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七十八
安妮觉得自己做了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那就是接下《女王》, 并出演其中人设最吸粉的女三号玛丽·卡特。
这部剧在最近有多火即便没看过的人也多多少少通过各种渠道有所听闻, 它不仅仅捧红了几位主演, 养活了无数靠衍生作品吃饭的作者,重新带热了类似中世纪宫廷剧的题材, 也切切实实让一位初入演艺圈没多久的新人安妮·欧克利由此名声大噪,成为名副其实的“当红炸子鸡”, 其名字频繁登上各大社交平台, 即使对此剧不感兴趣的人都与之混了个脸熟,刷足了观众缘。
就连系统都默认了她此番成就不凡,一夜爆红带来的热度和关注让它从中获得了不少收益,只差一点点就能再次进行升级优化。而尝到甜头后,巨星制造系统觉得也许宿主的确很适合此种类型的影片, 于是它开始照葫芦画瓢, 疯狂收集题材类似的剧本, 力求让安妮·欧克利能够吸引到更多人气,名声更上一层楼。
虽然后面的评价有些不尽如人意, 评价一降再降, 但安妮觉得大体上仍然不失为一部经典之作。她对自己在里面的表现很满意,也从没觉得后面剧本的改动有什么不对——毕竟“玛丽”才是整部剧里最受欢迎的角色, 给这个角色多增加一些镜头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那些吐槽“配角戏太多”的不过都是些不了解内情的跳梁小丑罢了,根本无需在意。
也拜那部《女王》所赐,如今安妮·欧克利的技能已经升到第三级【飓风入境】,可以轻松转换平静和激烈情绪之间的状态, 达到收放自如的地步。所有和她合作过的导演与演员都对这个年轻女人的演技为之惊叹,称赞她“天赋异禀”,“灵气十足”,“虽年纪轻轻却自成一派,细节之处把握得精巧而老练”。这番肯定让安妮对自己有了更多信心,在和系统商量过后,她决定迈出风险与机遇并存的一大步,让自己在演艺圈的名声与地位提到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度——
她要自己写剧本,并亲自出演主角。
原因之一在于自《女王》后安妮再也没能找到与之比肩的宫廷类大作,珠玉在前,其后如雨后春笋拔起的跟风之作在她眼里无异于东施效颦,她完全看不上眼。二么,自然是得益于她重生得早的缘故,前世一些极其经典的作品如今尚未现世,她可以趁这个机会将它们完美复刻,甚至有自信做得更圆满——作为合格的演员记忆力优秀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而恰巧她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她与系统挑选再三,最终敲定了结果:《V字仇杀队》。既有深度也故事性十足的□□,极具讽刺意义和政治暗喻的现实电影,浪漫和叛逆融为一体,能够轻松击中观众和评委G点的高分经典作——对于如今正在尝试着各种风格而亟待积累好口碑的安妮,这一部简直再合适不过。
男主她仍然会选择雨果·维文,也许是前世留下印象太深的缘故,除了他她想不到其他人能够胜任这个角色。至于女主毫无疑问是她自己,饰演“艾薇·哈蒙德”,普通而不平凡的叛逆少女,V的被拯救者,以及精神继承者。
当年娜塔丽·波特曼战胜斯佳丽·约翰逊和布莱斯·达拉斯·霍华德被选为女主的扮演者。安妮认为她能做得更好:前世她就拜读过这部大作,深深受其吸引,奈何当时名气不大没能收到试镜邀约,错过了这部经典之作。
重生而来命运逆转,安妮决定不再让它从自己手中溜走,她不仅仅是出演女主角艾薇,一反观众对她“爆米花片花瓶”的刻板印象,塑造一个极其有力而令人印象深刻的荧幕形象——她还会成为这部著作的创造者,让那些曾经瞧不起她、诋毁过她的人们看看,她安妮·欧克利不仅是个天赋异禀的女演员,还是才华横溢的剧作家——到时候看他们还拿什么作为大肆批评她的证据?——都给她闭上那张无时无刻都喜欢闲言碎语的大嘴巴!
而正当安妮准备静下心来边回忆剧情边写剧本的时候,原本还安安静静的网络,在一部美剧上映之后,又变得有所波澜起来——
《摩根》全集播出后的第一天,大家似乎对此还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下面只有几个零零碎碎的评论,多是看之前发出的“马住!期待!”和看完以后的一长串“……”,完全无法从里面得到有效信息。大家点开之后发现这部最新美剧原来只有短短十集,而且只有一季就全剧终。一般而言这种电视剧都很难爆热,受篇幅限制剧情或多或少有所精简,况且是一口气全部放送,大家不用苦苦追剧,自然少了很多互动和猜测,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被众人遗忘。这是风险性极高的行为,稍微有点脑子的制片方都不会考虑这样做。
但这部《摩根》不但做了,还做得完全不拖泥带水。如果不是主演表上明晃晃的写着影后“伊丽莎白·玛格特”的名字,大概很少会有人去注意到它——而这也罕见地吸引住了大家的好奇心。众所周知伊丽莎白选剧眼光极高,她挑剧本更注重剧情而非特效,因此凡她出演必属精品,也算是演艺圈高分口碑之作的标杆人物了。
因而在发现伊丽莎白推掉所有日程只为了这一部新剧后,大家都不免对此抱有极高的期望,但《女王》先例在前,众人学聪明了,都不约而同地谨慎选择先看完后再评分,以免出现前后口碑两极化现象。这就导致了在《摩根》上映后的第一天全网罕见的保持了一致沉默,很多人都在猜测这次伊丽莎白的新剧是否要凉了,不然怎么会连最挑剔的评论家都未曾对此发声过一句话,犹如被封住了嘴巴?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晚上,整整十集,一集150分钟,全剧不带广告长达25个小时。在伊丽莎白和简逛完了比利佛山庄开车回家的路上——HBO频道《摩根》终于多了一个匿名的新评论——
“!!!!!我居然真的为了追一部剧而一夜没睡到现在!!!看完之后我才发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条评论弹出来的第一刻简的手机就收到了提示。她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拿起来瞟了一眼,就听见来自后车座伊丽莎白懒洋洋的声音,舒适满足中夹杂着小小的抱怨,“是不是杰森给你发消息了?——今天吃了这么多,他知道又要让我去催吐了……唉真烦。我告诉你啊,你可别和他说,否则扣你工资不提,我还要收回你今天的额外劳务费:CL的高跟鞋和Prada的包——”
简坐在司机身旁,注视着屏幕里开始刷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评论,意味不明地笑了笑,声音拖得轻而长,“我想杰森这一回可没空教训暴饮暴食的坏习惯……他啊,想必今晚会忙得很呢。”
“真的?”伊丽莎白瞬间从后车座探出头,目光一下瞥见简的手机屏幕,然后顿住,挑挑眉,“MISS — J@267?我记得这好像是你的账号ID吧?我一直都忘记了问你,这个267到底指的是什么?”
社保最后三位数?保险箱密码?还是幸运数字?
简悠悠地回了一句,“说不定,指的是我的岁数呢?”
伊丽莎白险些笑出声,她挥了挥手,一脸的鄙视,“我看你是写剧本写出臆想症了?267?岁数?哈哈哈哈,我还演过活了四千年的吸血鬼王妃呢哈哈哈——”
简耸了耸肩,面带微笑,不置可否。
车上的人都表现得风轻云淡,波澜不惊。然而简放下去的手机里,评论仍然不停往下滚动着,速度愈来愈快,几乎刷花了人的眼——
“这绝对是一部被低估的好剧……艾玛好久我都没看剧看得这么带劲了,那提心吊胆的滋味儿,别提多酸爽了。”
“摩根……太酷酷酷酷酷了!!!我爱她!她是我见过最酷的女主角了!简直没法形容!”
“看第一集 我还以为就是个比较精彩的探案剧,没想到编剧这么会玩儿……这个转折真的绝了,节奏把握得太精准了,一集一个半小时都完全不够看!——求第二季!跪求!等多久都愿意!”
“前面看得可压抑死我了,差点弃剧……看到结局庆幸自己还好坚持下来了,难以言喻的激动!这才是女性内心能够表达出的真正的强悍的力量!这才是真正在一步步成长变强的大女主!比隔壁挂羊头卖狗肉的玛丽苏剧不知道好上多少!”
“楼上别踩一捧一好吧?我看你是不知道,这两部原作都出自同一人之手……妈耶作者小姐姐还是单身吗?我娶你啊!”
“……厉害了,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是同一个作者……为什么两者差距这么大,导演心里没点比数吗?”
“小摩根的回忆看得我这个老男人都快哭了,只要一想到我的小宝贝将来有一天会遇到这种可怕的事……冲到屏幕里亲手干掉他的心都有了。怎么会有这么可怕的人存在??还有人说喜欢那个变态?你们疯了吗?”
“那证明人家演得好啊。这里面所有人都演技在线啊,连一个配角的眼神细节都很好……还是得佩服我伊丽莎白的选剧眼光,原本以为是走小众文艺范,没想到啊没想到……”
“导演对镜头的把控简直绝了……每一帧都像壁纸,电视剧拍出了大片质感,色调太舒服了,配乐和剪辑也棒呆!演员真的敬业,素颜清晰到能看到毛孔。吹爆我大摩根!”
“我能说我大半夜看得被他的眼神吓哭了吗= =那种渗出一身冷汗的感觉简直了……眼神太恐怖了!!!导演你是魔鬼吗!!!把我男神活生生拍成了一个精神病变.态!以后我都无法再直视他那张帅比脸了!!!还我偶像![哭泣]”
“画面什么的确实美,但我觉得这部最出彩的地方还是剧情……心理惊悚剧,一点不夸张,太多细思恐极的地方。摩根和他之间的博弈张力太足了,一集看完居然出了一身热汗……想起来还觉得心里发冷,感觉只要走错一步就会死得很惨……”
“太厉害了……果然我还是喜欢看剧情,情情爱爱什么的看多了腻得慌,感觉智商都要跟着里面的人一起掉线了。喜欢摩根,喜欢她的破碎和坚强,喜欢她一步步走来发生的改变,喜欢她面对陪审团说出的那句坚定无畏的宣言:如果法律不能处决你,那么我来!——太震撼了!”
“最后一集真的是可以被珍藏的经典了……好久好久没有这种激动到要忍不住站起来的冲动了。这才是新时代真正独立自主女性的代表人物啊!即便遭受那么可怕的事情也能自己一步步走出阴影,坦然面对过去。在被一次又一次重新揭开血淋淋的疮疤时,发出震撼一个时代的平权之声——她是一个真正的战士,倒下后将再次站起,无法被击败,无可复制,无人能超越。”
“可能不太准确……但摩根让我想起了圣女贞德。”
“就应该多拍《摩根》这样的影视剧,讲述真实的困境,以及告诉人们该如何走出困境,重新面对人生。”
“摩根,红枫的品种之一,生长强势,适应性强,红叶持续时间长久,被称之为:行道树之王。”
“谢谢伊丽莎白,演出了最好的摩根。谢谢摩根,让我明白该怎样去迎接明天。”
“前期致郁,结尾治愈……大起大落得差点心脏病发,不过我还是要说:以后我又多了一个新女神——顺便问一句:导演,第二季呢?”
“楼上,都说了一季剧终……导演你家收刀片吗?导演如果不收的话,编剧收吗?”
“幸亏我家伊丽莎白女神选择了《摩根》而不是《女王》……明星与演员的差距一眼即知。”
“决定推荐给我的学生看了……心理学的典型案例都在里面了。”
“我一大老爷们边看女主的回忆边哭算怎么回事儿……”
“好评完毕先补个觉,回头再来好好评论。”
“又是一部差点因为名字而错过的经典……”
“‘女王’的前任骑士前来报道,回去告诉你家玛丽·苏·卡特,我就待在摩根家不走了。”
“此剧,必火。”
“跪求第二季啊啊啊啊啊!!!!让我再熬十个夜都愿意!!!!”
“下一部还约,好吗,MISS J?”
……
毫无疑问,在一天的沉寂之后,这部剑走偏锋的心理惊悚剧,口碑收视双碾压隔壁狗血宫廷剧,实实在在的,火了。
而就在网络上为此讨论得热火朝天哭天抢地的时候,简非常及时的收到了一条短信。
“尊敬的J小姐,
有空的话,可以见个面吗?我有要事想与您详细商谈。
——来自 安妮·欧克利”
作者有话要说: 哈哈哈写评论写得我自己都脸红了哈哈哈简直是凑不要脸嘛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