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男人大口吃着饭,饿坏了。吃好饭收拾好,已经快11点钟了。
被窝里放了俩热水袋,暖的热烘烘的。
这两夜她都是一个人睡的,余敬平怕她冷,让保姆给她放四个热水袋,床头两个,脚头两个。
可她还是冷,一晚上都暖不热被窝,早上起来,脚都是冰凉。
就特别想念程立阳,男人就跟个火炉子似的,夜里睡觉的时候往他怀里一缩,一夜都不知道啥叫冷。
她本来想跟他说说詹姆斯,可坐了一天的车,这会儿身上又热烘烘的,没说两句,眼皮子就开始打架,说着说着就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丁苗去杨秀清家喊东东,杨秀清正给俩孩子端水洗脸,“啥时候回来的?咋都没听见动静?”
“昨天晚上回来的,没让车开进来。”
说着把手里的网兜递给杨秀清。
网兜里有带鱼,冻虾,还有干石花菜,还有六个干海参。
都是余敬平给的,她来的时候,非要让她带上,说天冷,不会坏。
零零碎碎的装了一大包,丁苗分了一些给杨秀清拿了过来。
杨秀清不要,“给我我也不会吃。”
丁苗也没烧过这些,“回头我让李阳问问刘师傅。”
刘师傅是国营饭店的大厨,他肯定知道怎么烧。
东东正在穿棉袄,听到丁苗的声音,棉袄也顾不上穿了,穿着线衣就从屋里跑了出来,“娘。”
朝朝奶手里拿着他的棉袄追出来,“赶紧穿上,可别冻着了。”
丁苗接过朝朝奶手里的棉袄,给东东穿上了。
牵着东东回家,刚进家门,就听到隔壁冯老太家的院门吱嘎一声开了,不大会儿,冯老太手里拿着个油纸包来她家了,“昨儿个买了几条小黄鱼,早上我煎了煎,给东东尝尝。”
丁苗刚搬过来的时候,冯老太见天儿来敲她家的门,说她家闹腾。
她是耳朵出了毛病,耳鸣,就算是再安静,也总觉得有人吵闹。
因为这个吃不好睡不好,性子变得古怪,不光是街坊邻居嫌弃,就是儿子闺女也不待见。
丁苗给她扎针,治好了她的耳朵,都说她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不再是万人嫌。
冯老太把油纸包塞到东东手里,丁苗看她没有立马就走的意思,让她进屋说话。
冯老太跟着进了屋,“我儿子给我发电报,说今年过年接我去县城过年。”
有炫耀,也有感激。
以前她耳朵有毛病,性子古怪,在儿子闺女家都住不下去。
所以她已经好几年没去县城过年了,儿子一家子也不回来过年,都是年前或年后过来看看她,然后立马就走了。
这都多少年了,儿子头一回给她发电报,说要接她去县城过年。
上一次她闺女过来看她,还跟她说,这次过去,就不叫她回来了。
毕竟她岁数大了,身边也离不开人了。
以前左邻右舍她看着都烦,可真要去县城了,可能就不再回来了,她还真有点舍不得,就去买了好些小黄鱼,煎了,左邻右舍都送了,既是道歉也是告个别。
冯老太太絮絮叨叨的说了半天才走了,她还要去别家送小黄鱼呢。
作者有话说:
这两天工作太忙,更的有点少,可以养肥了再看,爱你们!
第98章
丁苗从省城回来的时候, 带回来两个大提包,一个提包里装的是带鱼,冻虾这些。
另一个提包里是麦乳精, 罐头, 奶粉等营养品。
余敬平是偷偷放车上的, 丁苗不知道,走到半路了那两个来送她的人才跟她说,“余司令怕你不要,提前放到后备箱里了, 让到家了再跟你说。”
丁苗把提包打开,把里面的东西都拿出来,看到里面有一把玩具□□, 枪下面还压着一封信, 打开一看, 上面歪歪扭扭的写着一行字:送给东东, 落款是:小虎。
小虎是赵司令的重孙子,上次东东去省城的时候, 跟小虎“不打不相识”,成了好朋友,这次丁苗过去,小虎看到她, 还问她东东咋不来, 丁苗回来的时候, 他还缠着丁苗想跟她一块儿来。
小虎还在上育红班, 还不认字, 所以信是用拼音写的。
东东正趴在屋里看书, 丁苗喊他, “东东,小虎给你写了信,还送了你一把枪。”
东东立马跑了过来。
男孩子都喜欢枪喜欢炮,更何况这把玩具枪还是把很少见的玩具□□,一扣板机,还会嗒嗒的响。
东东抱着这把枪就是爱不释手。
丁苗提醒他,“小虎送你枪,你要向他表示感谢。”
东东想了想,“我给他写信。”
东东虽然才上一年级,可常用的字他现在基本上都会认会写,偶尔有不会的,也会自己查字典。
东东把枪先放到一边,拿出纸和笔,坐的板板正正的要给小虎写信,只是笔握了半天,也没写一个字,最后苦恼地对丁苗说,“娘我不会写。”
毕竟还小,又没写过信,不知道咋下笔。
丁苗挠了挠头,她没写过信,她也不知道咋写信。
东东把手里的笔一放,“等爹回来我问爹。”
现在在东东的心里,他爹除了不会象他娘那样给人看病,别的啥都会:搪炉子,打煤球,修压井,修自行车,换灯泡……
他爹是超人,他长大了也要象爹一样!
程立阳不在家,他出去买菜了。
丁苗喜欢吃饺子,知道丁苗要回来,他就跟李强打了招呼,让他给留块好的五花肉,趁着今天俩人都休息,包饺子吃,猪肉白菜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