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91
宋太后算是看出来了,举儿已经容不下赵嫱。她其实心里也纳闷,按说赵嫱无论相貌才情都不输燕氏,举儿竟是毫无怜香惜玉之心。
她一脸为难,既不想驳儿子的面子,也不想委屈赵嫱。
“举儿,这事不急。”
“母后不急,儿臣心里却是急得很。”宁凤举压根没打算妥协,敢把心思动到他的人头上,就应该做好承受他怒火的准备。“外面都在传赵尚事是母后给儿臣准备的王妃,儿臣不希望燕氏被这些流言所扰。”
又是那个燕姑娘!
赵嫱破碎的心已经开始滴血。
王爷为了那个女人,居然一点也不顾念她的感受。
宋太后也有些不悦,为了一个女人做到这个地步,她这个当母亲的实在是高兴不起来,反而心里百般不是滋味。
“燕氏是儿臣的王妃,她的体面就是儿臣的体面。世人若是看低她轻视她,无异于在打儿臣的脸,儿臣自是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宁凤举这一解释,宋太后心里就好受多了。
燕氏是皇家的儿媳,确实该有应当的体面。
只是嫱儿…
“你看重她,是她的福气,只是哀家瞧着她实在不是一个理家的好手。你那王府后宅没个人帮你料理,终归是不太妥当…”
“这些事情自有宫女太监去办,燕氏是看着柔弱,但绝非愚蠢之人。”
宋太后想说的话还没说出来,就被堵了回来,脸色便有些不太好看。
赵嫱更是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她此时才开始真正后悔,后悔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她仗着太后娘娘对她的宠爱,近两年行事有些激进和大意了不少。如果她能再隐忍一点,如果她能再沉得住气一点,是不是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原来在王爷的心里,竟是将她与寻常的太监宫女相提并论。
话说到这个地步,宁凤举不再继续,他知道自己的母后心中已有计较。他陪着宋太后又略坐了一会,然后才淡定从容地告退。
……
赵嫱出宫的消息很快传遍聿京,燕迟知道后下意识坐在镜前打量自己。
这世上不可能有无缘无故的幸运,大多数的幸运皆是有迹可循。所以她越发好奇宁凤举是用什么借口说服宋太后的,居然能让宋太后愿意帮着她遮掩。
那个男人到底图她什么?
她拧着好看的眉左右端详,除了长得好实在是没什么优点。身子骨一看就很娇弱,瞧着不太好生养的样子,应该不符合很多婆婆对儿媳的要求。
如果说那男人爱她入骨非她不可,她是不信的。
喜欢是当然的,爱或许也有一点,但绝对不可能是那种刻入骨髓的感情,更达不到除了她谁也不行的地步。
难道是她八字好?
八字好的女人聿京肯定不会是她一个,这个理由也不太能说得通。难道还有什么她想都想不到的原因?
盛瑛一进来,看到的就是自己继妹坐在镜子前皱眉发呆的样子,不由好笑地轻咳一声,故作惊讶地凑前看。
“这是哪家的姑娘,怎生长得如此惹人喜爱,宜家宜室堪为良配。”
“姐姐。”燕迟假嗔,“你取笑我。”
“我可不是取笑你。”盛瑛如今和她熟了,一应言行自是熟稔。“你出去打听打听,如今满聿京的姑娘哪个不是对你又羡慕又嫉妒。”
“定然是羡慕的少,嫉妒的多。”
“她们嫉妒她们的,并不妨碍王爷对你的在意。”
“那倒也是。”
姐妹俩相视一笑,屋子里的下人们也跟着笑。
可能是燕迟现在院子里的人多,光是守夜的就有两个人,近些日子宁凤举也不趁夜来找她,她也就没什么撒娇痴缠的机会,若不然就冲对方说动宋太后将赵嫱遣出宫的事,就值得她好好用行动奖励对方。
“方才我过来的时候,看到有人牙子入府,听说是要发卖一些人。”盛瑛道:“我瞧着这些年来府里的人确实杂了些,祖母清理一些也好。”
姐妹二人又是相视一眼,彼此心知肚明。
这个话题到此为止,接下来说的都是一些女儿家的私话。什么衣衫胭脂首饰,还有一些聿京城里世家之间的往来纠葛。
临近晚膳,崔氏的院子里来人相请。她们到的时候,燕昭和王氏并济哥儿还有二房众人已到。一看这架式,便知是一家人难得的聚餐。
席间崔氏发表了权威而严肃的讲话,大意侯府的利益高于一切,谁也不能做有损侯府颜面和利益的事。再就是现如今侯府所有人都要以燕迟的婚事为重,万不可再横生枝节。
大房这边自不用说,不用崔氏交待也会这么做,但二房的人明显各有心思,燕明对燕迟的态度堪称有史以来的和蔼,而小崔氏则是不冷不热。
燕迟面上都过得去,反正她完全不在意小崔氏对自己的态度。
这一顿吃得十分不好消化,她都没怎么吃饱。
饭后崔氏细细过了她一些生活细节,反复叮嘱下人们要好生侍候。她作出感动且受用的样子,让崔氏颇为欣慰,看她的眼神也越发的慈祥。
小崔氏眼睛都快冒火,心里也跟着无名火起。她原本就不是一个心里能藏事的人,崔氏岂能看不出来。
她最后被崔氏留了下来,没有旁人崔氏也不再给她面前,当下就是一通训斥。
“你摆个脸给谁看,合着还嫌福娘和你不够生分吗?若不是福娘现在懂事了,必定会同你计较。福娘日后可是广仁王妃,王爷对她的在意是个长眼睛的都能看出来,连赵家那位大姑娘都出了宫,听说太后娘娘发了话要给她指婚。你若真想婉娘娴娘嫁个好人家,更应该和福娘亲近。”
“我…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小崔氏呜呜哭起来,“凭什么啊…以前是孔氏,现在又是福娘,她们母女俩就是我的克星!”
崔氏刚才那番话可谓是苦口婆心,乍一听小崔氏提起孔氏,当下脸色变得难看至极。
“这么多年,你是不是以为当初如果没有孔氏,你就会嫁给昭儿?”
小崔氏闻言,心口“通通”直跳。
崔氏叹了一口气,“也怪我当年没和你说清楚。”
“母亲,您…您别说了。”
小崔氏突然就不想知道答案,因为她有预感婆母即将说的话一定是她最不愿意听到的那个结果。
崔氏却是不由她,道:“当年太后和先帝看中了昭儿,欲让他尚主。我心里不乐意,苦于又不能在那个当口给昭儿议亲。那时你母亲不止一次暗示过我,想把你许给昭儿。我疼你不假,但却知你实在当不起一府主母的重任。恰好闹出孔氏的事,我便顺水推舟答应了。”
“母亲,难道…我连孔氏都不如吗?”
“若论出身,你自是强她数倍。她虽柔弱,实是一个极有心机手段之人。我不喜她,是因为她太过算计,且算计得不着痕迹。昭儿对她十分上心,即便我看透她的算计也没用。索性一府之主母精于算计也是好事,总好过愚昧无知。”
小崔氏震惊羞愤到连眼泪都忘了擦,原来婆母真的从来没有想过让她嫁给大哥,所以福娘说的都是真的。
她多年来的怨恨竟是错付,如同一个跳梁小丑般成了一个笑话。
福娘能猜到内情,那别人呢?
她两眼一黑,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