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回去休息了
22
“你对镜头很敏感。”
莫导对应以然说,电影后半段已经不能让她继续因为自己和女主的相似性去入戏了,她需要找到另一种途径,莫导终于开始拿着剧本给她讲戏,不过他开口说的却不是剧情。
“我给你布置作业的那天,你明明没有发现隐藏镜头,却盯着镜头的方向有三次,你对很在意外界对你的反应。”
莫导用了很笃定的语气,他没有想要应以然回答,更多的是在分析她的自身情况。
“这是你的优势,也是你的劣势,优势是你能找到别人眼中最好的角度,劣势是很容易留下表演的痕迹。之前你的劣势完全展现不出来的原因是,你有自信,你就是尹琴书,镜头就是要你展现尹琴书的样子,所以你的表演就不再是表演了。而接下来,你还能找到尹琴书的心态吗?”
应以然摇摇头,莫导翻了翻手里的剧本,思考了有一会儿:
“一直都有一种说法,演员分两种,一种是表现派,就是真正的依靠表演技巧来表现出观众和导演想要的效果,还有一种是体验派,就是进入角色中把自己完全当成剧中的人物。在我认为,所谓表现派不过是因为没有天赋而必须勤勉出来的结果,他们到达一定程度以后就无法在前进了,而只有后者才能够真正的塑造经典。”
这番话认谁听了都会不舒服,即便应以然是被莫导归类为体验派的有天赋的人,也会觉得,努力两个字就这么被轻视,好像将人用天分画出了三六九等。莫导作为天赋极高的导演一向自负,凭他的资历背景,他从来不会掩饰自己对待演员的刻薄,他这么说是他实打实就这么认为的,他把应以然划到同一阵营给予了肯定,这个时候开口说什么的话就太不识抬举了,应以然选择了沉默听教。
“不要把自己的天分不当一回事。”
说完了这句话,莫导终于开始拿着剧本将剧情好好的讲述分析了起来,他只讲了大概三天的拍摄量,却足足说了将近四个小时。
剧本讲完了,却并没有立刻开始拍摄,莫导给了应以然一天的假期,让她自己一个人熟悉这个海滨的村庄。
这是一个因为交通不便而有些与世隔绝的村庄,大概几年前有往旅游业发展的意图,意外的干净整洁,建筑虽然朴素却美观大方,不知道为什么旅游业计划夭折了,但规划后的样子确实十分适合取景,也不知道莫导是怎么找到这么个地方的。
村庄人口不多,大多靠海产品或是种植芒果甘蔗为生,除去大片的果园和临海的沙滩还有码头,城镇的部分小的可怜,应以然漫无目的的步行在街道上,走过了三条长街,就穿到了村庄的另一头。
应以然新奇又茫然的盯着周遭的一切,说来可笑,她是富家子女,中学时代手里的零花钱都比普通工薪族的工资要多,偏偏几乎没怎么出过生活的城市,唯一有过一次刚上大学许念还没有当偶像的时候,跟着她一起去过许念老家爬山,直到工作开始了拍摄她才真正意义上的走去另一个城市。但工作就是工作,从一个拍摄场地到另一个拍摄场地,完全没有换了城市的实感。而像这样,独自走在另一个地方,看着完全陌生的街道,耳边是完全不同的方言,网络上照片视频无法复刻的气氛,如此新鲜的体验,让她像个孩子。
“椰子!”
街边有人在喊:
“要椰子吗?”
是在对她说的,这里交通不方便除了巴士只有私家车才能进来,游客少,看到生面孔很快就能认出来,本地人家里多少都有种,不会叫卖,只有看到生面孔了才会喊一声。
应以然着才发现这是个果园的门口,老板娘皮肤黝黑,露着一口白牙朝她笑。
然后她就抱了一个超级大的椰子叼着习惯边走边喝,莫导的电话来的时候因为抱着椰子一时间手忙脚乱,电话打进来第二遍她才接起来。
“琴书,怎么样,在做什么?”
莫导叫的是女主的名字,这个称呼让应以然有些晃神,他是故意的,他在引导应以然入戏:
“你已经离开家了,没有人在逼你做你不想做的事情了,感觉怎么样?外面的世界怎么样?那么,接下来,琴书,接下来你要做什么呢?好了,不打扰你了,新生活愉快。”
电话挂断了,应以然没说一句话,莫导的话却像钉子一样砸进了心里面去。
她抱着椰子走到了海边,沙粒灌进鞋子里,十分的难受,她动了动还是没有脱下来,她没有看大海,而是盯着手里让她喝到胃胀还是没有吃完的椰子自言自语:
“不是如果我是尹琴书,没有如果,我是尹琴书。”
这部电影的女主比重非常大,大多数时间都更像是应以然一个人的独角戏,从拍完的部分就能看出来,即便镜头里出现了好几个人,也都是为女主人设经历丰满而服务的。
到了后半段更加的显著,从来到这里开始直到现在和应以然搭戏的配角都没有了,她一个在这个村庄开始学会独自生活。
尹琴书是一个正经大小姐,她和应以然不一样,她的全部生活都是被照料的无微不至的,她只需要好好弹琴学习就好了。这也是她对之前生活反感的原因,除了弹琴,她什么都做不了。
砸过钢琴之后,尹琴书在凌晨收拾了简单的行李,随意搭上了一辆车离开了家,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任性的丢掉了一切。车子的终点就是海边的小村庄,为了避免家人找到她,她只打算用离开家之前取出的有限的现金。于是她租住了一个租金便宜的房间,房东是刚上小学儿子生活的单身妈妈的,这个村庄外来人口少,她来到这里给了生活压力大的妇人意外的收入。小孩子要上学,妇人每天劳作到天黑才回,几乎见不到人,尹琴书大多数时间都在独处。
她开始学习照料自己,二十几年都是大小姐生活到她,连开水都不会烧,只能自己摸索着学习。这个过程中一些源自教育里的根深蒂固的东西,渐渐更加明显的出现在生活里。比如她回格外的注意自己的手,打翻了热汤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赶紧注意自己的手有没有受伤,打算去餐馆打一个小工,却因为发现收拾东西很容易伤手而放弃。同时她也很迷茫,即便能够做这些日常的杂事让她倍感新鲜,无人叮嘱她严以律己也让她很轻松,但她还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她的出走只是逃避。
直到有一天,尹琴书回到住处,发现房东竟然提前在房子里,她的儿子十分喜欢音乐,直到今天终于凑够钱买了一架小钢琴放在了客厅里。
尹琴书开始不大情愿呆在房子里,然而房东的儿子十分的勤勉,每天早起练琴,她总是被迫在琴声中醒来,然后下意识的开始在房间里自言自语,漏音了,节拍错了……
但是没过多长时间,不幸降临在这个家庭里,男孩出了意外伤到了手,没有办法在继续自己的音乐梦,尹琴书看着母亲为了支付医药费卖掉了钢琴。
这个时候因为尹琴书的任性离开,而一直焦头烂额的经纪人兼男友找到了她,他大声的对她吼叫,斥责她不负责任,并且表述了对她的失望,和她正式分手,然后对她说她的父母很担心她,要她回家,他是来完成作为她经纪人最后的工作的。
尹琴书什么都没有说,默默的收拾东西回家了。
剧本写到这里就到了结局,大概是几年后,尹琴书依然在舞台上演奏钢琴,有评论家在观众席评论她:技巧惊人,但是依然缺少点激情。
这个结尾十分的让人迷惑,整个剧本到这里甚至不像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不知道莫导未来回如何剪辑,应以然看在眼里,尹琴书兜兜转转回到了原点,人生循环往复,这部电影不过是她的一段怯懦的徒劳挣扎罢了。
应以然感觉她一周以来都是一个人呆着,直到演房东和演儿子的演员到位,他们开始补拍租房的部分。这是第一次没有按照剧情进程乱序拍摄,也终于有人搭戏了,让应以然从因为如鱼得水而来的倦怠中,终于稍微提起点精神。
拍摄没有因为新演员的到来受到影响,莫导的选角都很精,尽管这位三十几岁的演员名不见经传,但演技十分了得,应以然一直在戏中,小演员似乎受到她影响,竟然也合拍的很,工作人员都说进度拉快了太多,真心觉得开心。
“怎么样?”
这天莫导心情不错,他现在不担心应以然出戏,把她叫过来聊天:
“演戏有意思吧?”
语气里不免带着些得意,他的经历让他觉得,当一个人意识到了自己的天赋,并很快找到状态得到人的认可,在这种有成就感的情况下,便会激发人极大的热情。
应以然看了他一眼,打了个哈欠,一天下来,她觉得有些累了。
“导演,我可以回去休息了吗?”
莫导只当她没出戏还没有什么精神,招招手就让她走了。
说实话,应以然察觉到了自己天分,但却有一种莫名的疲惫,从龚颖不断的希望她尝试演戏开始,直到她来到这里,她都对演戏有着微妙的排斥,这段时间的拍摄,她确实如莫导所想意识到了自己的天赋,也在认真努力的拍摄,但是依然没有什么热情,这种体验,更多的让她感觉到了孤独,自己一个人戏中,与真实分离的感觉不大好受。还有一种他人无法理解的无奈,因为天赋,所有人都认为她应该做这个,都开始替她期待起了未来,她越表现优异,就越理所应当。
“这点还和尹琴书一样呢。”
应以然轻笑自言自语,莎莎从她身后不远处追过来,叫住她:
“小然等下。”
她伸手拉住应以然的手臂,满眼兴奋的就往回拖:
“天啊,太惊喜了,徐影后,你妈妈来了,正在和莫导说话呢,怎么就前后脚了,我们快回去。”
应以然停住了脚步,她想起来自己为什么当时不想要演戏了。
“我好累。”
她将手臂从莎莎手里抽了出来:
“我要回去休息了。”
作者有话要说: 稍微思考了一下,觉得双结局可以有感谢小天使们给我投出了霸王票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我要吃土豆 1枚
感谢小天使们给我灌溉了营养液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轩澈 60瓶、胡言 5瓶、温与良 4瓶、我要吃土豆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