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番外:搞事
别扭了两天,魏君顾最后还是同意了清词去议事,只是要让他知道每次议事的都有些什么人。
“我都同意你的要求了,你该不该做点什么慰劳我?”魏君顾擦着她的耳垂,极其暧昧地说。
清词很想装作不懂,不过即便这样,魏君顾也不会放过她。
“你别太过分。”她低声提醒。她可不想再经历一次荒唐。
魏君顾勾起唇角,很随意地应了声“嗯”。至于最后能不能做到,就不好说了。
清词正式有了自己的事业,造纸、育稻种两项最为重要,教学的事也要跟进。
她打算先在京城试点,不是国子监那种非权贵子弟进不了的,而是针对平民百姓的书院。
她也不奢求一下子就办多大,先建个雏形,出成果了,推行起来自然就容易。
“竹溪,我打算把此事交与你。”清词将他召进宫来,还从翰林院选了几个人。
这几个都是她亲自选的,在旁人眼里,他们或许有些不务正业,但对清词来说却是一个惊喜。
在古代,不是没有人去研究天文地理以及各种规律,但都不被主流接受,认为那是不务正业。
现在清词就需要这样不务正业的人。
“选址和基本规划我都写在册子上了,到时你差人去找工部侍郎组织人,他会知道怎么做的。”
“造纸的事还是交由曲平,不过我们要扩大规模,招收更多的匠人工人。”
“陛下已经拨了烟柳皇庄给我,届时将那里的房屋稍作整改,就可建成一个更大的作坊。”
“造出的纸,我们可自己开铺子售卖,也可与各大书肆合作。价格不用抬高,我们造出这纸也只是为了造福大魏的学子,得利能付得起成本工钱就行。”
“教书先生的事,你们贴张招人布告,以每月多少银钱招聘,这些细节,你们自己去定。”
……
清词跟他们说了整整半日,才将初步计划拟定下来。
毕竟是第一次搞事,她不事无巨细地盯着,总觉得不安心。
下午,她又把宋廷君跟黄素馨招进宫,跟她们商议女子学堂的事。
这个时代并没有不让女子读书,只是很多家庭供养男子读书都困难,谁还会让女孩上学。
估计女子学堂会受到不少阻力,但不管阻力有多大,她都不会放弃。
四月,京城里出现一种新纸,纸的品质较寻常宣纸稍次,但价格足足低了一半。
这纸一经上市,便被抢购,纸铺门前甚至排起了买纸的长龙。
作坊又赶紧扩建,招了更多工人,产量剧增,依旧不太能满足市场需求。
甚至京城周围的乡镇,听闻有这么便宜的纸,都忍不住来看一看。
光是清词手里这点人手,肯定满足不了全国的需求。
于是,她让曲平跟各大造纸商家合作,签订契书,规定售价。
众人稍一打听就知道曲平背后的人是清词,而清词荣宠正盛,自然不敢不将她放在眼里。
清词觉得自己搞这个有点像连锁店,京郊附近倒还好控制,就是不知道以后到地方上,那些人会不会从中贪墨,私自提高价格。
京城中刚出售新纸时,少不得有酸腐文人上书说清词不该插手这些事情。
被魏君顾一句“造纸并非政事,又能造福百姓,尔等不仅不支持,还出言阻拦,是何居心”给堵回来了。
至于那个上书的言官,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七月,书院落成,正式开始招生。
择七到12岁的孩子入初级班,教他们读书识字。
而有一定基础的,则入中级班,学习更系统的知识。
入学的孩子虽也需缴纳束脩,但按清词制定的学费,可以算的上极便宜了。
至少手头稍微宽裕些的,都有这个能力支付束脩,加上纸价下降,读书成本就更低了。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当今陛下和皇后娘娘。
清词建设书院时,当然又有人跳出来阻拦,说这不成体统。
不过都被魏君顾呵斥了。
他维护的态度如此明显,后来也没人敢去触他霉头了。
不过八月时,又有一件事闹起来。
宋廷君和黄素馨报名参加了今年的秋闱。
“女子怎能参加科举,这是自古以来都没有的事,成何体统,成何体统!”一名头发胡子花白的身穿三品朝服的老头子,正在朝堂上痛心疾首地大骂,说得唾沫横飞。
此老头姓郑,出身名门,又历经三朝,在学子中威望不错,又自觉言官就要不顾一切朝皇帝进言。
是以,所有人都怕魏君顾不敢提皇后触他霉头,偏偏他不。
半月前,宋廷君和黄素馨去报考今年科举,当值的人一开始自然不肯,直到搬出清词来,那人不敢得罪,才勉勉强强填上了。
京城里谁不知道今上对皇后娘娘宠得厉害,要是有人敢得罪她,哪怕皇后娘娘自己不动手,陛下也要将人惩戒一番。
“陛下,还望您勿要纵容皇后娘娘,若是哪一天,牝鸡司晨,祸害朝堂,到时悔之晚矣!”
清词经常招两人进宫并不是秘密,这老头子就将锅扣到她身上。
魏君顾坐在上首,一言不发脸色阴沉,握着奏折的手不断缩紧,直接将奏折本子折成两段。
老头子见他没训诫自己,反而越说越兴奋。
“说完了吗?”魏君顾将手中折断一把扔过去,直直砸在郑老头的脑袋上。
魏君顾控制着力道,不至于直接让老头子当场毙命,却也没留情,直接砸破他的头,险些叫他晕过去。
众人见魏君顾雷霆大怒,纷纷垂首屏息,不敢求情。
这郑大人也真是,难道看不出来陛下有多宠皇后吗?还以为仗着他三朝老臣的身份不会对他如何,在这里胡说一通。
当今陛下可不是个仁慈的主,刚一登基,就以雷厉风行的手段,把反对他的人,该换的换,该杀的杀。
现在留下的,要不是他的人,要不就死不敢反抗的。
众人都有小心思,但至少先阶段不敢跟魏君顾对着干。
最后,这件事以郑老头被罢官免职结束。
事情传到清词耳中时,她也只是一笑而过。
还早着呢,现在大多数人没出声反对,只不过是没威胁到他们的利益。
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两个闺阁女子,怎么可能考得上进士。
即便考上了,也不认为她们有多大作为。
等明年考榜出来,估计又会是一阵闹腾。
8月初,各州府乡试开始。
8月下旬,正式出成绩。
没有意外的,宋廷君和黄素馨都中了举。
她们两个女子在一众考生中实在突出,很快,不仅京城的人知道她们,周边的城镇都听闻这次有两个女子中了举。
这事,传在男子眼里,不过是多份谈资,或是赞赏此两女非常人,或是怒斥她们不守妇道。
白简行身为宋廷君的夫君,更是众人调侃的对象。
少不得会有人问他,你夫人竟去参加了科举,你有什么感受之类的话。
乡试风波很快被另一件大事取代,清词先前让人种下的两万亩新稻,早已成熟,产量出来,在京城引起轩然大波。
最后,众人发现这是皇后叫人弄出来的,脸上更是精彩纷呈。
先前对她颇有怨言,甚至说她魅惑君心的人,此时脸都肿得老高。
要是新稻能推广,增产的粮食能多养活千百万人,不知是一件多大的功德。
这可是能流芳千古的!
期间,自然有人要清词把育稻方法奉献出来,冠冕堂皇地说造福万民,都被魏君顾驳回,说要清词亲自负责。
朝堂一片乌烟瘴气,从秋闱到现在,就没消停过。
不少人都意识到,后宫里那位皇后娘娘,看着不声不响,居然在暗中做出这么多事来。
看来也不简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