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慈幼书院
回府的路上, 骆琳琅的脑海里一直回荡着第一次见到温慧的时候,她伸出一只白皙细腻的手,轻轻捏着一个男子的下巴。
她听见百姓们说她是公主。
当时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公主实在太嚣张跋扈了,光天化日朗朗乾坤,怎么可以干出强抢民男的事?
当时温慧是怎么回答的?她说她是认错人了。
骆琳琅已经在心里定了她的罪, 只觉得她说的话全部都是狡辩。
再说,认错人了,就可以强行捏着人家的下巴吗?
后来她们又有过几次冲突, 骆琳琅都没有讨到好, 因此对温慧的印象就更加糟糕。
可是为什么就这样一个公主, 她会拿出自己的钱, 办一个慈幼堂?
慈幼堂开张那一日, 骆琳琅的心, 就开始动摇了。
她觉得,可能自己真的, 错了。
她不顾家里所有人的不理解, 执意将这几年赚到的银子大部分都捐给了慈幼堂, 并且经常去慈幼堂帮忙带孩子,偶尔甚至会带着儿子去。
她有很好的经商头脑, 从前在现代见过的商业策略, 只要略微用一点在铺子上, 就可以赚到比之前更多的银子。
现在慈幼堂正堂的石碑上,“骆琳琅”三个字是高高立在榜首的位置, 而且三个字都比别人的大。
她不知道温慧是不是故意的,但她很喜欢自己的名字被篆刻在上面。
她不喜欢裴二少夫人,她喜欢自己的名字,骆琳琅。
她为这些孩子做的事,都是她的个人行为,与她的夫君无关,更与裴家无关。
她以为温慧能做的也就是这样的,收养孤儿,现代很多有钱人也干过这种事,没什么出奇的。
可是骆琳琅没想到,温慧会给她这么大的震撼。
让女子读书识字,这何异于挑战整个男权社会?那些迂腐的士大夫,能忍受这种权威被挑战的行为吗?
她匆匆跑到慈幼堂,本来还想劝说温慧,不要做得这么快,这么明显。
可是看着温慧镇定从容的脸,她突然自惭形秽。
自此,温慧在她心里的印象,全部推翻。
她不是嚣张跋扈的公主,她是九天之上落下来的精灵,美好的让人不敢亵渎。
不得不说,慈幼堂的资金来源,除了温慧自己和募捐来的银子,最大头的就是骆琳琅定期让人送过来的银子了。
温慧也十分感慨,看来女主玛丽苏也不是什么好处都没有,至少她善于经商,就给自己帮了不小的忙。
半年后,慈幼堂开始第一次考试,以一个七岁的女孩考到第一名,震惊了不少偷偷关注慈幼堂的人。
虽然夫子出的题目都很简单,虽然慈幼堂本身就是女孩多男孩少,但这个结果还是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那个七岁的女孩,只有个小名叫桃花,从慈幼堂的记录上能查到她父亲姓孙。
温慧将她叫到跟前,蹲下来,眼神复杂地看着她,柔声问“桃花,你以后还想读书吗?”
按规矩,七岁以后,不想读书的,女孩就该上午识字,下午学刺绣了。
可是桃花抿着嘴唇,偷偷看了看温慧的神色,才下定决心,脆生生地回答“我想读书。”
温慧摸了摸她的脑袋。
骆琳琅也站在旁边,温慧看到她突然转过头去,接着听到了细微的哽咽声。
大概只有温慧明白她的感受,这是一颗种子,谁也不知道千百年后,会长成怎样的参天大树。
温慧喃喃道“桃花,你要读书… …以后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你不怕吗?”
在这个时代,女孩子读书可能毫无用处。不能科举出仕,无法获得话语权,最后说不定还是只能嫁人生子,在后宅碌碌一生。
可是温慧不想把这残酷的未来告诉桃花,而桃花,也还听不懂。
桃花一双清澈的眸子定定望着温慧,低声道“可是殿下,没有饭吃才是最难受的事,我能吃饱穿暖,还可以读书,那多幸福啊。而且,我喜欢读书啊!”
那一句“我喜欢读书啊”,让温慧也忍不住泪如雨下。
桃花,但愿今日你的这个选择,将来不会让自己后悔。
泰和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四,桃花被改名为孙慈心,成为本朝第一个正式进入学堂读书的女子。
这一年,孙慈心七岁。
这一个决定,改变了孙慈心的一生。
跟孙慈心一起继续读书的,还有不少,她们不只是成绩优异,也自愿继续读书。
她们也被温慧亲自改了名字,其中有一个特别刻苦的,是之前跟温慧说过名字叫大丫的,现在改名叫张慈安。
那一年除夕,温慧去宫里点了个卯,回府以后,带着宝儿去了慈幼堂,跟里面的上千个孩子一起过了年。
第二天一早,每个孩子都收到了一个金灿灿的铜钱做压岁钱,温慧勉励了他们一番,这才回了府。
没出正月,骆琳琅突然到公主府拜访温慧,要求去慈幼堂任教,教授琴艺和书画。
温慧惊呆了。
她知道骆琳琅必然在裴府经历了很艰难的一段时间,说服公婆让她出来做这件事。
她难得对骆琳琅肃然起敬。
正月底,温慧在慈幼堂单独辟出一个院子,请骆琳琅执笔,提名“慈幼书院”四个大字,做了块匾挂上去,正式将学堂搬了过来。
而慈幼书院的第一任山长,就是骆琳琅。
温慧只是简单问了骆琳琅愿不愿意,骆琳琅也只是郑重回了一句“愿意”。
这个闻名后世的慈幼书院,就这样低调地开张了。
而这个古早玛丽苏的宅斗小说,也莫名其妙被温慧改造成了女儿当自强的模板,而且一路狂奔,眼看就脱缰了。
可能是人们刚过完正月,还没反应过来;也可能温慧已经搞出了太多的事,大家都已经习惯了。
反正这一次除了一些人说骆琳琅抛头露面伤风败俗以外,并没有很多人冲动地过来表示唾弃。
当然,户部尚书裴老大人在上朝的时候,收到的各种眼神,就很有些耐人寻味了。
儿媳妇一介女流,却做了书院的山长,那作为公公的裴老大人,会有什么表示呢?
只能说,老油条就是老油条,裴老大人什么反应都没有,好像完全没看到别人异样的眼神,该上朝上朝,该回府回府,一点不受影响。
当然,回府以后,裴老大人和夫人是怎么跟儿媳妇斗智斗勇的,那就只有裴家的人知道了。
裴老大人当然生气,但他毕竟是个公公,也不好直接教训儿媳妇。
正好不久裴瑾就回京述职,裴老大人抓着裴瑾就是一顿教育。
然而要不说骆琳琅是女主呢,裴瑾回头见到骆琳琅,夫妻俩三年不见,两眼泪汪汪,滚了几次床单以后,裴老大人的话早让裴瑾丢到脑后了。
骆琳琅又眉飞色舞跟裴瑾说起慈幼堂的种种举措,直接将裴瑾忽悠到了自己这一边。
裴府拿骆琳琅无可奈何,加上三个月后骆琳琅有喜,天大的事也盖过去了。
这些就都是后话了。
因为深知自己现在做的事,损害到了某些士大夫的利益,慈幼书院开张的第一天,温慧特意让人将马车车厢改装了一下,车厢壁都用硬木加厚了。
另外,温慧出行还增加了侍卫,就是怕有人狗急跳墙。
但每天出门都是风平浪静,温慧还以为大概人家不屑跟自己计较,结果几天以后,她就遇到了一个疯子。
那天黄昏温慧从慈幼堂回公主府,就在马车从大街拐进一条小巷子的瞬间,一个蒙着面的男子从旁边的墙上一跃而下,持刀劈向驾车的车夫。
车夫当时就被砍中了手臂,惨叫着滚到了地上。
马儿受了惊,撒丫子就打算狂奔,好在侍卫反应及时,有两个拉住了惊马,但车厢还是直直撞到了墙上。
另有两个侍卫接住了蒙面人的下一刀,因此温慧只从车帘子扬起的缝隙里,看到了几片衣角。
同时,她听到了杀手的嘶声大喊“牝鸡司晨,国之将亡啊!”
猝不及防之下,温慧的额头撞到了车厢壁,疼得她呲牙惊叫了一声。
你妹的国之将亡!温慧暗暗在心里啐了一口。
知秋顾不上自己被撞麻了半边身体,着急地上前查看,发现她只是额头肿起了一小块才松了口气。
这时外面的打斗已经结束了,侍卫在帘子外面问温慧“殿下没事吧?”
“没事。”温慧简单回复了一声。
侍卫又问抓到的人如何处理,温慧想了想,先问“只有一个人吗?”
侍卫回禀没发现其他人的蛛丝马迹,应该就只有一个。
温慧沉吟了片刻,还是决定把人送去京兆府算了。
侍卫离开前,温慧又吩咐了一句“去陈王府报备一声。”
就算这个杀手背后有人,京兆府想要浑水摸鱼,那有陈王盯着,总不能得逞了吧?
温慧本来想把人关进公主府先让人审一下,后来想想算了,就一个小虾米,给京兆府一个机会吧,看他们会怎么处理。
如果结果不满意,到时候她再去宫里求援,也不迟。
京兆府接收到一个光天化日之下,就敢刺杀公主的杀手,那是瞬间重视起来。
尤其是陈王府还来了人的情况下。
但审了三天三夜,各种刑具轮番上,杀手都被折磨得不成人形了,京兆府最后还是不得不得出结论,这杀手就是个憨货,单枪匹马来刺杀公主的。
不排除他听到了谁有意识的引导,但他自己,确实什么都不知道。
杀手最后被判秋后问斩,温慧对此还算满意。
她也知道像这种情况一般是审不出幕后黑手的,别人也都不是傻子。
甚至于,温慧觉得这一次的刺杀事件,更像是给她的警告。
不然,杀手不会如此傻气,明知道温慧带了那么多侍卫,还光天化日一个人冲上来。
但是,管他呢,如果害怕被人打击报复,温慧就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执意办慈幼书院了。
后来温慧听说,那个杀手在京兆府的大牢里,每日里大叫“牝鸡司晨,国之将亡”。最后狱卒只好将他关到最里面,手脚绑起来,嘴里也塞上布,才罢休。
温慧只觉得搞笑。喊两句口号,人家就会听你的吗?
她依然我行我素,每日里都去慈幼书院点卯,甚至出门的时候带了更多侍卫,好像在跟幕后的人说,来啊,有种再来刺杀我啊!
一直过了半年,都是风平浪静,甚至慈幼书院还多找了两个老秀才做老师。
没办法,非要待在京城里,不肯回乡种地,穷困潦倒的老秀才太多了,为了慈幼书院的俸禄,他们中总有些人,不得不弯下高贵的头颅,给这些女娃娃上课。