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番外

  万隆六年,在时隔三十余年后, 温慧自穿成文惠公主后, 终于等到十里红妆出嫁。

  萧循的母亲萧韩氏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在大婚次日,温慧喊了一声娘, 并奉了茶后, 她含笑而逝。

  萧家大婚的喜庆气息尚未散去, 又开始操办萧韩氏的葬礼。

  闹闹哄哄近半月, 温慧和萧循才安生下来。

  两人重新搬回了公主府居住,同时将孙慈心和张慈安找过来,郑重将慈幼堂和慈幼书院交到她们手里。

  孙慈心和张慈安此时也已经年近四十,她们因为幼年孤苦,此后数十年又见识过无数女性的苦难,因此两人都未曾嫁人,此时接手慈幼堂和慈幼书院,也算是顺理成章。

  骆琳琅年纪也大了, 温慧和她商量了一下, 将两人手里大部分的铺子都转到慈幼堂和慈幼书院名下,挣到的银子以维持其日常运转。

  温慧也知道, 做什么事情,倘若没有银子作支撑,那都是难以持久的。

  事实上,就算慈幼堂和慈幼书院暂时还能维持正常运转,但那毕竟是仰仗了温慧作为公主的名望, 和她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持。

  至于她去世以后会如何,温慧不敢去想。

  这一世能救助那么多的孩子免受荼毒,已经算是功德无量了。

  事实上,三十余年过去,京城里的风向早已经变了。

  上至达官贵族,下到贩夫走卒,不少人对于温慧三十年如一日,以一己之力支撑慈幼堂和慈幼书院,都表示十分震撼,也对她个人多了很多敬意。

  不管是谁,但凡能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做一件事情,都会得到人们的尊敬。

  当然,埋头于故纸堆里的迂腐文人,永远都是不缺的。

  他们对于抨击温慧和骆琳琅,致力于让女子读书做事,一向都是激情满满,口沫横飞的。

  对于萧循一个状元之才,宰辅之尊,竟然能屈居幕后,教几个小丫头片子做学问,那更是口诛笔伐,恨不能除之而后快。

  当然,三十多年了,温慧和萧循早已对他们免疫了。

  蚊子哼哼也讨厌得很,不过只要不过来吸血,不是也懒得费大劲去收拾吗?

  将手里的一摊子事情都放了出去,温慧只觉得浑身轻松。

  正好萧循也致仕了,两人把全幅心神都放在了慈幼堂和慈幼书院上。此后二十余年,两人一直致力于提高女性地位,在慈幼堂和慈幼书院花费了很大心血,教书育人。

  万隆三十年,温慧无疾而终。

  在去世前,温慧坚持见了孙慈心和张慈安一面。

  这时候,孙慈心和张慈安都已经年过六十了。

  温慧两只手分别握住孙慈心和张慈安的手,满脸歉意。

  “本宫对不住你们,这是一条孤独而艰难的路啊,如果将来撑不下去了,也没关系。你们都无需介怀,因为你们已经做到了最好。”

  孙慈心和张慈安在温慧的床前,泪流满面。

  她们也知道温慧是慈幼堂和慈幼书院最大的支撑,倘若没有了她,将来她们的处境将会越来越艰难。

  可是,既然早已经选择了往前走,那么,无论有多难,她们咬牙也会坚持下去。

  就像温慧一样,一直坚持到,她们生命的尽头。

  这个时代,几乎没有人理解她们。曾经也不是没有想娶她们为妻的男人,但那些人无一例外,都提出要求,婚后她们不能继续抛头露面,必须放弃慈幼堂和慈幼书院。

  最后孙慈心和张慈安都放弃了婚姻。

  她们也不是没教出过可以接手慈幼堂和慈幼书院的得意门生,但让她们年逾六十依然坚守的原因,是好几个学识出众的女弟子,都在中途放弃,成为了滚滚红尘的一份子。

  其中最聪慧的一个,是孙慈心教出来的得意门生陈幼云,因为受不了世俗的压力,最后还是选择了嫁人,从此相夫教子,且不再跟慈幼堂和慈幼书院来往。

  温慧含笑安慰了孙慈心和张慈安几句,她早知道这都是正常的,而以后的路,可能更难走。

  温慧最后一个见的人是萧循。

  此时她已几近弥留,但还记得握紧了萧循的手,喃喃向他道谢。

  不只是他一直陪在她的身边,更让她动容的是,连提高女性地位这种异想天开的事,他也愿意陪她一起做。

  萧循亲吻她苍老的面容,郑重许愿,下一世还要在一起相守,一起做她想做而没做完的事。

  不管多么匪夷所思,只要是她,他都愿意奉陪。

  温慧含笑而逝。

  三日后,萧循去世。

  温慧和萧循去世后仅仅半年,西南衡州的数名女性商人联合起来,开办了本朝第二所慈幼堂和慈幼书院,同时邀请孙慈心赶赴衡州,做慈幼书院的山长,指导教书育人工作。

  孙慈心欣然前往,却在半途遇刺身亡。

  那些阴沟里的老鼠,从来不曾放弃过打压女性,尤其是在慈幼堂和慈幼书院的大靠山,温慧去世以后。

  孙慈心的死,让京城和衡州的一些进步女性震怒非常。

  但她们毕竟人少力弱,最后是萧宝珠和萧珍珠站了出来,为了父母未竟的事业,勉强稳住了风雨飘摇的形势。

  其后十年,张慈安在萧宝珠和萧珍珠的支持下,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慈幼堂和慈幼书院。

  百余年后,本朝覆灭。

  此时的萧宝珠和萧珍珠早已化为黄土,张慈安也被遗忘了多年。

  因为收入越来越少,慈幼堂和慈幼书院又一直遭到迂腐文人的打压,以至于规模越来越小,不过苟延残喘而已。

  新朝初立,占领了高位的迂腐文人吸取了前朝的教训,慢慢引导言论,女子以贞静贤德为要,渐渐竟连出门会友也变成奢望,以致终于演变成不可与陌生男子交谈,甚至露出肌肤就是失节,该自尽以保清白。

  前朝女性打马游街的飒爽英姿,终于成为历史,如烟云散去。

  环境对女性日益苛刻,在这样的情形下,慈幼堂尚且还有生存的土壤,慈幼书院却再也没有女孩敢进去读书。

  仅二百余年,在苛刻到近乎变态的社会环境挤压下,慈幼堂和慈幼书院终于在风雨飘摇中覆灭。

  又三十年,列强叩关而入,神州大地战火频发。

  女性经过数百年的软化洗脑,几乎都只会哀哀哭嚎,被奸/淫掳掠者,数不胜数。

  男人们奋起抵抗,却因为技术的落后,和一些软骨头的倒行逆施,节节败退。

  终有一日,一女性从屈辱中抬起头,改名许慈战,以数百年前的慈幼堂和慈幼书院为榜样,竖起了女子抗战的旗帜。

  虽然许慈战很快就被列强杀死,但有了她做榜样,之后越来越多的女性站了出来,比如李慈兴,段幼芳等。

  这部分女性终于开始觉醒,单靠男人是不够的,女性也一样有热血,肯牺牲,一样可以杀死敌人。

  这其中,又以衡州的女性,人数最多,抵抗最激烈,流血牺牲者更是多不胜数。

  她们之中,大部分人的真实姓名已经不可考,但她们的胆魄和风姿,一直深深烙印在后来人的心中。

  她们的事迹,也被记入史书,供后来的学子一代一代瞻仰。

  又二十年,抗战胜利。

  因为她们以及前赴后继的女性的流血牺牲,新政府成立后,女性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升。

  同年,慈幼书院在京都重建,成为新政府第一批重点扶持的高校项目。

  段幼芳成为慈幼书院第一任校长。

  第一次开学典礼上,段幼芳对所有的教职员工和学子们这样说:“女性从来不逊色于男性,不逊色于任何人。我们三百多年前的老祖宗文惠公主,就曾经用事实告诉我们,女人也可以读书,可以进入各行各业。男人能做的,我们女人也可以。所以,不必觉得低人一等,新时代已经来了,我们的国家必然越来越强大,我们女性,也必然越来越强大!”

  七十年后,某初中课堂的学生在上历史课。

  这一节课,老师讲的是数百年前的一位皇室公主,文惠公主,和她的传奇驸马萧循。

  他们夫妻以一己之力建立起慈幼堂和慈幼书院,教女性读书识字,经商做工,开启了提升女性地位的先河。

  他们还率先调查婴儿夭折率,从而使朝廷颁布了法令,禁止近亲通婚。

  底下的学生们激烈讨论,怀疑温慧公主和驸马萧循是穿越者。

  这些学生有男有女,他们之间没有隔阂,他们尽情欢笑,好像早晨□□点钟的太阳,光芒耀眼。

  那笑声穿过窗户,越过围墙,飞的越来越高,越来越远… …

  那笑声穿越时光,仿佛回到了四百年前的公主府,温慧认真而严肃盯着萧循,徐徐道:“萧循,你不觉得,这样对女子太不公平了吗?”

  四百年前,就有一对夫妻,对于女性地位,开始了认真而严肃的思考。

  几百年后,他们曾经的思考和实际行动,衍生出了一系列令人敬仰的行为,且影响深远。

  原来,一切皆有定数。

  那些后来者做出的让人欣慰的举措,早在四百年前,就已经初现了端倪。

第74章 番外

-/-

上一章 返回列表

更多好书

穿书后我成了女主的踏脚石最新章节+番外章节

正文卷

穿书后我成了女主的踏脚石最新章节+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