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算计还是凑巧? ...772
宋贤知道穗穗是竺年。
他对大梁人的这些字啊号啊搞不太清楚,唯一能清楚就一个小名。但他肯定清楚,他什么身份,肯定不能直接叫竺年小名。
他这时候机灵了,赶紧谢过宋萱,知道她这么说的意思,肯定是会帮他安排和竺年谈的。
想想也是他自己傻,明明在从泉国到大梁的海上,大部分时间都闲着没事干,怎么就没想起来跟竺年聊聊怎么治国。那时候一大家子就想着新航路的事情,兴奋得每天看着茫茫大海都能看出一朵花儿来。
现在回到大梁,他本以为的闲散皇子,竟然忙得连人影都见不着。
身边还有一个瞧着就特别可怕的姜王。
竺年虽然英俊帅气又有魅力,但他真的对男人不感兴趣!
他有老婆孩子的!
但他也不好专程去跟尉迟兰解释这个,唉……
这会儿年底事情本来就多。宋萱回来是暂住,宋婉这次回来是不准备再搬地方了,把自己的整个实验室给搬了回来,得安排合适的地方安置各种精密仪器什么的。还有她的许多实验室的助手,那都是拖家带口的。
竺年和尉迟兰要练习登基,民间则还在为了刚结束的大师奖感到兴奋又纠结。
因为获奖的每个人都有一块奖杯或者奖牌,这种荣耀的东西按规矩是要进宗祠的,但是这会儿年还没到,究竟马上开宗祠放进去,还是等过年的时候一起放进去,很多家庭就很纠结。
反倒是像郑家那样收获颇丰的人家,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自己算了个吉日,简单走了个流程,把东西放进宗祠里就完了。
唯一让他们感到高兴的是:“穗穗送的玻璃柜子真好。”
清澈透亮的,边上蜡烛一点,闪闪发光。嗯,现在祠堂也改成了玻璃窗,白天用不着点蜡烛。
“就是太小了点,不然把祖宗牌位也给摆进去。”
郑二舅对自家大哥带着点天真的话在心里翻了个白眼,这么一个玻璃柜子得多少金子?还有钱都买不到。
他看紧紧跟在大哥身后的自家的几个大大小小的崽子,咬了咬牙,抬起手指隔空点了点。
几个跟着大伯大爷爷“浪迹天涯”的二房家的,缩了缩肩膀,想想他们这一路考察学习的成果,又觉得底气回来了,把腰背挺直。
等出了祠堂,他们把自己做的调查都交给郑二舅。
这些都还是未经整理的手稿,郑二舅现在是吏部尚书,能够做到这个位置,他对整个朝廷的所有岗位都是熟悉的,手稿上反应的事情在几个没有进入到官场的子弟看来是记录社会现状,但他能看到更多的东西,譬如朝廷的政令有没有推广,推广中间遇到什么具体问题,是不是适合当地,百姓更需要什么等等。
因为人多,一大家子人就待在课室里。
郑二舅就拿了一支炭笔,一边看一边记录,偶尔问几个问题。
这方面郑大舅就不如他,就在边上看着,偶尔补充两句,等到了饭点,他才说道:“这次不过是走马观花,明年得深入调查。几个小的都去考官,到地方上去。”
郑二舅看了他大哥一眼,不怎么客气:“那你呢?”
郑大舅拢了拢袖子:“我去问问陛下,也跟着带着夫人一起多看看这天下。哎呀,穗穗说咱们脚下是个球,我得亲眼见识见识。”
郑二舅在自家大哥面前没什么好装的:“你想去看看,我也想去看看,我也想带着夫人一起去看看!”
搞得谁不想出门玩儿似的!
这又不是跟那个脑子不正常的苏大人去“龙脉”过年一样,跟着陛下和皇后……马上就是太上皇和太后了,肯定什么都是最好的,什么都有人安排妥当。
郑大舅就嘿嘿一笑:“嗨呀,你不行,你得留在朝中帮帮穗穗和芳儿。我是大哥就不一样了,家里我最大嘛,我说了算。”
郑二舅气得脸红脖子粗:“你耍无赖!”大哥了不起吗?
郑大舅点点头:大哥就是了不起。
兄弟俩还没吵出个所以然来,东宫就来了内侍传话,邀请他们去东宫聊聊。
本来这种过分随意的邀请,挺不合规矩的,不过没人在意这些。就是颇有些讲究的郑二舅也不在意,明白这是竺年和尉迟兰把他们当自家人。
两边住得也不算远,三轮车骑着比马车还快还稳当,没一会儿就到了东宫。
东宫这会儿很热闹,针线局在忙着做龙袍最后的细节改动。
别的衣物还可以慢慢做,但龙袍得有,还得做两身,竺年一件,尉迟兰一件。
没错,两个人是一起登基,到时候会被竺瀚一起传位。
尉迟兰那边倒是还好,主要是竺年海上溜达了一圈又在苍陶那儿着实瘦了不少,尺寸得做些改动,非常麻烦。
郑家舅舅们不知道,一看尉迟兰穿着龙袍吓了一跳。郑二舅更是脸色都白了。
还是竺瀚在边上叫了一声:“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都一家人,该有的名分都得有。”
郑二舅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才好,只能拱手作揖。
竺年已经试得有点烦了,也不想被这么多人盯着:“老爹,你快跟大舅说说,打算怎么出去玩儿,让大舅舅做点准备。”这些本来是尉迟兰生辰的时候随便说两句的事情,结果那天家里蛮蛮少年不是被大舅舅顺走了一只小青蛙闹情绪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