阶。
“走吧。”他抱起琴,对小兵说,“我们去给沈将军收尸。”
小兵抽抽噎噎,双手交替着抹脸,擦了眼泪又多了鼻涕。
“李大夫,我们将军,说不定还有救,他遣我来找你时,还活着。”
“敌军如何?”他走在前面,琴穗拍在肩上,比平日里轻了一些。
“大败!大败!”说到这里,小兵又激动了起来,“我看得真真的,沈将军一枪就戳到了那个什么王的心窝里。”
“哦。”他没再言语,只是加紧了步伐。
硝烟迷眼,发梢都覆上尘霾。他一人,一琴,青衣被战火的余光映成暖色。
那个叫程俭的副将也向他行礼,跟在他身后。
“李大夫,”他嗓音沉痛,“我大概搜了一遍,实在是尸体太多,且都被火烧过,所有,辨不出哪个是将军……”
他直直走向层叠的焦黑尸堆,不曾为任何一具停留。直到瞳中闪过一撇金弧。
掰开一只被大火燎得蜷曲的手,掌心有一团东西,一角闪着光。
他拿出来,擦掉炭灰,真金何尝怕火,小小的金狮子配,依旧熠熠生辉。
“找到了,”他对身后的人说,“你们把将军的红缨和战甲收了吧,尸身由我收葬,你权当不知,就说烧没了。”
程副将连声应着。毕竟这位大夫与将军往来甚密,他这样做,必是将军所托,他自从军以来,都是沈将军提拔,自然不敢怠慢分毫。
……
明年,李万年随西南军班师回朝,与副将程俭面圣述职。
西南军大胜,圣上既往不咎,免了沈溯抗旨之罪,依旧准入葬将军陵。可惜战场残酷,西南军未能寻回大将军的尸身,只能以他的红缨长枪,立衣冠冢。
因将军终身未娶,父母年老,幼弟未及弱冠,皆不能举灵送丧,圣上特允随将军征战多年的军医李万年入沈氏族谱为义兄,改姓沈替将军周全丧仪。
沈万年看着纸钱化灰,听着耳边或真或假的哭声,对着衣冠冢叩首。
心里安宁,因为知道,此人的尸骨安然睡在揽月阁后的山上。
此后数十年,他也会躺在那里,看着他悬壶济世,看着他成就一方桃源,看着他从壮年到暮年,到耄耋老人,鸡皮鹤发。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可是人间雪,如何淋到黄泉路?终是南柯弹指,黄粱不归。
不上山时,沈万年很少想到沈溯。
除了那位女子抱着襁褓中的婴儿,用已经有些凉下去的手捏着他的小臂,苦苦哀求他给这个没落家族最后留存的血脉一个名字时。
他在自己的髭须中看到了浓烈的白。
耳边又想起那句幽幽的叹息。
唯忧卿卿,唯忧卿卿。
沈将军,我老了,沈卿卿长大了。
--------------------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
看着爱人以身赴死,未必不是一种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