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42

  齐沈懿顺嘴就和母亲聊起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地理杂志,这一对饱读诗书的母女,说到意见不一的地方时还竟然还会捧着书本起争执。

  一身禁军戎装的李铎抱着刀站在门外的回廊下,静静的听了一会儿屋里人的聊天,最后,在李江坤和李常宁的轮番催促下,她才依依不舍的悄无声息地离开。

  后半晌,齐沈懿被杨嬷嬷有事儿找去了,高妈妈给顾氏端来药,抿嘴笑着说:“中午用饭的时候咱们姑爷回来过了,在门外站了一柱香的时间,听了会儿您和懿姑娘聊天,然后就悄没声儿的又走了。”

  顾氏蹙着柳叶眉,强迫自己喝了几口浓稠的汤药,她觉得自己愈发的不济了。

  放下只吃了两口的药,顾氏到问:“和乡下你那堂妹联系的如何了?”

  “已经联系好了,您尽管放心就好,”高妈妈端起药碗,不禁开口劝到:“夫人啊,您好歹再吃两口罢!”

  “不吃了,”顾氏靠在卧榻上,疲惫的闭上了眼睛:“就最近这两天,趁着宋国使团进京,咱们就动身罢……”

  高妈妈悄悄的红了眼眶,她强忍着声音里的哽咽,应到:“是,夫人,老奴知道了。”

  ……

  有钱能使鬼推磨,高妈妈很快就安排好了去乡下的事情,只是顾氏一直没有给女儿齐沈懿说这件事,直到出发的前一天傍晚。

  这日,李铎很早就从南衙下值回来了,她和往常一样先在紫微斋里换上常服,然后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就直接去了荷花苑。

  屋里的气氛有些不好,李铎猜到是因为顾氏给齐沈懿说了她要自己到乡下将养的事了。

  齐沈懿努力忍着不让自己的眼泪流出来,可是当李铎走进来,来到她身边的那一瞬间,她努力建设起来的所有防线顿时土崩瓦解,她不仅流了眼泪,而且还止不住地哭出了声。

  她是一个顶聪敏的人,她在母亲开口说出第一句话之后就想明白了母亲此举的用意,果然,最后连生养她的母亲都要离她而去。

  她最后真的要变成一个孤家寡人了吗?

  “子恪,我不想让母亲独自去乡下将养的,不想的,你帮我劝劝她嘛,你是她的姑爷,她肯定愿意听你的话的,子恪我求求你,你帮我劝劝阿娘罢,我不能最后连她都……”都失去了。

  齐沈懿两手拉着李铎的手,失声痛哭中不停的晃着她的手哀求着她。

  李铎虽然想到了顾氏最终会走到这一步,但她没有想到,顾氏竟然会这么早就安排好了一切。

  “懿儿……”李铎的手握住齐沈懿瘦小的肩膀,几番抿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劝慰,只好说:“你先别哭,先跟我回主院好不好?”

  “我跟你回主院,你帮我劝劝阿娘,好不好?”齐沈懿仰脸看着比自己高出许多的李铎,视线被泪水模糊,便是近在咫尺间,她也看不清李铎脸上的任何表情。

  “呦喂,还知道跟我谈条件呐,”李铎用手指背面揩去齐沈懿脸上的泪珠,故作轻松的笑到:“看来还没有哭傻。”

  齐沈懿松开李铎的手,她抽噎着声音满目泪花,头也不回的就朝外走去,一路上不停的自言自语:

  “我这就乖乖的回主院去,子恪你留在这里帮我劝劝我阿娘,乡下的条件不比咸京,不比将军府,我现在也不能立马就和她一起去乡下,你让她再给我一些时间,等你的事情结束之后,我立马就和她一起走,我不眷恋你的好了,我不贪心了,我错了我知道错了,我不该贪图你的好的,我错了,子恪,我真的知道错了……”

  说着说着,哭着哭着,齐沈懿倏而就走不动了,她两腿发软,最后干脆就直接停步蹲在了通往主院的路上。

  往日里那么短的一段路,如今竟然长的让人走不到尽头,长得她筋疲力竭再不敢有任何贪心。

  将军夫人也顾不得被旁人看去狼狈而笑话她了,她把脸埋在自己的膝盖上,放声痛哭的声音每一声都撕扯着李铎的心官。

  那般的疼,仿若要撕裂她的心肺。

  李铎走过来,提了提衣裾蹲在了齐沈懿身边,她一下一下的抚拍着齐沈懿的后背,这傻姑娘这样娇小,该如何承受和至亲之人的生离死别呢?

  “懿儿,你,你听我说,”李铎在乱七八糟的脑子里快速和潦草地组织了一下语言,她压低了声音说:

  “宋国使团提前行程,眼下即将入京,明日下午时分,我阿兄作为护送使团的边关大将也要跟着一起回来咸京,懿儿,蒹葭城里那些委屈了十一年的英灵们,终于就要释然离开了。”

  齐沈懿哭的太痛,她甚至没有听清楚李铎到底说了些什么,只依稀觉得是个好消息,于是她含糊不清的对李铎说了一声“恭喜”。

  李铎沉默了片刻,直接委身在地上坐了下来。

  她半曲着两条腿,胳膊肘搭在膝盖上,没样没相的像个大马猴一样。

  她给齐沈懿递了一条干净的汗巾帕子,说:“你知道你阿爹为何在当年蒹葭城破以后,对你阿娘就成了如今的态度么?”

  齐沈懿用李铎的汗巾帕子胡乱的擦了脸,帕子上是怡人的薄荷香,她吸吸鼻子,抽噎着说:“当年朝廷追责蒹葭困城之战,我外祖和舅父被判处斩首,顾家从此没落,阿爹对阿娘就再也没了当初的爱护,所以……”

  “那只是你阿爹用来掩人耳目的说法,”李铎打断齐沈懿,漆黑如墨的眼睛里明明聚着化不开的苦楚,出口的话语却异常的凉薄:

  “当年之事牵连甚广,事后你阿爹奉帝命继续暗中追查,不幸,他追查到了自己枕边人的头上,查到了你母亲顾氏的头上。”

  “不不,不可能,这不可能!”齐沈懿抬起头,瞪大了眼睛看着李铎漠然的脸,头摇若拨浪:“我阿娘只是一个普通的深闺女人,她和你们李家从来没有任何交集,她不可能害你们李家的人的!”

  “她确实没有想要害李家人,她更也没想过会害蒹葭城里的任何一个人,”李铎两手握拳,几番暗自平复着自己的情绪:“可是,她确实帮了一个人,帮那个人偷偷修改了时任户部尚书的你的阿爹齐白批复给蒹葭城的受灾粮,”

  李铎控制不住,咬牙切齿的将剩下的话说了出来:“整整二十万石!”

  言罢,李铎痛苦的捂住了自己的眼睛,撕心裂肺却又极其平缓地将当年的事情陈述给齐沈懿听。

  当年羌奴入冬之际遭受天灾,同在一片天空下,靠农耕生活的蒹葭自然也受了灾。

  蒹葭当年秋收的粮食本就少之又少,城中的储备粮食又被调到西边战场去了,守将李恭德一边向楼漠城的守备将军王鉴求粮,一边飞书朝廷,请求帝君下旨批复楼漠城增援蒹葭城。

  时秦宋的西北之战爆发的十分突然,李恭德和长子李铮是在做了万全的准备之后才调兵遣将,去驰援西北战场的李家老二李钊的。

  对于羌奴的举族围城,李恭德准备的便是一个字——耗。

  若当初羌奴新可汗以天灾之难请求蒹葭城施以援手,良将李恭德是已经在城外给羌奴划好了避难用的村庄的。

  可是羌奴掠夺成性,上来就拼了命的硬打,李恭德按照计划选择闭城不战。

  若在楼漠城王鉴的粮草资助下,蒹葭城有十足的把握把羌奴耗下去。

  可是,时间一日日过去了,朝廷和楼漠的回复皆都迟迟没有到。

  蒹葭城内的粮食日渐减少,将士们最后已经到了煮树皮吃树皮的地步,王鉴部对蒹葭的求援也依旧不见回复。

  终于有一日,坚守城池的李家军遥遥就看见了王鉴部的行军大旗,他们欢呼庆贺着,所有人都重新点燃了生的希望。

  那日,饿得两脚发飘的李铎也亲眼看见了王鉴部的行军大旗。

  可是最后呢?

  王鉴部突然就又撤兵了,羌奴发了疯似的开始攻城,李恭德知道事情有变,便趁夜将城里那几个不足十三岁的孩子都送了出去。

  王鉴部为何中途撤兵?

  因为王鉴收到了来自他妹妹——君后娘娘的求救信。

  那年入冬,东宫的太子储君一病不起,走投无路的君后为给重病中的太子驱邪,便听信一个巫师之语,与巫神歃血为誓,愿祭献给巫神阳灵至少五千,以给太子换取阳世的性命六十年。

  就这样,君后无意间在帝君那里听说了蒹葭城的灾情后,就和齐沈懿的母亲顾氏合谋,借着天灾人祸联袂制造了那场蒹葭城破之案。

  于内,君后娘娘叫顾氏偷偷更改其父亲顾老大人回给蒹葭城的朝廷救灾批复,并且偷走了她相公齐白调拨给蒹葭城的二十万石军粮的邸报。

  于外,君后娘娘偷偷去信将近五十封给镇守楼漠的兄长王鉴,叫他拖一拖对蒹葭城的驰援。

  只要太子性命安好,无论是君后娘娘还是王家,亦或还是顾氏,他们的荣华富贵就都能得保住,最主要的是,君后娘娘能不失去她的爱子。

  于是,在天灾人祸的掩饰之下,当年的蒹葭城破之战,就这么顺理成章的发生了。

  巧的是,当年战死在蒹葭城里的李家军儿郎,不多不少正正五千人。

  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什么原因,蒹葭城破之后,东宫太子的病情果然好转,直至出年之后渐渐康复。

  蒹葭城的那五千儿郎,他们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可是他们原本可以不用死在那一战里的,他们原本还可以用更长久一些的生命来热爱脚下的那一方热土的。

  可是,可是,眨眼之间,城破人亡,灰飞烟灭。

  人心有多可怕?便如君后娘娘之爱子。

  君后娘娘的爱子之心于情于理上都是没有不错的,可是那一切造成的后果,却是要他们李家的边军儿郎用性命承受。

  这个公道,又是要谁来还给蒹葭城里的那五千英灵?!

  作者有话要说:  端午安康

第十七章4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江城子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番外章节

正文卷

江城子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