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苗婉是个舍得花钱的合作伙伴,他们自己没那个脑子做生意,有人愿意送钱上门,他们有什么不乐意的。虽然这些皇亲未必都愿意跟乔家合作,也未必都有脑子,但有一件事情还是很明白的,即便他们能轻易就夺了乔家在藩地的生意。
可若是没有乔家在背后支撑,他们夺了来,无异于竭泽而渔,根本没有源源不断的金银流入他们府中。
这也是苗婉一直以来让阿墩等人灌输给他们的思想。
阿墩带着他的昆仑奴护卫队在关内各道做生意,让藩王们明白一个道理,有能力夺了乔家的东西不去夺,主动权在他们那里,不用怕乔家有其他心思。
实则藩王不介入,乔家身为各地的督导,主动权和话语权很高,就能保证不会有层层压迫和欺压百姓,提高物价,扰乱市场的行为。
只有百姓们过的好了,生意才能越来越好,苗婉很清楚这个良性循环的必要性,才会费心费力做那么多看起来没啥必要的事情,比如给藩王送银子送资源。
以前还有人说苗婉老送东西会亏,可这几年再也没人说了。
几乎所有认识苗婉的人都清楚了一件事,她可能送出去了很多东西,但她只会得到更多。
一开始来到西北的时候,苗婉第一次做生意,对着才相处了几个月的张家,就能出方子出香料,却只要一成利,大头都让给张家。
结果呢?张家承情,对乔家的事情尽心尽力,还非得给乔家多一成利,出人出银子出力,让彼时只有娘仨的乔家也能舒舒服服的,而且后面张家很快就主动要求让乔家占大头。
后来苗婉主动送孙阿达干利,孙家父子如今都成了乔家最铁杆的支持者。
苗婉也曾主动送兀良哈氏方子和银子,兀良哈氏没良心,她也能让对方在大岳再也混不下去。
再后来,苗婉送商业街的店主们铺子和方子,可人人都得了便宜,首富却成了苗婉。
现在哪怕是对苗婉不熟悉的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位乔家夫人啊,她顶顶大方不过,却从不吃亏。
乔瑞臣处理完六国那边的事情,从西平郡回来的路上,听到了公交驼马车里的乘客闲谈,正好听到了他们说自家娘子的话。
他仔细想了想,忍不住笑了。
等到了守备府前,看到带着孩子,扶着娘亲在门口等待他归来的娘子时,乔瑞臣顿了下,才笑着上前。
“娘子,我回来了。”
他突然就明白了,其实,他媳妇儿也不是从来不吃亏,只不过对合作的人,她明白对方要的是什么,对家人,她懂得用真心换真心。
这样的苗世仁,冷静又感性,理智又热情,谁也不忍心让这样的挚诚被辜负,于是吃亏就成了真切的福气。
苗婉等乔瑞臣跟婆婆和孩子们都打过招呼,才笑着上前握住他的手,“相公,欢迎回家。”
乔瑞臣听得眼眶有点发热,握住苗婉柔软的小手,刚想要说什么,就被闺女揪住了衣袍。
他低头看了眼,见淘淘揉着眼睛像是要哭出来,也顾不得闺女六岁了,抱她起来,温柔问她,“爹爹回来了,以后再也不走了,淘淘不哭好不好?”
淘淘抱着他脖子,“真的吗?”
乔瑞臣点头。
淘淘高兴极了,小嘴儿叭叭的,“太好了!娘说爹回来的时候得装哭,让爹爹知道有人想你,才会多回来,淘淘也想你,就是哭不出来。”
苗婉听淘淘说到‘装哭’就想上前堵住淘淘的嘴,被乔瑞臣轻巧避了一下,还是没能阻止这熊崽子说完。
乔瑞臣似笑非笑看了自家媳妇一眼,“淘淘放心,往后爹爹再也不让娘亲装哭了。”
刚下马车的乔盛文和耿氏:“……”
苗婉倒吸一口凉气,头皮有点发麻,不装哭……那就得真哭啊。
她和大门口的所有人一样,脑海中都蹦过一个念头,这闺女着实有点坑娘。
作者有话说:
正文还有一章~继续随机掉落红包包哦~
第165章
从宣和十五年初春,至宣和十七年秋末,两年半的时间,整个西北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其实大多是无声无息发生的,因为苗婉的坚持,绝大多数的工作都是雇佣百姓来做,所以大家是一点点见证了变化,反而没有太多惊诧之感。
但孙成携带朝廷嘉奖的圣旨出了关,就有些目不暇接,一路都有点目瞪口呆。
首先是关卡,西北有三处关卡,从京城过来,自最右侧的关卡进来是最近的,但以往这边靠近西蕃并不安生,大多数人都要绕路自中间的关卡出关。
可现在整个西蕃都被打下来了,西蕃百姓不敢冒头,王室都被押解入京,信任西蕃刺史还在整顿当中,以后西蕃会成为西北的一个郡府。
出了关,孙成在马车上就听到外头马车夫嗬嗬出声。
“这路是新修的?比京城的路还宽啊,西北人这么有钱吗?”
有前来迎接的固北军将士笑着答,“瞧您说的,咱们西北地广人稀,其实有用的东西不少,就是气候不大好显得穷。
是乔夫人做主,请了当地的百姓们凿山开石,挖土夯地,钱应该没花太多,大多也是给了老百姓们,让他们能过上好日子。”
孙成掀开帘子露头出来看,这一眼望过去,他心里都嗬了声。
果真是气派。
关卡守卫是分关内和关外两处,原先高大的木栅栏大门被换成了铁栅栏门,在两侧嶙峋之间有那么点高耸入云的意思,少说也得近两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