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母亲依旧没有变112
“筵席将散,但我们终会重逢。”
东门外,秦守向宋清明辞行,“江湖路远,你就留在宁京吧,民间多奇人奇事,我也会给你打听一下有没有让你眼睛完全复明的办法。”
宋清明颔首一笑,“多谢。”
“我俩这交情,说什么谢与不谢,我可是看着你长大的。”秦守挑挑眉,一脸骄傲。“是吧,爹的好大儿。”
“又找打!”宋清明举起拳头。
他们最终骑上马,身后兵卒跟随着,钱庭几人站在城门口相送。
大雪又纷扬落下,今年的雪下得似乎格外多,秦守安和与他们就此分道,直至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我们现在去哪里,媳妇?”马车颠簸,秦守手中的暖炉还带着余温。
“先去河西符城吧,那里有我娘最后的踪迹。”
“成。”
安和挨在秦守身边,淡淡扬起唇角。
她曾经被迫离开母亲,被父亲所厌,为兄弟利用,如今终于等到这一天,也有心爱的人护在自己身边,也能去追逐她想要的人生。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即见君子,云胡不喜。
十日后,宋清明回到宁京。
赵瑾立于城头亲自迎接,军队驻扎于城外,赵瑾特许他骑马入城,道路两旁连着楼阁亭台上都挤满了人,夹道相迎云麾将军凯旋而归。
欢呼声一波接着一波,掷果盈车,姑娘们手帕纷飞,当然多是对着那位长相俊美的贤王爷。
“贤王爷!贤王爷!”
“长得好看有什么用,”男人们不甘示弱,“宋将军威武!宋将军英武!”
街上热闹非凡,一片欢愉,宋清明恍然想起他当年战败入京,坐在囚车里的时候四围人的辱骂与嘲讽。
只有花有道和宁步青站出来,替他一个个骂了回去,之后几天他们一直四处和人干仗,打到鼻青脸肿也不吭声。回来笑嘻嘻地和他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那些人只会满嘴喷粪!
宋清明眼中难掩失落,也不知那两家伙现在哪里溜达。
他与赵锡并驾齐驱,佯装酸溜溜地拿起赵锡马屁股上的帕子晃了晃。“好受欢迎哦,贤王爷。”
赵锡揶揄看他一眼,两指拈过帕子递给路旁一个姑娘。不弃于地是礼貌,阁楼上顿时发出一声惊呼,不知是哪家小姐的心碎了一地。
按照礼节,宋清明要回国公府去沐浴更衣,再去觐见圣人。
“赵锡,”分道口,他喊住要离开的赵锡,“你好久没去过魏国公府吧。”
赵锡挑了挑眉。
“驾!”
两人策马扬去,老枣也嗅到了归家的味道,撒开马蹄跑得飞快,一直转过几个路口,来到国公府前,然而府门虚掩着,空无一人。
宋清明和赵锡对视一眼,跳下马,他摸了摸老枣鬓发,犹疑着往前走去,“吱呀”一声,缓缓推开了门。
忽然,鞭炮噼里啪啦响起,唢呐吹得震天响,惊得老枣扬起马蹄吁声高叫,家丁们齐齐涌了出来,排成两列高举对联。
“上联:平定内乱敬功臣!”
“下联:驱逐外敌贺新春!”
“横批:宋家三郎!”
有望高举横批从中间走了出来,后头跟着国公爷宋乾元还有母亲陆氏,大哥宋清书扶着手捧孕肚的大嫂,二姐宋清亭手拉着个粉雕玉琢的男孩,一旁站着个书生打扮的青衫男子,妹妹宋清韵拉着卫子奇的手,怀中也抱了个婴儿。
众人齐齐道:“欢迎回家!”
若是秦守在这里,肯定会不合时宜地笑出声然后大喊社牛,但是场面真的既严肃又尴尬,尤其是某王爷还一身云淡风轻地立在一旁,点头说着不用行礼。
宋清明露出一脸复杂的神情,“谁出的主意?”
“当然是你妹我啊。”宋清韵扬扬手,“哥哥你没能陪我们过年,想来在边关也多有遗憾,特意为你补的,不用客气!”
“谢谢谢谢。”
宋清明忙要收拢对联去,家丁已经迅速搬来梯子和粉刷桶,一左一右粘在门板上,架起梯子挂上横批。
看着门上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赵锡的眼里闪过笑意,宋清明:“……”
“宋家三郎,好啊。”宋乾元摸了把美髯,十分得意,“得亏我老宋能干,要不然大武得少个栋梁之材。”
“吹牛吧你,”周冲冠推着四轮车过来了,“分明是我教得好。在隔壁就听你们在这劈里啪啦,一猜就知道是清明这小子回来了。”
他扭头瞧见赵锡,还有些讶异,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转。
宋乾元却是兴奋着很,忙招呼宋清明道:“老周来得正好,清明,快来见礼,你周师父把府邸搬来了,现在咱可是近邻。”
“师父。”宋清明拱手行礼。
赵锡环顾四围,微微颔首看向他。“既然你已到家,本王就先回宫中述职。”
“走走走,快进去蹭顿热乎饭。”宋乾元正大步走去推着周冲冠,闻言犹豫了一下,伸手请向赵锡。“王爷也一同来吧。”
赵锡一愣,陆氏开口想说些什么却又忍住,宋清明忙推着赵锡往里走。“吃饭吃饭!”
赵锡被推搡着,露出无奈的笑容。
直到众人落座,碗筷备齐菜上碟,一大帮子人坐了三桌,敬酒间嘘寒问暖,宋清明报喜不报忧,只管讲军中趣事。
与此同时卫子奇干饭正猛,对比着赵锡在一旁吃得优雅,宋清韵一直在旁偷笑,他见状,快准狠地在桌底踩了宋清韵一脚,夹了一块肉对着她得意洋洋一通乱嚼。
宋清韵起了脾气,狠狠一脚踩了回去。
“啊!”卫子奇发出一声惨叫,顿时,饭桌上鸦雀无声。
“让王爷见谅了,两个还没长大的孩子。”宋乾元笑呵呵赔罪。
宋清明手撑着头,余光瞥去狠狠瞪宋清韵一眼,赵锡第一次正式上门,谁知道却整成了这副场面。
“明儿。”
“哎,母亲。”宋清明立时扭过头,笑嘻嘻看向陆氏。
“这回你立下如此大军功,是不是能得个封赏,”陆氏这几年苍老不少,看着更加憔悴,面上却沾着喜气,“这些日子捷报频传,登门道贺的人都不少。”
“那是,我老宋生的儿子……”
“宋老头,你又来了。”周冲冠指指他,“这些日子把你横的,我看你骑上马,还能一日看尽宁京花。”
宋乾元乐呵道,“那是,我老宋……”
“父亲,母亲,”宋清明忽然出声,打断他们,“其实我不太想要这个封赏。”
一时之间,众人皆寂,赵锡也抬起头看他。
“你说什么?”陆氏收起笑容。
“我已经不想再打仗了,即便接下侯位,也不过是做只蟊虫,”宋清明站起身来,朝两位老人拱手行礼,“我来之前,先去了一趟盛峙村为同袍送信。边关有数万将士的牺牲,他们的家人却只能得到三匹绢,我私心替他们不值。”
这不是他突然有的想法。
早在六王之乱之时,看到兵卒因为上层人的野心私欲而无辜死于刀剑之下,宋清明就开始对荣宠恩赏尽都看淡。
当他被封为正三品云麾将军,却还救不了独自守城的赵锡,权利地位对他来说就像一柄双刃剑,他今日可以选择拿起这把双刃剑护住百姓,守下边关,明日呢,以后呢。
宋清明忽然发觉自己如同圣人棋局中的棋子,他可以替圣人铲奸除恶,可总有一天,赵瑾之锐利进取,便如宇文植一般野心勃勃,一旦攘外安内,他岂会甘愿于仅守住大武的土地。
战争,只要沾了上层者的利欲,便永不止息。
“明儿,你糊涂,你替他们担心什么,”陆氏站起身来不解,语气中已经有了怒气。“是打仗就会有伤亡,这一切本就无法避免。”
“夫人,”宋乾元喝止住她,扶着低声说道,“明儿在战场的时候,不是你说得不得封赏无所谓,只求他平安归来?如今他才刚回来,我们先和和气气坐下来,把饭吃完。”
宋清韵忙跟风道:“是啊娘……”
陆氏甩开他手,瞪向宋清明,“你让我说!出去一趟做什么慈悲圣人,这本就是你该得的!你不要,难道要作个白身跟贤王爷身边当侍卫心里才开心?”
“我看你是龙阳之癖坏了脑子,我真该早早为你安排一桩亲事!”
“夫人!”
“娘,王爷还在这呢,您别说了!”
“大舅哥你也是,好好聚在一起说这话干嘛,封赏不是还没下来么?”
众人忙起身两边和稀泥,赵锡静静坐在一旁,抿茶不语。
宋清明见状,屈膝跪下。
“母亲,儿子惟愿这天下安宁,若是天下安宁,我封不封侯又有什么差别,如果混夷来战,如果再生内乱,那么纵使我不封侯,我依然还愿意拿起刀来奔赴战场,那么这个爵位对我又有何用?”
“封赏乃是圣人恩宠!”陆氏执杖敲着地面,恨铁不成钢。
“可儿子不想要这个恩宠!”
他不想成为赵瑾手中的剑,他所求不过以战止战。恩宠从来不是白白得来,一旦接受爵位,他便如棋局上的棋子,再无自由。
宋清明看向宋乾元与周冲冠,他们一定明白这话里的意思。
赵锡默不作声地起身来,他走到宋清明的背后,俯下身,五指修长骨节分明,缓缓盖住了宋清明的右眼。
“国公夫人,本王无意插话,但是宋清明在战场上所失去的,远比你看到的要多。”
陆氏面色倏然一变,连着周围众人神色诧异,面面相觑。
“贤王爷,你这是什么意思……”
宋乾元意识到了什么,颤颤巍巍走上前,伸出手,在宋清明眼前挥了挥。
宋清明跪在原地,那只眼好像平静地看着宋乾元,却又空洞得令人生出恐惧。赵锡摸上他的发顶,带着无限怜惜与歉疚。
陆氏一下向后跌倒去,被宋清书眼疾手快接住。
“明儿,我的明儿啊……”
作者有话说:
扶我起来 ,我今天能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