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算计还是凑巧? ...754
“南泉的,怎么跑那么远?”
“说是在出海打渔碰上风浪,迷路了。”
“啊,是那个方向感不太好的孩子吧?”
“应该就是,现在出门说是往东村去,脚往西村跑的。母后知道?”
“那孩子我还以为进了糕儿的亲卫营,兵法、武功学得都很扎实。这几年没见人,还以为是去了银鱼。”
跟在他们身边当个沉默护卫的钱银说道:“他不行。没方向感,指着他出门打探消息,人都能打探没了。”
“哈哈哈。”罗英笑了起来,“南泉学校……就你们那一拨,当初可有意思。早先有些教材是我编的,我还帮着改过你们的功课呢。我记得你的兵法一塌糊涂。”
钱银刚张嘴说了一句话,一听立刻就闭上了嘴。
还好罗英没盯着他说,问道:“那孩子现在怎么样?”
“挺好的,打了好几拨海盗。我们在他们村待了一阵,画了一些画,等我找了给您看。”他说着又感慨,“本来这次回来的时候,我想去南泉那边看看的,着实教出了不少人才。”
竺瀚跟在后面听着,一句话都插不上。
他倒是知道钱银,毕竟是正经授了官的,而且屡立战功,功夫更是高到可怕的地步。这人虽然没有正面上过战场,但一个人动手灭掉的单就敌军的人数,比大部分将领只会多不会少。
尉迟兰回来,自然是要举办家宴。
这次竺婉一家没回来,白天嫔妃和皇子女们又被尉迟兰吓傻了。整个宴会虽然歌舞升平,但格外安静。
宴会不到夜半,就早早散去。
一切似乎正常,但敏感的人知道要变天了。
有人想往外头递消息,整个宫城却早就已经被封禁了起来。
命令是罗英下的,等尉迟兰一进宫就下了。
第二天用过早膳,重新坐在殿内的竺瀚,心情比昨天更差了一点,但他还能稳得住,就同尉迟兰商量,眼睛却注意着罗英:“先前是我欠考虑,但朕的话已经说出去了,总不能再收回来。”又给自己找补了一句,“青儿说想去看大海,坐大船,朕也没多想。”
尉迟兰这次来,没空着手,身边没跟着钱银,而是跟着几个普通宫人。
“儿臣昨夜回去,理了一张单子,父皇看看。”
大概知道今天要说的是正经事,这回在竺瀚身边伺候的人变成了小张公公。
他接过单子,递给竺瀚,眼睛一扫就看清楚了单子上的内容。
那是整个大梁的收支,以及竺瀚给几个皇子皇女分封之后剩下的。
竺瀚拿了单子和罗英一起看。
他给自己的子女赏赐的封地都是富庶的地方,除去这些地方的收入之后,朝廷的收支是负数。
他大吃一惊:“怎么会?”
罗英就瞥了一眼:“怎么不会?朝廷赚的多,花的也多。路年年在修,修完了还要维护;这两年开始修水坝建水库,比修路更费钱。要是没母后海外那边的贴补,靠着咱们自己,哪能过日子?”
竺瀚还在震惊:“朕还以为教育花的钱多。”毕竟这些年开了多少学校。各类大学和研究所更是烧钱的大户。
“教育是赚钱的。单是各地农院提高的粮食产量,就足够这些教育投入了。”目前明面上唯一看着在赔钱的,就是宋星主持的研究院。
但研究院研究的内容是军事相关。这笔钱不拿来研究武器,难不成将来用在割地赔款上吗?
类似的话,不是没人跟竺瀚说过。
尤其是户部的人,上朝的时候眼睛都瞪红了,还被竺瀚挤兑没挣钱的本事。
没真正挣钱过的人,还有个格外能挣钱的儿子,他总觉得钱是来得很容易的。
现在钱难不难挣不清楚,至少知道自己花钱的本事太大了。
他把各地的数据看了又看,发现数据是连续三年的。发现竺婉经营的地区,收益增长明显。
尤其是这几年的姜地,数据增长格外引人瞩目。照理来说,姜地的自然禀赋还不如北地呢。
所以说,他经营国家的本事,还比不过他女儿?
嗯,不愧是他女儿!
一代更比一代强!
但他还是在纠结竺青和其他一些子女的问题,就听尉迟兰说道:“糕儿和阿钧辛苦赚点钱不容易,拿来养育子女孝顺爹娘是分内。其他的,可管不了那么多。十五想看大海坐大船,倒也不用把这么重要的东州和萍州给出去。南泉外头不是有个挺大的岛,我们这次往返还停靠补给了。让他去那儿,也暖和,有军队驻扎也安全,现在还是往来海船重要的补给码头,物资也丰沛。”
当然,等去了岛上,交通不便,军队严密,别说是想要搞什么幺蛾子,跟坐牢也差不了多少。毕竟藩王未经征召,不得擅离封地。
不是仗着在皇帝跟前亲近热络吗?
看隔上三五年不见人,皇帝还记不记得这个儿子。
尉迟兰说的岛,有点类似岩岛之于东萍府港的意思。
当然岩岛太小,南泉外面那个岛可是很大的,面积几乎相当于一个丹州,是整个大梁最重要的海军港口和造船基地。
“那里倒是不错的,可也太远了。”竺瀚还不死心,想让竺青和竺年多亲近亲近。要是竺青去了那么远的地方,今后别说是回京,就是渡海到南泉也得看天气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