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钱权不分家,在不违反律例和道德的情况下,朝中有人当官,背后有财力支持才能爬的更高。如此,阮嘉麟就更不能出事。
阮嘉麟自己也想清楚了,不再磨叽,利落点头,“我明白了,就按你说的办,辛苦阿墩了。”
阿墩憨厚笑了笑,“不辛苦不辛苦,我都是按东家说的话来办差事。”
而且东家答应过他,只要他办好差事,西北平定之日,他和阿薇就能成为全面大闯关的股东,会成为乔家的合作伙伴。
所以他有信心活下去,想要为东家拼命努力的劲头也十足,一点都不觉得苦。
确定好三个人的差事,苗婉最后将自己定好的西宁镇工厂守则拿出来,交给张三壮。
“回头表哥和三哥给各厂长开个会,往后工厂统一改为两班倒,夜里不开工。”
“产量要比现在大一倍,若是原材料不足,先从三郡想办法,最多半年时间,关内的原材料就都到位了。”
几个人听苗婉有条不紊吩咐完,手里的活计都不少,很快就去忙了。
苗婉这才揉了揉脖子,稍微发了会儿呆,也跟着忙碌起来,不只是赚钱的事情要忙活。
马上开春,研究所那边还有些种子没有试验出来,得赶紧确定了让百姓们种下去,粮食是重中之重,不能全指着朝廷。
宣和十五年的二月初二龙抬头,是这几年来最寡淡的一个龙抬头节,连舞龙都被禁制了,大战将起,怕有人躲在看热闹的人群中作乱。
西北百姓们都感受到了风雨欲来的紧张气息,苗婉都有些紧张,她怕百姓们会惊慌失措。
但出乎苗婉意料的是,西北百姓虽然胆寒了十余年,可属于西北这片土地的彪悍血脉并没有消退。
虽然龙抬头节过的好似压抑,出乎人意料的是,外头听着也是噼里啪啦的声音不断。
苗婉抱着被吓到的宁宁,跟抱着东东的婆婆一起站在院子里,听着动静。
乔蕊拉着淘淘也在。
“过年……百姓们没有摔瓦吗?”苗婉问婆婆。
耿氏笑着看她,“你离开的那天,大家就知道,早晚要打仗,都盼着这一天呢。”
大家不害怕打仗,得知要打仗,反而都比过年兴奋,把过年要摔的瓦片留下很多。
没人在这一天聚集,但是所有人都表达出了自己的意思。
虽然暴风雨要来,可大家心中只有激昂和期盼,连带着欢喜都延续到了这个时候。
百姓们只有一个想法——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杀个痛快吧!
二月初三,固北军吹响了嘹亮的唢呐。
哦,唢呐是顾姝窈研究出来的,因为苗婉念叨了许久,说号角太沉重,不够震撼。
顾姝窈一直没理她,没想到唢呐竟然做出来了,留到了这一天用。
苗婉清晨被唢呐惊醒,再也没了困意。
隔壁三个小崽子都被吓醒了,嗷嗷哭。
外头有下人们的念叨,甚至还有不远处道路上的鸡鸣狗吠,天还不明,就热闹了起来。
苗婉站在黑洞洞的窗口,眼眶微红露出个笑来,不,天已经开始明了。
作者有话说:
明天见!好久没发红包啦,本章留评会随机掉落红包包哦~
第162章
宣和十五年春起,大岳将士以一往无前的气势冲过神女峰,一鼓作气冲入了吐蕃王城。
北蒙、西域和大宛等离大岳比较近的六小国震惊,于大岳边境处,成立盟军驻扎示威。
北蒙王室一连三封国书送到京城,引发了朝廷不小的动荡。
等拿下西蕃,将西蕃王押送入京时,已经是宣和十七年春。
整整两年,因为苗婉和顾姝窈背后的乔家和程家支持,又有宣和帝毫不犹豫的以战止战意思,这一仗死伤不算多。
但北蒙的国书还是让朝廷吵了起来。
圣人自然知道,这是身处镇南军的摄政王还不肯死心,意图将他这个宣和帝在民间宣扬为一个独断专行,心狠手辣的帝王。
好给他机会清君侧呢,圣人心里冷笑了很多次。
摄政王人是被逼着离开了京城,可兵权还在他手中,朝中势力也一直没有消散。
有御史觉得不该继续打下去了,说法很直白——
大岳为礼仪之邦,穷寇莫追,也不该仗势欺人。
最重要的是,朝廷对固北军和镇南军等拨出去的军饷和辎重不少,国库是真的空虚了。
尚书省那位于相国甚至都趴在大殿上哭了出来,“陛下!大岳所有百姓都是您的子民,国计民生处处都得要银子,如今已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形式,陛下万不可再错下去了。”
“所以你觉得,跟西蕃开战是朕错了?”圣人没跟这些臣子们分辨,只磕着瓜子饶有兴致问。
于相国被噎得不轻,打了个马虎眼,只字不提对还是错,只是哭国库无米,老百姓们都要过苦日子了,说不得还得增加赋税,各地藩王肯定也不同意。
圣人笑问,“真没钱了?”
于相国斩钉截铁,“真没钱了!”
圣人又问,“辎重也没了?”
于相国顿了下,咬着牙让户部的人出来一起哭,反正怎么问都是啥也没了,朝廷大臣支粮领响都快发不出了。
圣人扔掉手中的瓜子壳,似笑非笑点头,“看样子于相国对摄政王确实是忠心耿耿,为了他把国库搬得够空的。”
于相国猛地一惊,心底发沉,脸色发白,赶忙辩解,“陛下,臣冤——”他话没能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