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婚后第一天下午8
被江连月用这么殷切期待的目光看见,他黝黑的脸微微涨红,嘴唇动了动,余光瞥见站在江连月身旁的周家靖,又紧紧闭上。
周干事对谁都是客客气气的,对这位姑娘说话的语气却有些厌烦,也许是不待见这位姑娘,他还是不要乱说话的好。
等周家靖收拾好那莫名的情绪,再看向江连月,发觉她压根没理自己,却笑盈盈地望着小覃,心头有些不快:“附城圩那么远,你怎么不找辆车?”
这话在小覃听起来,又觉得有点亲昵,他不由得望望低头穿鞋的姑娘,心里猜测两人的关系,听说周干事昨日结婚,对象是不是她?
江连月穿好鞋,站起来,坦诚道:“找不到,想着也不远,就走过来了。”
事实上,她也不知道有没有车去附城,虽然对书里的剧情还算熟悉,对岭南也还算熟悉,但她不清楚这个时候的横洲县除了自行车外,还有什么公共交通工具。在后世,横洲镇和附城镇的分界并没有很明显,几乎可以说是混在一起,没想到现在还没开发出来,附城圩离横洲居然还有一段距离。
周家靖没再说什么,转身重新坐上拖拉机。
这就走了?
江连月微仰着脸,眼巴巴地望着他。
不捎她一程吗?
周家靖坐好,转头望向江连月,恰好对上她亮晶晶的眼睛,心尖微微一颤,不耐烦道:“还不上来?”
江连月立即眉开眼笑:“好。”
她扭头稍微打量一下拖拉机后头,考虑自己该从哪里上去比较合适。
“坐这里。”周家靖又开口道。
江连月的目光移到他身上,发觉他指着身侧的位置,微微怔了怔。
拖拉机前面是个约六十公分长的座位,坐两个人绰绰有余,坐三个人就有点挤,不过也不是不能坐。
江连月没矫情,抬脚跨上去,坐在他身旁,笑问:“你们也是去附城吗?”
“嗯。”周家靖应了一声,就不再说话。
江连月若无其事地将目光转向四周,从横洲到附城要经过一段田野,三月份田里还未插秧,满目光秃秃枯黄的稻草根,其实没什么可看的。
不过江连月看得津津有味,将来,这些田,大多都会种上茉莉花。
想象一下茉莉花千里飘香的场景,江连月嘴角微微弯了弯,一定很好看。
都是她的摇钱花,怎么能不好看呢?
土路不太平整,坐在拖拉机上的三人随着拖拉机左右摇晃,周家靖坐在中间,左边小覃碰到他时,硬邦邦的,右边的江连月则是软软的。
周家靖木着脸看着前方,试图忽略身侧那股淡淡的花香和柔软的触感。
小覃见一直离女同志远远的周干事居然允许一个长相漂亮的姑娘坐在身旁,哪里还不知道她的身份?
因为周干事没介绍,他也就不敢多问,专心地开着拖拉机。
当然,是假装专心。
小覃目不斜视,耳朵却悄悄竖了起来。
周干事的老婆,好漂亮啊,跟他真的很般配,难怪两人才认识就立马结婚了。
要是他认识这么漂亮的姑娘,也恨不得马上娶回家。
只是,小两口新婚燕尔,怎么不说话呢?
小覃竖着耳朵等了又等,附城已经在眼前了,还没听到两人再说别的话,心里不禁嘀咕开来:两人是不好意思说话,还是感情不好呀?怎么像两个不认识的人一样?
到了附城,小覃将拖拉机停下来。
周家靖说:“圩五点左右散。”
江连月愣了愣:“哦,那我五点半就回来。”
岭南天黑得晚,即使是春季,也要六点多才天黑,五点半不算晚,路上还有人。
周家靖面无表情:“我们也是五点半左右到这里,你就在这里等我们。”
小覃竖了半天的耳朵一动。
哦,周干事还是挺关心小嫂子的嘛!
他们计划是四点回来,回到这里,也才五点,这是打算在这里等半个小时了。
还有顺风车搭回去,江连月顿时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好的。”
她笑容灿烂,与刚才红着眼眶的模样大相径庭,周家靖剑眉微微蹙了蹙,不知道哪个才是真正的她。
江连月跳下拖拉机,朝附城圩走去。
拖拉机突突地绕过附城镇,继续向前。
周家靖悄悄转头用余光望了望那道缓缓走远的窈窕身影,心头浮现一个问题,她去附城赶圩做什么?
要买菜买各种的东西,横洲就有,用不着去附城。
附城有什么是横洲没有的,值得她大老远地跑过去?
周家靖心头升起疑惑不提,江连月走进附城圩,看到地上摆着的簸箕、锄头等物件,感觉很新奇。
这样接地气的场景,真是相当久远的回忆啊。
江连月在摆摊的马路上走了一圈,没看到有卖花的地方,问了好几个人都摇头说不知道。
她逛得有些累,就在一个卖汤圆的小摊前停下来,花五分钱买了碗汤圆,顺便问摊主:“大婶,我听说这里有茉莉花卖,是在哪里呀?”
摊主是个五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她一边包汤圆一边摇头:“没听说过呀。”
江连月哦了一声,低头吃汤圆。
汤圆是用糯米做的,如大拇指般大,里面包着一点炒过的芝麻和花生,汤水里放着黄糖,甜甜的,香糯可口。
一勺汤水一颗小汤圆,江连月没一会就吃完了一碗。
她笑着对摊主道:“大婶的汤圆真好吃。”
摊主很高兴,笑道:“那以后多来吃。”
江连月点头:“以后会经常来的。”
江连月付了钱,起身离开汤圆摊。
走了两步,摊主像是想起了什么,叫道:“靓妹,我听在孝义镇的亲戚说过,他们隔壁的一个村有人种了很多茉莉花,你要是想要,我可以告诉你他们村在哪里。”
江连月惊喜地转回来:“是在哪里?”
摊主皱眉想了想:“他们村叫那度村,隔壁那个村叫那……,哎呀,我记不清了。”
江连月跟摊主道了谢,说以后一定会经常来光顾她的生意的。
摊主笑着摆摆手:“不用这么客气。”
打听到了想要的信息,江连月放松下来,看见地摊上摆着的竹编制品好玩,买了箩筐和簸箩。
看见有人在卖荔枝,是横洲县的特产、最早熟的三月红,才八分钱一斤,江连月又买了两斤。
周家靖不到五点就回到了约定好的地点,和小覃等了半个多小时,看见江连月抱着一个大箩筐吃力地走过来,上前帮她拿。
箩筐入手,本以为会很沉的周家靖不由得扬扬好看的剑眉。
看她吃力的模样,还以为多重呢。
周家靖抱着箩筐和江连月并肩走向拖拉机,江连月侧头望了周家靖一眼,见他神情轻松,悄悄努了努嘴,原主这个身体素质不行,明天开始,她要去跑步。
因为江连月买的东西有点多,小覃特意绕路,直接把拖拉机开到了机械厂的家属区门口。
都到家门口了,周家靖也懒得再回厂里,就抱着箩筐和江连月一起回家。
两人刚走到楼下,早上和江连月打招呼的那位阿姨瞧见他们,咋呼呼地道:“哎呦,你们去哪里了?怎么才回来?许小嫂,有人来找你,等了好久了。”
阿姨凑近江连月,悄声道:“骑自行车来的,一看就不是个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