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生辰 一187
但面对王敷,他把不准他的态度,更恐他对此忌讳,于是只好秉承着少说少错,不说不错的原则,默不作声立在一旁。
王敷看了眼他手里捧着的白玉夔龙纹印章,赞道:“质地甜润通透,刀工贯连精湛,古雅清逸,倒是佳品。”
他说完,却也没有要接的意思,淡淡笑了笑:“无事不登三宝殿,你来找我,恐怕不只是为了献这么一方印章,有什么事便直说罢。”
他虽心神全在作画上,但也能看得分明,这个旁支过来的侄儿,看似恭敬有礼,沉得住气,一直候在一旁,直到他画完停笔才上前,但他眼里的焦躁不安却掩盖不住。
王纪中闻言,终于忍不住,双膝一曲跪在了地上,涕泗横流地将自己这些日子做下的糊涂事全盘托出,末了,他更是声泪俱下地道:
“侄儿糊涂,犯下如此大错,不仅未能为我王家搏一个锦绣前程,反而引火烧身……事到如今,侄儿纵是身死也难以谢罪,然而东宫到底捏了侄儿的把柄,侄儿恐怕,他们会借此对付王家……”
王敷哼笑一声,已经松垮的眼皮垂塌堆叠在眼角,他眼也不抬地问道:“你自己做下的错事,与王家何干?若是真存死志,想来你今日也不会踏足此地。说说吧,你想做什么。”
王纪中抬起头,声音极轻地开口:“侄儿、侄儿想进宫,求见三皇子……”
几乎是一霎之间,王敷便明白了他的用意。
“料想王家保不下你,便想去走三皇子的门路?”
不得不说这是一步好棋。
王敷转动着有些浑浊的双眼。
王家一心想将三皇子推上储君之位,然而他对此事,似乎并不太热衷。就拿年初的事来说,太子离京,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五皇子与九皇子,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一边结交朝中大臣,一边派人打探太子行踪。偏偏三皇子风雨不动安如山,说自己要坐山观虎斗。
纵使是王敷,也看不明白这个外孙的心意。
这倒是个机会。
三皇子如果保下王纪中,便能证明,他对那个位置,并非无动于衷,与此同时王家对他也会更为忠心——今日他能救王纪中,将来他就能救第二个、第三个王纪中。
王纪中见他沉吟良久,自觉无望,不由得面色灰白。
然而下一瞬却听得那坐在竹椅上的老者道:“去吧。”
他顿时抬起头来,欣喜若狂地道了声是,复又起身,郑重拱手,而后方才退下。
出了松竹轩,几乎称得上是劫后余生的喜悦,充盈了他的内心。
他步履轻快地吩咐人备马,往宫中行去。
林渡候在松竹轩门口,见他这样,便知事成,轻声笑笑,而后回了自己的居所。
******
“王纪中?他来做什么?”
毓庆宫里,裴敬听见宫人的禀报,眯了眯眼,与身边的人道:“本宫想起来了,就是他勾结许龙楼,在朱雀楼伏杀太子?”
裴肃遇刺的事,早已经朝野皆知。从昨晚开始,大理寺就一直戒严,谢春山和崔慎微两个人在里面待了一整晚,天刚亮才各自打道回府。这种情形……就算是傻子也知道大理寺里关了个棘手的人物。
没费多少心思,裴敬就让人打听到了事情的始末,也就是许龙楼誊下罪状后不久,他知道了王纪中这个名字。
侍立在他身边的人并不言语,只低头擦拭着怀里的剑。
裴敬笑了一声,也不需要她回答,抬眼对前来禀报的宫人道:“让他进来吧。”
他倒要看看,到底是什么货色,敢把手伸得这么长。
得了准许,王纪中进到殿中,便看见坐在窗下的裴敬。
他在王家并不算排得上名号,纵然手里握着沅州那块地方,但他毕竟还没经营出什么名堂,是以按辈分而言,他或许也勉强能算裴敬的长辈,但相较于王太傅,他这么个小人物,在皇子殿下面前,可丝毫不敢摆出一丁点长辈的架子。
他拱起手,长长地朝裴敬作了一揖。
裴敬笑着将他扶起来:“舅父见我,何须行这样大的礼?”他笑意吟吟地道,“听闻昨晚朱雀楼刺杀,这其中也有舅父的手笔?倒是不曾想,王家之中,居然还有舅父这般人物。”
从听到“舅父”这两个字开始,王纪中便满脸通红,心神激荡,论起来,太傅才是这位皇子殿下正儿八经的舅父,他一个旁支出身,殿下见了,肯唤他一声“王大人”已是给了天大的面子,如何、如何竟礼待至此?
他飘飘忽忽地想,看来殿下对他的行事,是十分满意了。
他抬起头,诚挚地道:“微臣只是想为殿下分忧而已,只可惜昨夜事败,否则今日,朝堂之上,众臣便该尊您为储君!”
若说他起先还只是想找到三皇子,为自己博一条活路,然而现在,他却真的开始将自己放到了裴敬谋臣的位置上:
“裴肃此人,心性残暴,这些年来,朝中怨声载道,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今日是我,不知他日又会有谁设下杀局。但在微臣心中,唯有您堪当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